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趋势研究

封面

作者:何小青,王燕斐主编

页数:182页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671374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大量城市公共艺术案例, 作者提出应依托政府政策平台, 提高居民文化素养和参与意识、发挥公共艺术家核心作用的综合实践模式。该书共分五章, 内容包括: 导言、上海城市公共艺术的历史沿革等。

本书特色

本研究将超越以往艺术学-政治学范式的研究框架,在研究视角上突破对公共艺术立法性、参与性等本质属性本研究,而是依循城市自身具有的社会性、历史性等综合性特质,探讨上海开埠以来公共艺术性的发展形态。

目录

导言
一、公共艺术的起源之争
二、关于公共艺术的新探讨
三、上海城市公共艺术面临的变化与研究近况
四、本书大纲
第一章 上海城市公共艺术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缘起与早期发展
一、上海古代的雕刻遗迹
二、近代上海的纪念碑与雕塑
三、近代上海的壁画
第二节 1949-1977年的重塑期
一、上海雕塑创作的转型
二、上海室外雕塑的破旧与立新
第三节 1978一1999年的复兴期
一、上海城市雕塑相关政策的出台
二、新的创作格局与学科的形成
三、上海城市雕塑建设的风起云涌
四、上海壁画的方兴未艾
第二章 上海城市公共艺术的新发展
第一节 上海城市公共艺术相关政策与艺术教育的改良
一、多方位的政策支持
二、面向公众的艺术教育
第二节 上海城市公共艺术空间舞台的延伸
一、雕塑公园与雕塑广场
二、交通空间
三、社区空间
四、商业空间
五、校园空间
第三节 上海城市公共艺术表现形式的拓展
一、城市雕塑
二、壁画
三、装置艺术
四、城市家具
五、新媒体艺术
第三章 上海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上海城市公共艺术概念的拓展
一、艺术介入公共场域的正向意义
二、由“设置”到“参与”
三、由“艺术创作”到“艺术行动设计”
第二节 从“中心”向“边缘”的延伸
一、“城市中心”的实践
二、“边缘区域”的实践
第三节 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实现方式的共存及跨界
一、多样化的公共艺术表现形式
二、临时性公共艺术的增加
三、生态艺术的萌芽
第四节 “全球在地化”的探索与“以人为本”
观念的凸显
一、因地制宜与全球互动
二、“以人为本”观念的凸显
第四章 影响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趋势的因素
第一节 公共艺术相关政策与公共艺术教育的充实
一、多项政策助推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前行
二、公共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
第二节 经济体制的优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一、平稳的经济发展对公共艺术的支撑作用
二、变化中的城乡发展对公共艺术的需求增加
第三节 多元社会的转向与公共意识的觉醒
一、多元美学价值并存下的公共参与意识
二、艺术家公共意识的觉醒
第四节 技术革新与全球化时代的信息自由传递
一、数字技术应用融合的深化
二、国外公共艺术的新动向
第五章 发展趋势视野下上海城市公共艺术的完善
第一节 提高上海市民的文化能力
一、实现更广泛的文化民主化
二、加强市民在文化领域的参与意识
三、重视美学教育
四、加大社区与艺术家的合作力度
第二节 提升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创作力
一、公共艺术家的成长
二、公共艺术策划模式的构建
第三节 群策群力助推公共艺术的发展
一、“公共艺术百分比制度”
二、管理观念的更新
三、“全民互动”下的公共艺术发展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趋势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0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