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赖特叙事作品的恶之书写研究

封面

作者:庞好农著

页数:310页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1173725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专著把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理论和霍妮的新弗洛伊德主义基本理论等导入赖特叙事作品研究, 从社会心理学和心理社会学的角度探究了赖特叙事作品的恶之书写, 研究了赖特的人性善恶观与其世界观、政治观、美学观和价值观的内在关联, 探索了赖特的思想意识和审美理念之时代性和前瞻性, 把赖特的恶之书写视为一种既具有本体论又具有认识论色彩的文学现象。

作者简介

庞好农,男,1963年10月生,重庆市人,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特聘教授“云山杰出学者”,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特色

本专著把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理论和霍妮的新弗洛伊德主义基本理论等导入赖特叙事作品研究,从社会心理学和心理社会学的角度探究了赖特叙事作品的恶之书写,研究了赖特的人性善恶观与其世界观、政治观、美学观和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探索了赖特的思想意识和审美理念之时代性和前瞻性,把赖特的恶之书写视为一种既具有本体论又具有认识论色彩的文学现象;直面“人性之恶”的自然主义描写和存在主义描写,从人性的最颓废一面出发揭示了人的深层本质,研究了赖特的恶之书写对美国传统的道德劝善和说教性文学观念的挑战;采用“人与兽”的互为转换模式探究了赖特叙事作品所展现的人性之恶,通过恶的撕裂和毁灭使人的灵魂得到凤凰涅槃式的净化和升华,凸现了恶之书写的美学价值和伦理寄寓。

目录


赖特叙事作品的恶之书写研究
目录

目录

第一章赖特与恶之书写1

第一节赖特生平1

第二节恶之书写的哲学成因8

第二章种族关系张力与人性演绎25

第一节种族隔离之恶26

第二节种族仇恨之恶30

第三节文化移入之恶36

第四节内化种族歧视之恶50

第三章自然主义视阈下的人性之恶60

第一节双重意识折射出的人性之恶61

第二节美国黑人的隐形性与局外性67

第三节黑人的他者身份与白人的人性之恶80

第四节美国梦与黑人噩梦94

第五节《几乎是个男子汉》:身份危机的另类呈现103

第四章反启蒙化语境下恶的繁衍111

第一节黑人母亲的母性异化112

第二节父权制与黑人女权沦丧中的性恶表征121

第三节《黑色长歌》:种族关系冲突中的路西法效应131

第四节《火与云》:政府的路西法效应140

第五章文化认同危机中的大千世界之恶147

第一节黑人的身份认同危机147

第二节黑人的理想认同危机157

第三节“别格”众生相与自我维权中的人性之恶165

第四节黑人生存危机中的“叛逆”与“固守”181

第五节《什么工作都能干的人》:黑人女性的职场危机189

第六节《嗨,上帝可不是像那样……》:后殖民表征与世界种族主义之恶198

第六章心理危机与人性扭曲211

第一节《住在地下的人》:精神分析视阈下的性恶书写211

第二节《杀影子的人》:心灵恐惧与种族关系220

第三节《成人礼》: 惊惶与恐惧中的人性沦丧229

第四节《野性的假日》:心理扭曲与人性变异236

第五节《父亲之法》:黑人版的俄狄浦斯情结249

第六节《去芝加哥的人》:人格违常与人性之病态253

第七章性恶书写之审美效应264

第一节从《善良的黑巨人》看赖特对情境反讽的妙用264

第二节伏笔.张力.潜意识:《“大男孩”离家》之艺术特色273

第三节从《河边低洼地》探析赖特笔下的三大叙事张力281

英文参考文献291

中文参考文献301

赖特生平大事记和作品出版307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赖特叙事作品的恶之书写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57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