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天君等著
页数:330页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651405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新教育公平引论》是一部集体之作。收录其中的篇什,是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新教育公平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成员及有志于此课题研究的同人的作品,其中绝大部分已在有关报刊上发表。
遵循团队项目研究的思路与学理逻辑,全书由五部分构成,名日五辑:辑一,社会学、群体差异与教育公平;辑二,新教育公平的理论探讨;辑三,新教育公平的经验研究;辑四,新教育公平研究的历史借鉴与域外比较;辑五,新教育公平研究的反思。
辑一肩负“引论”职责,旨在阐明社会学的学科之眼乃“群体差异”,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问题实乃“教育公平”问题。辑二不啻为本书的“难点”,尝试从理论上回答何谓“新教育公平”辑三或可视为辑二的“接续”,乃新教育公平的经验研究,力图从多角度展现新教育公平的研究路径。辑四是新教育公平研究的历史借鉴与域外比较。辑五以“反思社会学”的精神,针对“新教育公平研究”本身进行反思与自省。
作者简介
程天君,河南信阳人,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兼任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委员。著有《“接班人”的诞生——学校中的政治仪式考察》、《中国教育社会学百年:学科、学术与学问》、《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教育学》(合著)等,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Philosophy and Theory等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0)、江苏省第十一届(2011)和第十五届(2018)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学术奖励,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中青年首席科学家)(2016)及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12)等人才计划。多次赴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等地区访学、讲学。
本书特色
60余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的评估域从强调政治、经济等“社会”的片面需求逐渐转向侧重“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话语虽已让位于“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但“效率优先”的路径依赖与实践惯性依然强劲。
目录
前言
辑一 社会学、群体差异与教育公平
第一章 学科之眼、群体差异与教育公平:社会学视野中的
教育
第二章 作为教育问题的教育公平与作为社会问题的教育
公平:教育公平的两种概念
第三章 个人属性、群体排斥与国家支配:教育公平分析的
三种路径
辑二 新教育公平的理论探讨
第四章 政治权利、经济效益与人的发展:教育公平评估域的
转换
第五章 以人为核心评估域:新教育公平理论的基石
第六章 质量、实质与适合:新教育公平的三重意涵
第七章 就学、就读优质学校与教育过程参与:教育机会公平
的三个层次
第八章 聋教育改革与新教育公平的理论建构
辑三 新教育公平的经验研究
第九章 从县域均衡到省域均衡:义务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
第十章 新性别差异:父母教育卷入对教育期望的影响
第十一章 过程公平:新教育公平视野下的教师教育转型
第十二章 制度正义:教师交流中的教育公平
第十三章 同伴互评:移动学习中的教育公平
辑四 新教育公平研究的历史借鉴与域外比较
第十四章 教育奋斗:北宋寒门学子的社会上升
第十五章 拔擢寒俊:南宋初年登科进士的社会流动
第十六章 公平之维: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的历程与取向
第十七章 从代言到行动:弗莱雷对话教学思想之于教育底层
研究的方法论意涵
辑五 新教育公平研究的反思
第十八章 多元教育公平观:新教育公平的题中之义
第十九章 底线与上限:教育公平的立场、内涵及其限度
第二十章 教育公平或许是无用的:一种不合时宜的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