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玉著
页数:208页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0306007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创伤小说文类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创伤小说的记忆书写》基于文化创伤理论,对创伤小说的三个记忆维度展开研究,即潜伏性、延迟性和反复性。首先,《创伤小说的记忆书写》从文化创伤概念化和理论化切入,厘清创伤小说文类界定的问题。其次,《创伤小说的记忆书写》通过研究希尔科、厄德里奇、吉尔曼、莱辛、豪、韦斯特、冯内古特和莫里森等作家的主要作品,探讨了这三个记忆维度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并指出创伤小说的文类特殊性在于对记忆主题的再现。
作者简介
文旭,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很好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获得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日“认知语言学理论建设与汉语的认知研究”首席专家:靠前学术期刊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及Asian-Pacific journal of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主编: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副会长。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出版专著或教材20余部。研究兴趣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及外语教育。
本书特色
创伤小说文类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创伤小说的记忆书写》基于文化创伤理论,对创伤小说的三个记忆维度展开研究,即潜伏性、延迟性和反复性。首先,《创伤小说的记忆书写》从文化创伤概念化和理论化切入,厘清创伤小说文类界定的问题。其次,《创伤小说的记忆书写》通过研究希尔科、厄德里奇、吉尔曼、莱辛、豪、韦斯特、冯内古特和莫里森等作家的主要作品,探讨了这三个记忆维度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并指出创伤小说的文类特殊性在于对记忆主题的再现。
目录
丛书序
引言 l
第一章 文化创伤和创伤小说 14
第一节 创伤的文化转向 16
第二节 创伤小说的兴起 31
第二章 潜伏的记忆 52
第一节 美国印第安女性文学的生态情怀 53
第二节 蛰伏的去殖民化理想——《典仪》 63
第三节 隐匿在历史编撰中的故事——马其曼尼托湖系列小说 80
第三章 延迟的爆发 97
第一节 癫狂的觉醒——《黄色壁纸》 98
第二节 延伸的仇恨——《野草在歌唱》 120
第三节 穿越时空的复仇一一《灵女》 133
第四章 反复发作的梦魇 l45
第一节 找寻失去的记忆——《士兵回归》 148
第二节 过去即现在的记忆迷宫——《五号屠场》 157
第三节 充满苦痛的身体记忆——《宠儿》 170
结语——创伤拒绝遗忘 190
参考文献 l96
后记 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