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封面

作者:李萱著

页数:3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01016548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直到21世纪初的现代中国女性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但确切地讲,将梦幻文化视为女性话语建构的一种颇具私密性的文化资源,进而考察现代中国女性话语建构的一种特殊视角,以中国传统文学特别是传统女性的梦幻书写为背景,重读现代中国女性小说,挖掘梦幻文化与女性话语建构的关系,在文学史的大背景下构筑一个文本细读、话语分析、性别视角透视有机结合的立体阐释空间。选题新颖,拓展了女性文学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梦幻文化的研究。梦幻文化与女性生活、女性心理、女性创作之间,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联系。“梦幻”作为人类情感体验中较为隐秘、复杂多变的层面,是考察女性生命存在与精神状况的一个有价值的切入点。文学中的梦幻书写,更是适于透视和分析女性生命存在之独特性的领域与平台。梦幻文化是女性文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有待开掘的新的增长点,现代中国女性小说对梦幻文学传统的选择性、审视性传承,具有现代性别文化意味的新质素和自我突破,以及梦幻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性别文化再生等内在层面,是考察现代女性文学话语建构的创新维度,为文学研究提供一个具有开拓和启发意义的别样思路。

作者简介

李萱,1981年2月生,河南民权人。200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女性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文艺争鸣》《南方文坛》《中国现代文学》(台北)《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共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了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编教材一部。

本书特色

李萱所最的《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以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直到21世纪初的现代中国 女性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但确切地讲,将梦幻文化 视为女性话语建构的一种颇具私密性的文化资源,进 而考察现代中国女性话语建构的一种特殊视角,以中 国传统文学特别是传统女性的梦幻书写为背景,重读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挖掘梦幻文化与女性话语建构的 关系,在文学史的大背景下构筑一个文本细读、话语 分析、性别视角透视有机结合的立体阐释空间。选题 新颖,拓展了女性文学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 梦幻文化的研究。梦幻文化与女性生活、女性心理、 女性创作之间,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联系。“梦幻” 作为人类情感体验中较为隐秘、复杂多变的层面,是 考察女性生命存在与精神状况的一个有价值的切入点 。文学中的梦幻书写,最是适于透视和分析女性生命 存在之独特性的领域与平台。梦幻文化是女性文学研 究领域中一个有待开掘的新的增长点,现代中国女性 小说对梦幻文学传统的选择性、审视性传承,具有现 代性别文化意味的新质素和自我突破,以及梦幻文化 本身所具有的性别文化再生等内在层面,是考察现代 女性文学话语建构的创新维度,为文学研究提供一个 具有开拓和启发意义的别样思路。

目录

导言
一、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二、国内外有关“梦幻”的理论阐释与探讨
(一)中国古代有关“梦幻”与文学的思考
(二)现代中国有关“梦幻”与文学的探讨
(三)国外有关“梦幻”与文学的理论阐释
三、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空间的拓展
(一)梦幻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研究
(二)梦幻文化与外国文学创作研究
(三)梦幻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创作研究
第一章 梦幻书写与女性主体性话语建构
第一节 梦幻书写与现代女性主体精神的构建
一、女性角色的反思与确认
二、女性主体的精神成长导言
一、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二、国内外有关“梦幻”的理论阐释与探讨
(一)中国古代有关“梦幻”与文学的思考
(二)现代中国有关“梦幻”与文学的探讨
(三)国外有关“梦幻”与文学的理论阐释
三、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空间的拓展
(一)梦幻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研究
(二)梦幻文化与外国文学创作研究
(三)梦幻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创作研究
第一章 梦幻书写与女性主体性话语建构
第一节 梦幻书写与现代女性主体精神的构建
一、女性角色的反思与确认
二、女性主体的精神成长
三、女性隐秘经验的流露和书写
第二节 梦幻书写与现代女性的人生探索与困惑
一、娜拉出走之梦:“做人”与“为我”的追求与困惑
二、络绮思之梦:事业与家庭的矛盾
三、邵玉梅之梦:“女英雄”的成长与焦虑
四、卜零之梦:女性反抗的激进与迷途
第二章 梦幻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话语建构
第一节 “梦中人”、“梦”中人与“梦幻人”女性形象
一、“梦中人”:性格特征、现实映照与文化心理
二、“梦”中人:内在需求、文化想象与另类形象
三、“梦幻人”:亦虚幻亦真实,既内在又超越
第二节 “梦幻”镜像、对位关系与女性形象的塑造
一、“梦幻”镜像与女性形象:“自卑”与“自恋”的杂糅
二、“梦幻”女性人物的对位关系:“纯洁”与“放荡”的复杂变奏
第三节 “梦魇”“梦幻”与“疯女人”形象的塑造
一、“梦魇”与“疯女人”形象的塑造:从文化“梦魇”到个体“梦魇”
二、“梦幻”般的“疯女人”形象塑造:隐匿、飞翔与治疗
第三章 现代女性梦幻叙事模式及其文本功能
第一节 “梦幻-消解”叙事模式
一、爱情、婚姻的“梦幻”和“消解”
二、“梦幻-消解”模式的叙述张力
三、“梦幻-消解”叙事模式的文化反思
第二节 “栖息-救赎”叙事模式
一、两种基本的叙事序列
二、心灵的栖息与生命的“调制解调器”
三、单向救赎、性别对立与潜在对话
第三节 “思虑-表征”叙事模式
一、内心冲突、梦幻思虑与女性生命意识
二、心灵表征、叙事意图与性别观念
三、“内觉”、视觉表征与互文结构
第四章 梦幻书写的性别策略及其话语建构
第一节 “梦呓”化表达与抗拒“失语”
一、“梦呓”化表达:女性主体的生命言说
二、“梦呓”化:女性写作的一种策略
三、“梦呓”表达的内在动因及其审美评价
第二节 “梦魇”式书写的技巧与策略
一、“内观”“梦魇”与女性小说创作
二、“梦魇”世界的讲述和呈现
三、“梦魇”“寓言”与性别策略
第三节 梦幻易性叙事中的性别策略
一、民族梦想与易性叙事
二、易性叙事与“梦幻”互文
三、“梦魇”的易性叙事与复调结构
第五章 梦幻书写传统与女性写作的现代突破
第一节 中国女性文学的梦幻书写传统
一、思念与体悟
二、栖息与越界
三、确认与想象
四、困惑与探索
第二节 梦幻书写的主题拓展和技巧探索
一、“梦幻”体验:社会历史文化的隐喻性书写
二、“梦魇”思维:人类生存境遇的艺术化隐喻
第三节 女性知识分子身份的成长与创作的自我突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信息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7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