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当代文学语言的变迁

封面

作者:汪双英著

页数:276页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90270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稿以中国当代文学语言的变迁为研究出发点。分别从语音、表象和意义三个方面对“十七年文学”时期、先锋文学时期、网络文学时期的语言的变迁做了详细研究。内容包括: 语言与文学 ; 现代文学的语言传统等。

作者简介

  汪双英,女,1979年出生,湖北孝感人。2006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语言与文学

第二章 现代文学的语言传统

第三章 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命名、特质及分期
第一节 当代文学的学科命名
第二节 当代文学的特质及分期

第四章 “十七年文学”语言的概念化
第一节 “十七年文学”的创作背景
第二节 “十七年文学”创作规范的模式化
第三节 “十七年文学”语言概念化的表现
第四节 “十七年文学”的矛盾性

第五章 先锋小说的语言实验
第一节 先锋、先锋派及其先锋文学
第二节 先锋文学的语言观
第三节 先锋小说的语言实验
第四节 先锋文学的传承与变异

第六章 网络文学语言的狂欢化
第一节 网络文学的内涵与特质
第二节 网络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
第四节 网络文学语言的狂欢化
第五节 网络小说语言的弊病及其纠正策略

参考资料

节选

  《中国当代文学语言的变迁》:  文学传统通常指的是在过去和现在的作品之间存在的一种宽泛的、不完整的和不断变化的一致性,它是充满弹性的动态结构。文学语言是这种动态结构中较为重要和稳定的因素。爱德华·希尔斯在谈到传统为天下型作家提供文化资源时就说:“这些资源首先是语言,其次是与之接触的特定作品所代表的体裁和体现出来的范型。”①文学语言在文学传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首先源于其本质属性。语言作为符号,必不可少地具备符号所固有的追随性和合群性,符号的无限被使用、被重复使每个符号中都隐藏着一个“固定型式”。这种“固定型式”指的是能指与所指的约定俗成的对应性以及语式、语法的固定形态。因而文学语言本身在使用之前就不可能空无一物,任意由人填充。它汇集了民族的传统思想和习惯,它积累着一种不可避免地对历史的记忆,它是各种声音的交错地带,而且这一切甚至是没被意识到的。因而,人只能在他无法左右的词语形式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此外,传统经由语词的沉积、意象的反复沿用以及语法的稳固性,呈现为某一历史时间段特定的文学语言结构,它为当下的写作构成了一种生态环境与背景。这一背景包含有普遍性的支配力量。作为一种历史行为的写作,以及作为具体时空下的语言活动,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而言,文学语言都逃不脱这种普遍性的影响和渗透。  中国现代文学所处的特殊情境使得其语言与文学传统的关联尤为明显。特定时期内社会政治文化的不断变动,文学创作内部的观念、内容形式,以及外部关于文学性质、价值的界定等,都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中,而文学语言的筛选和积淀则成为相对稳定的东西。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它所确立的语言体系,包括文学创作所依托的语言资源、语言策略和语言观念,以及由之而来的语言结构、语法、词汇,等等。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废文言而兴现代白话就是其文学革命的主要成果。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当代文学语言的变迁》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97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