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数:324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97005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本书特色
秩序类型与社会特征,村落背景与自然状况,集体经营求实共富的发展模式,渔村经营求实共富的发模式,渔村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和谐家庭与文明社区,民间习俗与民俗语言,社区精英与渔村发展,阶层分化与外来人口,渔村公共事业发展,走向和谐文明的现代化新渔村。
节选
nbsp; 序
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是继全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之后,又一
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协调的大型社会调查研究项目。进行这项大规
模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我国国情的认识,特别是为了加深对
我国现阶段农民仍占总人口70%的农村社会的认识。
1988年初,中共中央宣传领导小组提出,为了拓宽拓深对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要进行国情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接受承担了这
项工作,指派专业人员进行策划、拟定开展国情调查的方案,并于1988
年4月在全国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议上,向全国社会科学界发出了“开展
县情市情调查”的倡议,得到了各省、市、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党校、
高校和政策研究机构的响应和支持,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的资助,
被列为“七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以后又列为“八五”国家
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从此,此项大规模的国情调查就在全国31个
省、市、自治区开展起来。
1988年8月,在全国范围内选定了41个县市作为国情调查的第一批
调查点。8月在郑州召开了首次国情调查协调会议,会议主题是讨论如何
开展此项调查,怎样选点、怎样调查、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与会代表
对此项国情调查的重要意义目标作了进一步的讨论,还就如何组建调查
专业队伍等问题交流经验;会议还讨论修定了统一的县、市情调查提纲
和调查问卷。
1989年5月24~25日在南京召开了第二次国情调查协调会议。会议
是在南京师范大学校园里开的,由当时中国社科院分管政法社会学片的
副院长郑必坚同志主持,会议集中讨论了本次国情调查成果的编写方针
问题,与会者结合已写成的《定州卷》等初稿,进行了热烈争论。最后
确定,国情丛书的编写方针是,以描述一个县(市)1949年以来,特别
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为主的学术资料
性专著。实事求是,以描述为主,要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实用价值。会
议还决定,本丛书正式定名为《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
查》。
1990年8月在北京西郊青龙桥军事科学院招待所召开了第三次国情
调查协调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总编委会的主要成员和各地分课题组
的负责人共80余人。会前中国社科院党组决定了总编委会的组成人员,
主编丁伟志,副主编陆学艺、石磊、何秉孟、李兰亭,何秉孟和谢曙光
为正副秘书长。经过多方协商,丛书由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出版,出版社
总编辑梅益等领导同志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并于1991年成立以谢曙光同
志为主任的中国国情丛书编辑部,专事于这套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该
编辑部后来成为总编委会事实上的日常办事机构。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研讨如何定稿。丁伟志同志在会上提出了这套丛
书要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坚持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从实地
调查到写作、定稿都要贯彻真实、准确、全面、深刻的方针,并为此作
了详细的阐述。经过讨论,大家一致通过这个方针,认为这是实现这项
大型经济社会调查既定目标的保证,也是检验每项调查、每本书稿的标
准。为了保证丛书的质量,会议还确定,各地的书稿定稿后,先送总编
委会,由总编委会指定专家进行审阅,通过后再交出版社编辑出版。本
次会议还就第二批调查点的布点问题作了认真部署。
青龙桥会议以后,各课题组对初稿按总编委会的要求进行了认真的
修改,第一批书稿陆续送到北京。经何秉孟同志为首的专家审稿组的认
真审阅,丛书编辑部编辑加工,第一本《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
社会调查·定州卷》在1991年4月正式出版。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
家李景汉教授曾写过《定县社会概况调查》,定州卷则是描述了30年代
以来特别是1949年以后40多年的经济社会的变迁状况。
1991年4月,总编委会在河北省香河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的工
作站召开了第四次国情调查协调会议。其时,国情调查的第二批点21个
县市的调查已在各地展开,会上总结了国情调查3年来的经验和教训,
对第一批点还未定稿的几个县市作了如何扫尾的安排,对第二批点的调
查和写作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特别强调从第二批点开始,都要求对城
乡居民进行500—700户的问卷调查,今后问卷由总编委会统一印制,抽
样、调查方法由总编委会数据组统一规定。经过大家讨论,认为强调县
市调查要有居民







![[藏族]-营官村调查-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2/20120407/B544572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