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蔡彦峰
页数:363 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5004663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之所以能够在前人众多的关于元嘉诗歌研究的基础上有比较全面的推进,与其使用的重构古代诗学传统的研究方法由此而建立的论述体系是分不开的。但一种方法与论述体系是否真的有建立的必要,最后还需要有具体的学术成果来检讨。本书立足于元嘉诗人自身的实践的诗学体系,从诗歌本体观念、诗学方法、诗歌艺术方法等各方面去认真地把握,使许多原来蕴藏着的层面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元嘉诗学由于产生于文人诗学的早期,其当时理论的表述与批评都比较少,各个层面的内涵,多蕴藏在诗人的具体的创作实践中。这时候,只要体系合理、体认准确,我们就可对其各个层面进行重构,提出并解决新的问题。本书这方面的成果是不少的,如关于元嘉诗学的兴寄问题,可以说前人(不包括古人)基本上没有正面提到。因为陈子昂强调汉魏兴寄,贬斥晋宋齐梁,所以晋宋齐梁诗的兴寄问题差不多被人忽略。元嘉介于魏晋与齐梁之间,其诗学理念关合于情性与体物两端,其诗风中的兴寄精神,是客观存在的。本书第二章对元嘉诗人的兴寄精神及兴寄艺术,第一次做出系统的阐述,学术上的创新性是很明显的。另外,一些传统的问题,由于方法与论述体系的建立,也将问题向事实进一步地逼近。如体物形似的问题,当然是自刘勰以来就已充分注意到的元嘉诗学的特点,但以往多孤立把握这个问题。本书由于要完整把握元嘉诗人的本体,将体物诗学与情性诗学结合起来,更加完整地分析了元嘉诗学中情物两个范畴的辩证关系。又如晋宋拟古诗,也是向来关注的问题,似乎剩义不多,但本书对元嘉拟古诗学方法分为拟篇、拟体、借古三类,其中“借古法”这个概念,就比较有新意。通过这个概念,对元嘉诗人的拟古方法作出了更加完整的阐述。
作者简介
蔡彦峰,1978年出生于福建南安。厦门大学法学学士、文学硕士,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发表论文十多篇。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立足于元嘉诗学对象本身,是一种纯理论、纯分析的研究,但对元嘉诗学的哲学与理论的背景,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如指慧远佛学思想对形似体物诗学的影响,文笔说与元嘉诗人诗法意识自觉的关系等问题。当然,这方面的探索的余地其实还是很大的。元嘉诗学的文化成因是极其明显的,文化性格也十分鲜明。一个时代有特点、自成体系的诗学,无不是诗学本身的发展与当时社会文化思潮影响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恰当把握两者的关系,的确是今后诗学史研究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目录
节选
本书主要立足于元嘉诗学对象本身,是一种纯理论、纯分析的研究,但对元嘉诗学的哲学与理论的背景,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如指慧远佛学思想对形似体物诗学的影响,文笔说与元嘉诗人诗法意识自觉的关系等问题。当然,这方面的探索的余地其实还是很大的。元嘉诗学的文化成因是极其明显的,文化性格也十分鲜明。一个时代有特点、自成体系的诗学,无不是诗学本身的发展与当时社会文化思潮影响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恰当把握两者的关系,的确是今后诗学史研究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