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域外资源与晚清语言运动 以(圣经)中译本为中心

封面

作者:赵晓阳

页数:338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0324072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研究在国际前沿语言文化交流和语言变迁的理念和方法的启发下,通过深入细致地挖掘各方面和多角度的历史文献,努力呈现中国历史经验,讲好中国叙事,并努力与国际学术界展开对话,取得了初步成果。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严密的论证表明,以最中译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引发了汉语言表达方式的变化,汉语言文字形式的增加,汉语语法结构的变化和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的创建,汉字拉丁化形式的开始,汉语词语的丰富,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翻译过程对传统旧有词汇的借用达到的新词语的产生,都起到了借鉴和启示的作用,这一认识无疑将丰富我们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尤其是文化交流史的认识。

作者简介

赵晓阳,1964年出生于重庆,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995年7月,进入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工作。2002年1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2003年评为副研究员,2012年评为研究员。研究中国基督宗教史、近代社会史、中西交流史,成绩斐然。

本书特色

本研究在国际前沿语言文化交流和语言变迁的理念和方法的启发下,通过深入细致地挖掘各方面和多角度的历史文献,努力呈现中国历史经验,讲好中国叙事,并努力与国际学术界展开对话,取得了初步成果。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严密的论证表明,以圣经中译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引发了汉语言表达方式的变化,汉语言文字形式的增加,汉语语法结构的变化和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的创建,汉字拉丁化形式的开始,汉语词语的丰富,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翻译过程对传统旧有词汇的借用达到的新词语的产生,都起到了借鉴和启示的作用,这一认识无疑将丰富我们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尤其是文化交流史的认识。

目录

绪论
一、写作缘起:圣经中译本多元语言形式存在
二、学术史回顾与存在问题
三、资料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结构
第一章 寻求对等:早期圣经汉译
一、早期耶稣会士的圣经译作
二、白日升译本
三、贺清泰译本
第二章 “二马译本”:基督教最早圣经全译本
一、基督教最早圣经译本与天主教圣经译本关系
二、“二马”的《新约》译经:抄袭说之辨
三、“二马”的《旧约》译经:各自独立翻译
四、余论
第三章 译介再生:本土基督宗教话语体系的建立
一、音译、意译与新释:景教和天主教的译名
二、移境与想象:基督教的译名
三、相遇与接受:中方视野中的译名
四、余论
第四章 言文一致:现代语言运动的方式和意义(一)
一、书写白话:言文一致的宗教认知
二、吴方言白话圣经汉字本
三、闽方言白话圣经汉字本
四、粤方言白话圣经汉字本
五、客家方言白话圣经汉字本
六、官话方言白话圣经汉字本
七、方言白话圣经的意义
第五章 拼写汉字:现代语言运动的方式和意义(二)
一、汉字的新书写形式:拉丁拼音文字
二、吴方言圣经罗马字本
三、赣方言圣经罗马字本
四、闽方言圣经罗马字本
五、粤方言圣经罗马字本
六、客家方言圣经罗马字本
七、官话方言罗马字本
八、汉语汉字发展的新途径
第六章 欧化白话:中国现代白话的开启
一、西经中译与欧化白话的历史因素
二、欧化白话:现代白话欧化因素的语言学探讨
三、欧化白话的文化解读
第七章 新词语与文化拓展:圣经新词语溯源与流布
一、创建新词语:译介异质文化
二、复音词:创制圣经新词语
三、千年炼成:圣经神学新词语溯源流布考
四、汉语外来词:丰富语言文化
第八章创制文字:西南民族圣经译本
一、西南少数民族文字创制之始
二、柏格里字母及变体书写的圣经译本
三、拉丁字母及变体书写的圣经译本
四、汉语国语注音字母书写的圣经译本
五、意义和启示
第九章 圣经中译本的传播:以美国圣经会为中心
一、1833—1874年:传教士代理时期
二、1875—1893年:古烈和裴来尔时期
三、1894—1920年:海格思时期
四、1921—1936年:力宣德时期
五、1937—1949年:中华圣经会时期
第十章 结语
一、“通约”与“域外资源”的译介
二、晚清语言文字现代化的途径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域外资源与晚清语言运动 以(圣经)中译本为中心》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87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