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初中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的智慧/初中语文智慧课堂

封面

作者:郑西银

页数:368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440747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内容是通过十余位专家、老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大量很好课例,为初中语文教师关于如何上好阅读课介绍了一些第一实用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语文老师们开阔了教学思路,拓宽了教学视野,有助于老师们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并且在与各位“名师”的对话中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

作者简介

  余映潮,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语会名师教研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培训专家之一。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是知名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专家,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其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被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著述丰富,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500余篇,出版了《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讲语文》《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等12本专著。    张水鱼,《新作文》杂志社副总编。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山西大学教育硕士,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山西省作协会员,山西省中语会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幸福教育联盟幸福教育指导专家,四川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等多所院校“国培”计划项目特聘专家。主编丛书十余种,有“初中语文智慧课堂”“名师这样教作文”(初中卷)“名师教学设计”(初中卷)“小学生主题大阅读”等。著有《巧解读:语文有意思》。个人微信公众号:水先生的语文生活。    郑西银,中学语文教研员,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第一最优秀成果获奖者,微点作文创始人,《语文教学通讯》《新作文》封面人物。在语文教学研究上提出了“两点论”,文本的亮点教学和写作的微点教学,影响广泛。

本书特色

★本套丛书,作者队伍实力雄厚,实用资料琳琅满目,一线的语文教师既可以将其作为提升自己、进行自我训练的好材料,又可以将其视为进行日常课堂教学实践的好参谋、好帮手。“智慧语文”的理念将激励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成为聪明能干的好老师,“灵动课堂”的实践让我们将语文教学智慧的阳光洒在每一位学生身上。
——余映潮

★有怎样的阅读观就有怎样的阅读取向。作者取向、文本取向以及读者取向的阅读,会有不同的路径与结果。选择一种阅读角度,辅以恰当的阅读方法,会让我们打开文本的一扇天窗,看到天光云影。
——金戈

★面对同一文本,不同的阅读者会有各自的收获。阅读者的思维经历了怎样的路径,阅读者的情感发生过怎样的变化,阅读者的心灵产生过怎样的波动,这真是一个谜。我们想试着解开谜团,哪怕只是解开一点点。
——李文忠

★迫寻语文课堂精彩,走出面面俱到、大卸八块的樊篱,探寻文本亮点,读精彩,品精华,赏美点,用亮点点亮课堂。亮点在哪里?在对文本的解读中,在对学生的参透里,在对教法的运用上。
——郑西银

★作文是入学,必须回到人那里去。
——王佑军

★整整八个月的编写时间,我幸福地沉浸在作文教学的世界里。有思维的启迪,有方法的指·导,有鲜活的课例,有序列的呈现,字里行间闪烁着追求、执着、灵动、高效和智慧,这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了根基、有了方向……邀你同行,开启一段美妙的作文观光之旅。
——李爱梅

★智慧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紧贴着文本的地面,漫步在语言的丛林,穿行在文字的行间,让师生的心灵得以熏陶,思维得以训练,智慧得以生长。
——徐金国

★好的评课是真诚的,是民主的,是幽默的,是含蓄的,是辛辣的,是通透的,是深刻的,是充满建设性的……它让人如沐春风、如逢甘霖、如获至宝;一它让人心悦诚服、心领神会、心驰神往;它让人见微知著、触类旁通、醍醐灌项、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所有这些都闪射出智慧的光芒!
——冯大海

★课堂是个宝地,它既是一块可以种植的肥沃田野,也是一座蕴藏丰富的矿山;它既可以种植,也可以开采。观察课堂,阅读课堂,阐释课堂,调整课堂,创造课堂,充实自己的教研生活,丰富自己的教育人生。
——张水鱼

目录

总序/余映潮
点亮教学智慧生成精彩课堂/郑西银

第一编 用亮点点亮课堂,用智慧开启心灵/郑西银余青
【内涵阐释】
【课例展示】
课例一读出你的自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余青
课例二心灵深处无声的呐喊
——《枣儿》教学设计/龚清平
课例三遗世孑立者的痴情记忆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刘少波
课例四最美是家醅
——《春酒》教学设计/陈梦
课例五苦涩的邂逅苦涩的人生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王燕
【知识链接】

第二编 课群设计,触摸诗歌灵魂/葛平
【内涵阐释】
【课例展示】
课例一《繁星》《春水》,初中诗歌教学启蒙之作/葛平
课例二感受,触摸诗歌灵魂之基础/葛平
课例三了解诗歌基本常识,从感性逐步走向理性/葛平
课例四理解,触摸诗歌灵魂之关键/葛平
【知识链接】

第三编 精选文本核心价值,切合学生实际需求/雷介武
【内涵阐释】
【课例展示】
课例一教学价值定位于学生知识的空白处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课例展示/雷介武
课例二灵活整合,大胆取舍
——《社戏》课例展示/谈君山
课例三文本特质决定文本核心价值
——《唐雎不辱使命》课例展示/杨振华
课例四有舍便有得
——《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例展示/宋仲春
课例五巧用关键数字,突破核心目标
——《风筝》课例展示/雷介武
【知识链接】
……

第四编 化单元教学目标,统筹读写教学内容
第五编 本色语文之共生阅读教学
第六编 教学思路
第七编 重估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
第八编 生态阅读,快乐教学
第九编 阅读教学:凸显文本的核心教育价值
第十编 文本体式:实现阅读课“助学”的多样化

后记

节选

  《初中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的智慧》:  《谈生命》创新教学设计  课文品读  《谈生命》的“四精”  冰心的《谈生命》安排在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即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单元里。从教学内容来看,此文的教学属于难文的教学。又由于它出现在九年级下学期这样一个教学阶段里,毕业班教学过程也比较匆忙,因此对它的教学研究也就显得相对薄弱。  我想,研究这一课的教学,还是应该从研读课文人手,在教师对文本有深刻感受的基础之上再来进行创新的教学设计。  从课文的教育教学价值来看,这篇课文有“四精”。  1.精致的结构。  从课文的形态来看,它是初中语文教材里结构最特殊的一篇文章。整篇文章1300多字,就是一个大的段落,从文面来看不是很美。但换一个角度看,这样的文章结构似乎也是作者的一个特别创意,表现出一气呵成的写作激情。再细细地读,可以发现这篇文章恰巧有着极为精致的结构。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承接递进,层次分明,是极好的用来训练学生概括划分能力的素材。这是一个很好的、可用的点,方便我们利用它来设计教学的过程。  2.精妙的手法。  课文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运用比喻来表现人生的经历、表现人生的历程。比喻的运用之所以被称为“精妙”,被称为“手法”,是因为作者运用“群喻”来描述人生,来表现人生的起伏跌宕,来表现人生的快乐与痛苦。作者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领起,两次用“群落”的比喻来揭示生命过程的规律,每一个描述式的比喻都有着它的言外之意,都需要进行揣摩品味。这就是散文的意味,这就是文学的意味,因此,手法的欣赏品味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教学点。  3.精美的语言。  这篇文章的语言用“精美”两个字来形容绝不为过。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文中到处洋溢着选词之美、写句之美、构段之美;从语言表达的效果看,文中语言则表现出非常的生动之美、形象之美、流畅之美和准确之美;从语言表达的作用来看,全文表现出对于生命、对于人生有着深刻体验的情感之美、情致之美和意蕴之美。从品味语言、欣赏语言、学习语言的角度来讲,这又是一个可供开发的教学点。  4.精深的意蕴。  《谈生命》看起来好像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其实整篇文章表现出以喻为论的鲜明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方式来论说人生的苦乐、人生的经历、人生的历程。正如教学用书所说:“本文兼具感性化和理性化的特点。以前者而论,‘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过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美的享受。这是本文作为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以后者而论,文章揭示了生命的一般规律、生命历程中的艰难与幸福的辩证法,以及幸福含义的多样性、丰富性,揭示了宇宙生命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这些都是文章哲理意味、理性精神的表现。”  所以说,本文的精深的意蕴,也是可供我们利用的极好的教学素材。  本课教学创意:课文结构欣赏,课文妙喻欣赏,课文意蕴欣赏。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初中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的智慧/初中语文智慧课堂》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86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