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美学重要问题研究

封面

作者:张法著

页数:33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101979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对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世界美学,以及文学中国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新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在美学原理论方面,包括美字的中西文中内涵的不同而产生的中西美学差异,美的本质何以在西方被否定,中国当前的海洋美学和休闲美学问题,从中西美学比较的角度讲了当前的生态美学和身体美学,从中西印文化和美学差异讲了美学上的形象问题。在中国美学目前,论及中国美学史研究历程中的问题。中国古典美学的四大特点。中国美学中论及美的三个重要语汇:美、文、玉。秦汉的音乐宇宙。江南美学的问题。在世界美学中,有:世界美学的两大类型。东亚美学的特质。西方美学历目前四个阶段的特点。重新定义1900年以来的西方美学。新世纪以来的美学新潮。在中国文学方面,对literature何以定义为汉语的“文学”的过程进行梳理,对得失进行了评估。对古代汉语转为现代汉语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对中国古典诗的原义进行新论,对如何从中国文化资料重新定义文学作了新的论述。

作者简介

张法,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美学学科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中心学术委员,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96~1997),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2002~2003),主要著作有《美学导论》、《中国美学史》、《20世纪西方美学史》、《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走向全球化时代的文艺理论》、《佛教艺术》等20部,另有合著《世界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理论》等5部、主编有《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艺术学卷)》等5部,在《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其论文15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04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美学卷、文艺理论卷、宗教哲学卷、外国哲学卷、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卷多次转载,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转载和摘录。获得第四届霍英东基金奖(1994),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05~ ),北京市讲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2006~ )。

本书特色

本书对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世界美学,以及文学中国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新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在美学原理论方面,包括美字的中西文中内涵的不同而产生的中西美学差异,美的本质何以在西方被否定,中国当前的海洋美学和休闲美学问题,从中西美学比较的角度讲了当前的生态美学和身体美学,从中西印文化和美学差异讲了美学上的形象问题。在中国美学史上,论及中国美学史研究历程中的问题。中国古典美学的四大特点。中国美学中论及美的三个重要语汇:美、文、玉。秦汉的音乐宇宙。江南美学的问题。在世界美学中,有:世界美学的两大类型。东亚美学的特质。西方美学历史上四个阶段的特点。重新定义1900年以来的西方美学。新世纪以来的美学新潮。在中国文学方面,对literature何以定义为汉语的“文学”的过程进行梳理,对得失进行了评估。对古代汉语转为现代汉语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对中国古典诗的原义进行新论,对如何从中国文化资料重新定义文学作了新的论述。

目录

第一编 美学理论中的重要问题 第一章 从美字在中西文化中的词义看美学之特色 第一节 中文的美字:起源、词义、特点 第二节 从中西比较看中文美字的词性其及意义 第三节 从美到美学:美学语汇与中西美学的演进 第二章 为什么美的本质问题是一个伪命题 第一节 美的困难和美学的形成 第二节 美的本质是一个伪命题 第三节 家族相似与如何把握美的规律 第四节 分析美学之外的美学理论 第三章 建立中国型的海洋美学 第一节 建立海洋美学的文化基础 第二节 海洋在西方文化和美学中的位置、性质、功能 第三节 海洋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与特点 第四节 中国古代海洋观念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第五节 建立中国型的海洋美学 第四章 休闲美学问题 第一节 休闲与美学的汇通 第二节 美学在休闲中的四个层面 第二节 休闲在美学中的意义 第五章 从中西比较看环境—景观—生态美学 第一节 环境—景观—生态美学的兴起对美学理论的意义 第二节 环境—景观—生态美学与艺术美学的区别和与中国美学的关联 第三节 环境—景观—生态美学对审美心理的修正和与中国美学的关联 第四节 环境—景观—生态美学的两种生态观与中国美学 第五节 从中国境的理论看中西美学的在生态观上的同异 第六章 从中西比较看身体美学 第一节 身体美学:从西方到中国 第二节 中西身体美学话语:理论差异与现实趋同 第三节 身体美学:在理论和现实中的作用 第四节 身体美学:中西在现实中的同步 第五节 身体美学:中西文差异引出的不同路向 第二编 中国美学史的重要问题 第七章 从文化与美学看中西印的形象理论 第一节 形象与image: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西方文化中的image(形象) 第三节 中国文化中的象(形象) 第四节 印度文化中的形象(rūpa)及其展开 第五节 image(形象):中西印比较及其意义 第八章 中国美学史应当怎样写 第一节 一面停滞两面演进:中国美学史写作的艰难与曲折 第二节 从宗白华到李泽厚:中国美学史通史写作三种类型 第二节 中国美学史通史写作的演进与变异,从三型到两型 第四节 理论型作为中国美学史写作主流的利与弊 第九章 中国古典美学的四大特点 第一节 中国美学是带着中国宇宙观特点的美学 第二节 中国美学是带着中国天下观特点的美学 第三节 中国美学是理论形态与文化形态紧密相连的美学 第四节 中国美学是带着历史丰富性的美学 第十章 美、文、玉:中国之美独具特色三大语汇 第一节 美、文、玉在上古族群起源和整合中成为普遍性的美 第二节 美、文、玉的共性与差异及中国之美的特质 第十一章 秦汉的音乐宇宙 第一节 阴阳五行与音乐宇宙 第二节 音乐理论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乐:天地之和 第十二章 当前江南美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江南美学:缘起,概貌,可讨论之处 第二节 江南美学:地域定义与文化内容 第二节 江南美学:历史的划分与流变 第四节 江南美学研究的时代内因和未来展望 第三编 世界美学的重要问题 第十三章 世界美学的两种基本类型 第一节 世界美学的两大类型之一,西方的区分型美学 第二节 世界美学的两大类型之二,非西方的关联型美学 第三节 美学全球化:从世界美学在近代以来的发展看西方美学的全球化 第四节全球化的美学:全球美学基本框架的重新对话 第十四章 东亚美学的特质 第一节 传统东亚的共同美感何以成为美学 第二节 “美学在东亚”型的东亚美学 第三节 返回东亚传统的美学重塑 第四节 太极图形的东亚美学 第十五章 从关键词看西方美学主潮演进之四大阶段 第一节 古代美学主潮:从美到美的本质 第二节 近代美学主潮:以美感和艺术为中心 第三节 现代美学主潮:审美对象论 第四节 最近西方美学新变:走向关联型美学 第十六章 重新定义1900年以来的西方美学 第一节 1900年以来的西方美学:三大命名 第二节 西方当代美学:旧词新义与三大面相 第二节 全球化美学:西方美学转向和世界美学重构 第十七章 新世纪美学新潮及其对美学演进的影响 第一节 新世纪西方美学总貌、新潮与推知美学 第二节 新世纪西方美学新潮对西方美学的冲击 第二节 新世纪西方美学新潮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第四编: 中国文学中的重要问题 第十八章“文学”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如此定型是错的 第一节 文学与literature:中西互动中语汇定型的对与错 第二节 文学与literature: 中西日互动中的对译定型的复杂过程 第三节 文学(literature)一词在日本义和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节 文学史写与中日的文学转义 第五节 文学一词的现代汉语定型带来的问题 第十九章 从汉语之特质反思中国当代文学 第一节 汉语里被忽略了的特质 第二节 汉语:从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天命 第三节 现代汉语之极大优点与极大不足 第四节重看中国文学自五四以来在中西互动中的演进 第二十章 什么是中国诗歌的本来面目 第一节 回到诗是什么的中国原点 第二节 从写诗之人看诗在中国古代是什么 第三节 从诗的功能看诗在中国古代是什么 第四节 诗与中国的宇宙之道同韵 第五节 定义中国诗的三个面相 第二十一章 从中国文化资源重新定义文学 第一节 文学:在全球化时代的矛盾处境 第二节 文学的困境源于西方的文学定义 第三节 中国文学定义的概念基础:文的起源和演变 第四节 中国的文学定义 第五节 用中国思想定义文学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美学重要问题研究》:  身体重要性在西方的高扬,还与身体的社会学相关。福柯把身体看成是统治者对被统治者进行规训的一个方面,身体的具体形态是在被社会规训中形成的,是让个人服务于社会整体需要的一部分。因此,要看到社会的本质,可以从被规训的身体人手。布迪厄则把身体看成是个体为了赢得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而根据时势需要而自我塑形的结果,个通过身体的塑形来获得取自己的社会资本。因此,欲获知社会的本质,可以从人们是怎样塑造自己身体这一点进入。拉康则把人在现实中的身体形象看成是人在与社会互动中把自己的欲望和社会的需要通过有意识和无意识复杂过程加以调和的结果。因此,在身体形象上,透出了个人欲望、社会理想、现实规训等多方面的奇妙统一。在社会学中,身体具有怎样的形象美,与个人欲望和社会性质的互动相关,却与上面讲的三种身体哲学无关。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身体社会学的三种理论与哲学的三种理论关联起来,但这两套理论本身是没有关联的。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身体哲学和身体社会学是分离的。  一旦把焦点集中到身体形象上,身体美学要全面出场的时候,身体又被美学进行着一种新的分离。首先是肉体(body)美学,由健(康)美(体)之学来进行管理。这里从头到脚被分成了各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套学问。其次,由服饰美学来进行管理,这里,从头饰到衣裳到鞋袜,从头发的造型到脚指甲的上彩,每一部分都有一套学问。再次,还有仪态美学来进行管理,如果说,肉体美学和服饰美学是静的身体美学,那么,仪态美学则是动的身体美学,它包括正式场合下的礼仪美学,以及旅游、逛街、散步时的姿体动态。还有角色美学,关注人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应有的角色形象。人体、服饰、举止都要适合这一角色在这一场合中的形象。在西方,这一套身体美学基本上是与上面讲身体社会学和身体哲学无关的。因此,在西方,身体美学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分离的。  然而,在中国文化中,从一开始,身在这三个方面就是统一的。在远古文化中的“文”,就是原始仪式中的文身,把图腾观念与身体的修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突出的不仅是身体,更是观念。进行的文身,把社会的观念刻画在身体下,并通过这些刻画来规范人的内心,是身、心仪式的统一。先秦理性化之后,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文”包括身体状态、装饰、行为、言语方式等;“质”则是决定身体之所以有和应该有这样的状态、装饰、行为方式的内在性质,包括生身、地位、门第、德行。身心是一个整体。屈原《离骚》开头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呈现的也是心身内外的统一。在人的宇宙论上,从先秦到两汉形成的气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和人体学,同样是将人作为一个整体看的,刘邵《人物志》讲,人“含元一[即气]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人体的木、火、土、金、水,对应着生理的骨、气、肌、筋、血,相通着性格的弘毅、文理、贞固、勇敢、通微,还与社会品质的仁、义、礼、信、智相连,是一个身心一体的整体,是不可以切割起来看的。从外在对一个人的全面考察可分为: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所谓“九征”。神与精一类,属神;筋与骨一类,属骨;色、仪、容、气、言一类,属肉。神、骨、肉是一个整体,也是不可以切割起来看的。同样,人在社会中位置和人生的意义,是“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心、意、身紧密相连,这一体化的心、意、身又与家、国、天下息息相关,是统一体。因此,中国关于身体,有丰富的理论,但不是将之与心的诸方面切割开来,与家国天下切割开来,凸显一个身体理论或身体美学,而将之结合在一起进行整体的论述。因此,在西方理论影响之前,不会出现一个身体理论或身体美学这样的概念与这样的言说角度。理解中西关于身体在理论上的差异,面对西方而来的理论,可以思考,应当如何从中西会通的角度,对身体理论和身体美学,从一种更高的角度,进行理论反省和话语表达。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美学重要问题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84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