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医护理-(供护理.助产.涉外护理专业用)

封面

作者:申惠鹏

页数:20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1170969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根据卫生部关于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按照2007年5月在海南省召开的新一轮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颁布大会,暨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精神,为加快做好护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按照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编写,供中职三年制护理及相关医学专业使用。
本书的编写坚持“三基五性”的原则,“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以“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为切人点把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尺度,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注意把握好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在不影响学科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强调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体现中医护理临床实用的特点,用“小贴士”等形式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补充与扩展。使学生具有必要的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本教材内容包括:绪论、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中医护理基础理论、中医护理诊断程序、中医护理原则、药物施护、针灸与推拿疗法、心理护理、常见病证护理、常用饮食调护等。全书涵盖了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编写体例有较大的突破,从临床实际出发,分类系统概述,简明扼要,重点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以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效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及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写时问仓促和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三、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四、中医护理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第一节 藏象学说
  一、五脏
  二、六腑
  三、奇恒之腑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一、精
  二、气
  三、血
  四、津液
  五、精、气、血、津液、神的关系
 第三节 经络学说
  一、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十二正经名称、分布、走向和交接规律
  三、奇经八脉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运用
 第四节 病因
  一、六淫
  二、疫疠
  三、七情
  四、痰饮、瘀血
  五、饮食、劳逸
第四章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
 第一节 诊法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 辨证
  一、八纲辨证
  二、脏腑辨证
第五章 中医护理原则
 第一节 预防为主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第二节 施护求本
  一、正治与正护法
  二、反治与反护法
 第三节 标本缓急
  一、急则治标
  二、缓则治本
  三、标本兼治
 第四节 扶正祛邪
  一、扶正与祛邪的含义
  二、扶正与祛邪的运用原则
  三、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第五节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一、同病异治
 ……
第六章 药物施护
第七章 针灸与推拿疗法
第八章 心理护理
第九章 常见病证护理
第十章 常用饮食调护
附录
中医护理教学大纲

节选

    本教材是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
号)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根据卫生部关于卫
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按照2007年5月在海南省召开的新一轮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
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颁布大会,暨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人会
议精神,为加快做好护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按照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编写,供中职三年制护理及相关医学专业使用。
    本书的编写坚持“三基五性”的原则,“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五性”即
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以“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为切人点,把握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尺度,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注意把握好教材内容的
深度和广度。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在不影响学科体系完整性的基础
上,强调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体现中医护理I临床实用的特点,用“小贴
士”等形式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补充与扩展。使学生具有必要的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和较
强的实践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本教材内容包括:绪论、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中医护理基础理论、中医护理诊断程
序、中医护理原则、药物施护、针灸与推拿疗法、心理护理、常见病证护理、常用饮食调护等。
全书涵盖了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编写体例有较大的突破,从I临床实际出发,分类系统概述,
简明扼要,重点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以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效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及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力支持,在此
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和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
指正。
    申惠鹏
    2008年1月

第九章 常见病hi护理
    常见病证护理是运用中医的基础理论,阐述各科病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施护的一
门护理学科,是临床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本章重点阐释常见病证的辨证护理,突出
护理原则、护理要点。在学习中应掌握中医常见病证的基本特点和护理技术。
第一节  内科常见病证护理
一、感冒
    感冒是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疾病。本病多
由六淫病邪、时行病毒侵袭人体,引起卫表调节功能失常所致。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冬、春易
发,风寒、风热证多见。本病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普通型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
    [护理原则]
    宣肺解表,调和营卫。
    [护理要点]
    1.辨清风寒、风热感冒。
    2.注意解表药煎服法,服药后的护理。
    3.测量体温,观察病情变化。
    4.饮食宜清淡有节,多饮白开水,注意休息。
    5.注意居室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
    [辨证施护]
    1.风寒感冒
    (1)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多嚏或兼咳嗽,舌苔薄白,
脉浮紧。
    (2)护理方法    .
    1)药物护理:辛温解表、祛风散寒,荆防败毒散加减。
    2)饮食护理
    生姜红枣葱白汤:生姜10g,葱白3根,加红糖适量,熬汤热服,使微汗出,以疏散风寒。
    (3)健康指导
    1)注意休息,避免风寒。
    2)少食生冷食物,适度饮水。
    3)中药宜温服,取微汗。
    2.风热感冒
    (1)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汗出,鼻塞流黄浊涕,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稠,
 口干欲饮,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2)护理方法
    1)药物护理:疏风清热、辛凉解表,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
    2)饮食护理
    芦根绿豆粥:鲜芦根30g,入水煮沸约5分钟,取汁,入绿豆20g,粳米适量煮粥,熟前2
分钟入银花20g,葱白3段,服用。
    (3)健康指导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2)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忌食辛辣燥热食物。
    3)保持乐观心情,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
    4)室内可用食醋蒸气消毒(每立方米用食醋5~10ml,加水1~2倍,稀释后加热熏蒸)
每日2小时,隔日1次,连用3次。
    3.体虚感冒(气虚型)
    (1)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身楚,咳嗽;神疲乏力,反复易感冒,舌淡苔白,脉
虚弱。
    (2)护理方法
    1)药物护理: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2)饮食护理
    黄芪山药粥:黄芪20g(包),山药30g,粳米适量,加水煮粥食用。
    (3)健康指导
    1)注意营养。
    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3)加强锻炼,增加抗病能力。
 思考题
1.感冒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2.感冒的主要证型有哪些?
二、咳嗽
咳嗽以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为主证的一类病证,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类。
本病多由外感六淫、肺脏虚弱或他脏有病累及肺脏,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常见于现
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以咳嗽为主证的疾病。
    [护理原则]
    宣肺止咳为主,兼调理他脏。    
    [护理要点]
    1.辨清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及病证的虚实而进行施护。
    2.密切观察痰的量、色、质、气味的变化。
    3.注意观察伴随症状,辨清有无呼吸道、肺部的器质性病变。
    4.继发于肺痨者,及早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辨证施护]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1)临床表现: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头痛,身体酸
楚,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
    (2)护理方法
    1)药物护理:疏散风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饮食护理:用杏仁10g,生姜3片,白萝卜60g,水煎,作茶频服。
    (3)健康指导
    1)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2)戒避烟雾灰尘。
    3)加强锻炼,增强抗御外邪的能力。
    2.风热犯肺
    (1)临床表现:咳嗽气粗,喉燥咽痛,痰黄而稠,咳痰不爽,常伴发热恶风,鼻塞流浊涕,舌
苔薄黄,脉浮数。
    (2)护理方法
    1)药物护理: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2)饮食护理
    鲜芦根粥:鲜芦根30g,川贝母10g,加水煎煮10分钟,取汁,人白梨1个,粳米适量,煮
粥服用。
    (3)健康指导
    1)适寒温,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再受风寒。
    2)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味及辛热刺激食物,多饮白开水。    。
    3)戒烟酒,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发声。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1)临床表现: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稠厚,胸脘满闷,时有呕恶,纳呆,
体倦,舌苔白腻,脉濡滑。
    (2)护理方法
    1)药物护理: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饮食护理:用白萝卜1个,甜杏仁(去皮尖)10g,茯苓12g,冰糖3g,炖熟趁热食用。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医护理-(供护理.助产.涉外护理专业用)》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8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