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天下系列天下.BIG 法官因何错判

封面

作者:[日]秋山贤三著;曾玉婷,魏磊杰译

页数:143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97280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假如法官判断失误,后果将会怎样?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误判与冤案,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作者曾经作为一名法官直接参与诸多再审案件,在他笔下,法官日常生活与职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暴露。站在法官与律师的立场,作者详尽分析了日本司法制度存在的诸多弊端,明确指出法官必须如何面对审判才能真正捍卫正义,真正为本国人民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来自近邻日本的鲜活体认与反思当为我国当下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日] 秋山贤三,1940年出生于日本香川县,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1967年起,先后于横滨、东京、德岛地方法院以及东京高等法院担任法官,1991年辞职后加入东京律师协会,成为一名律师,为许多冤案事件辩护,是日本知名冤案问题专家。著有《民众司法与刑事法学》(1999年)、《法官因何错判》(2002年)、《”痴汉”冤案的辩护》(2004年)、《续”痴汉”冤案的辩护》(2009年)等书。

  译者简介:
  曾玉婷,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日语系讲师,大连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学学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语言文学硕士,日本语能力考试一级、日语专业八级、上海市日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主要研究兴趣为中日法律文化比较研究、语法学。迄今,出版译著3部:《复仇与法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法窗夜话》(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以及《续法窗夜话》(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作者简介:[日] 秋山贤三,1940年出生于日本香川县,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1967年起,先后于横滨、东京、德岛地方法院以及东京高等法院担任法官,1991年辞职后加入东京律师协会,成为一名律师,为许多冤案事件辩护,是日本知名冤案问题专家。著有《民众司法与刑事法学》(1999年)、《法官因何错判》(2002年)、《”痴汉”冤案的辩护》(2004年)、《续”痴汉”冤案的辩护》(2009年)等书。
译者简介:曾玉婷,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日语系讲师,大连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学学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语言文学硕士,日本语能力考试一级、日语专业八级、上海市日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主要研究兴趣为中日法律文化比较研究、语法学。迄今,出版译著3部:《复仇与法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法窗夜话》(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以及《续法窗夜话》(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魏磊杰,法学博士,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荷兰蒂尔堡大学(2009-2010年)、比利时根特大学(2015-2016年)访问学者,研究兴趣为转型中国的法律与国家治理、比较法律文化。迄今为止,在法学、政治学刊物上发表论/译文约45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14部,代表性作品5部:《转型时期的法律变革与法律文化:后苏联国家法律移植的审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比较法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法律东方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法学的观念与方法》(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以及《新的欧洲法律文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年版)。

相关资料

“冤案是在构造上产生的。如果在审判上没有不断自我注意与警戒,很有可能导致错判,产生冤案。”本书正是作者基于自己先后长期从事法官和刑辩律师职业的经验与反思对这种“构造”进行的深入分析。
—— 郑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这本小书浓缩了作者40年法律职业生涯的经验与智慧,描绘了日本法官的生活样态,理清了法官为何错判的内在逻辑。用朴实的语言,讲清了为何“定纠纷、决生死”的法官失去自省精神、沦为冤案制造者的耸人现实。
—— 支振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这本书主要是在“讲故事”,但更像是法律民族志的写作。作者不仅做到了局内人和局外人的“视域融合”,同时又能对法官错判背后的刑事司法体系、事实认定问题加以整体审视。因此,这是一本既有阅读魅力又有学术品味的书。
—— 侯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冤案何以产生,又如何避免?这是中外刑事司法的共性话题。作者具有法官和律师的双重职业背景,在他眼中,日本刑事司法的最问题,就是未能恪守超越合理怀疑程度的证明标准,由此冤案频生。这一“将痛切体会之事直率成文”的感悟,又何尝不适用于当下的中国司法!
—— 车浩(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作者通过对自己亲手办理过的三个刑事案件的讨论,深入描绘了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各种实体和程序性“陷阱”,并对预防和纠正错案的制度性保障做了有益的学理性探讨。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尤其是刑事程序改革而言,这是一块他山之玉,值得国内的法学学生、学者和法律实务工作者广泛关注。
—— 刘思达(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法学院助理教授,美国律师基金会研究员)

本书特色

  假如法官判断失误,后果将会怎样?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误判与冤案,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作者曾经作为一名法官直接参与诸多再审案件,在他笔下,法官日常生活与职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暴露。站在法官与律师的立场,作者详尽分析了日本司法制度存在的诸多弊端,明确指出法官必须如何面对审判才能真正捍卫正义,真正为本国人民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来自近邻日本的鲜活体认与反思当为我国当下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目录

第一章 法院与法官的生活
一、法官与市民之间
二、法官的选任·培养系统与工作
三、作为“生活者”的法官
第二章 身为刑事案件的法官
一、法曹之志
二、任职期间——拥护人权、民主主义之志
三、刑事法官的立场与烦恼
四、作为律师参加的拥护人权活动
第三章 审理再审申请
——德岛收音机商杀人事件
一、搜查的展开与起诉、判决
二、再审申请
三、富士茂子再审事件的启示
第四章 证据的评价与法官
——袴田再审申请事件
一、“预判搜查”与媒体
二、公审过程中的疑点
三、最终判决与供述书的疑点
四、审理再审申请中的新证据
第五章 何为“犯罪事实的认定”
——长崎(痴汉冤案)事件
一、长崎事件
二、有罪判决的逻辑与问题点
三、为何发生“痴汉冤案”?
四、最近危险的审判倾向
第六章 法官因何错判
一、何为“审判上应被证明的事实”
二、构造性的错判与冤案
三、“罪疑唯轻原则”的探索
四、法院应该如何存在
五、面向民众的司法能够实现吗?
六、职业法官十诫——我的些许建议
后 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天下系列天下.BIG 法官因何错判》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8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