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梅兰芳十九章

封面

作者:徐城北

页数:222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741948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京剧剧作家徐城北对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生前往事的追忆和评论,内容生动、鲜活、耐人寻味,手法新颖、独特、悦人耳目,为人们展现了一代京剧大师的风采。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第二章 摇摆一路而来·怎知声色如许
第三章 步履稍斜·顺势扭起秧歌
第四章 兰蕙齐芳·姑嫂怎能互换
第五章 汾河湾·开弓第一箭
第六章 究竟是谁跟谁·二箭亦得胜
第七章 访美赴苏·三箭齐发谁似我
第八章 长夜难明·战争岂容躲避
第九章 民间与顶级之间·八出足矣
第十章 阴阳颠倒·联想到外馆斜街
第十一章 “破表没针儿”·不仅是剪除污秽
第十二章 因何怅惘·“大李杜”今安在
第十三章 新戏如旧·用心良苦
第十四章 两院院长·只能有名无实
第十五章 “移步换形”谈话·我本无心
第十六章 流派亦难·如何再动起来
第十七章 男旦是非多·我今挺之
第十八章 漫忆平生多歧路·坚持美在过程
第十九章 由似到是·有内容亦有形式
后记
附录一 天下真小
附录二 我在梅宅磕过头
附录三 今天的葆玖

节选

第一章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今天观众一看这个标题,很可能会熟悉地发笑:“这两句是毛阿敏的歌词啊,怎么梅先生能在1956年就未卜先知?不,当然不会的。但这个问句的文字,却同样可能在梅先生心萌生。这里的“你”,实际上就是梅先生自己了,他站在上场门延出的斜向小道之中,他一直望着小道之外——那里是核心表演区,似乎能听到舞台下的老观众在向自己发问:“梅先生您好啊!此刻您,是从化妆室来到这个上场门小巷的么?”
梅兰芳面对如此的发问,他只能在心中微笑:“是啊,其实,也不完全是呢……”因为自己的老朋友齐如山先生,早就研究过这个问题。他甚至以《四郎探母•坐宫》为例,回答过演员是从哪里来的问题。齐先生说,演员在幕内时,一直还是:自己——演员。甚至包括在幕内叫板、咳嗽等,也依然都是他自己。只有从上场门出来了,等你一直走到台口,等你在台口唱(或念)出第一个字时,这才突然转化成角色。比如杨四郎,在幕内时他就还是老生演员的他自己(或谭鑫培、或余叔岩,或谭富英),只有等一出场,等你一步步走向上场门,你依然还是老生的你自己。直到念出引子“金井锁梧桐”,才在这一刹那变成了杨延辉。梅兰芳当年读过齐如山这本书(《论国剧原理》),也联想过自己这出《贵妃醉酒》,当刚才自己在幕后喊“摆——驾……”的时候,观众在前台一鼓掌——其实那不是给杨玉环鼓的,而是欢迎我梅兰芳。如今我在这条新增加的上场门斜向小道中露身——电影观众将来能看到的——我是这么一步步地走出来的,可我没出声,没唱腔也没念白,于是依然还只能是梅兰芳。只不过我心里却是一点点朝着杨贵妃那个人去靠拢。要一直等我走进核心表演区,等我“海岛冰轮初转腾”一张嘴,那时我立刻就变成杨贵妃杨玉环了。您说,是不是这么个道理?如今,电影中增加了这么个“胡志明小道”,让我多出十多公尺的走路时间,也让我多出这么多的塑造与进人人物的准备过程。这是好,还是不好?梅兰芳这样自问着,但他没有立刻回答——他需要再思再想。
  梅兰芳即将走出这条斜向小道时,他忽然又想起对面那个下场门。戏曲的上场门与下场门,每出戏都要使用许多次——一次次把一些相关人物从上场这边推上了台,让他们在台上相互遇到,从认识、接触发展到熟悉或闹了矛盾,有些矛盾尖锐者甚至展开厮杀,最后把这些阶段性的矛盾解决了,才又由下场门退下。往往退下还是暂时的,他们在台后又联合了其他人,然后重新上场,与敌对的方面展开火并,直到最后演变出最终的结局。这样,舞台还是这“一亩三分地”,戏剧人物还是剧团这帮人,他们的服装都出自剧团的戏箱,武器等也出自剧团的行头箱……演员演出前与演出后,还是自己的戏班人,一个没少,一个也没伤着,但就是上蹿下跳折腾饿了,一个个都急着吃夜饭补充能量。演员在上下场之间的这一巡回,造就出多少优美卓绝的舞台场面与台技术,给世人(即观众)留下了不少让人不断回忆、咀嚼的戏剧场面……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梅兰芳十九章》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