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朱子学通论

封面

作者:高秀华高令印

页数:680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56152864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朱子学的渊源
 第一节 社会渊源
  一 对外开放
  二 社会矛盾
  三 经济和科技进步
  四 政治和学术中心
  五 儒学复兴趋势
 第二节 思想渊源
  一 北宋理学
  二 闽中早期理学和理学入闽
  三 集濂洛关之学
  四 吸取佛道之学
  五 综罗百代
第二章 朱子学的创立
 第一节 朱熹的生平和思想
  一 生平事迹
  二 思想形成
  三 集诸儒之大成
  四 主要著述编年
 第二节 朱熹门人对朱子学创立的贡献 
  一 蔡元定 蔡沉
  二 黄榦
  三 刘爚
  四 李方子
  五 陈淳
  六 李燔
  七 辅广 
  八 真德秀
  九 魏了翁
 附 朱熹门人一览表(514人)
第三章 朱子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哲学思想
  一 无极与太极
  二 理与气
  三 心与性情
  四 格致与力行
 第二节 道德伦理观念
  一 君子与贤圣
  二 道德与伦理
  三 天理与人欲
  四 义与利
  五 主敬
 第三节 政治学说
  一 杭金
  二 正君
  三 尊贤
  四 恤民
  五 治军 
  六 敦化
 第四节 经济观点
  一 重农
  二 兴修水利
  三 多种经营
  四 奖励垦荒
  五 抑制豪夺
  六 节用薄赋
 ……
第四章 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
第五章 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章 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
第七章 近现代朱子学研究
第八章 朱子学遗迹
附录 朱子学大事年表
第四章 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
第五章 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章 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
第七章 近现代朱子学研究
第八章 朱子学遗迹
附录 朱子学大事年表

节选

第一章 朱子学的渊源
  第一节 社会渊源
  一 对外开放
  在朱熹之前的闽中,早在唐代就出现了理学(道学),后来又由北方传进了理学。但是,都没有在闽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数传而止。只有到了南宋,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闽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并形成为强与发展而决定的。就社会历史条件说,其中之一是福建历史上的对外开放至南宋促使形成地域性的文化。
  福建地区的开发和文明,首先是对中原的开放。由于大批中原人入闽,把发达的中原文化带进福建,使十分落后的福建文明起来,经济也随之发展起来。
  福建开发于汉代,据今人朱维干考证,其后有五种人入闽,即亡命者、驻闽将士、被 流放之人、避乱者、采药炼丹之道家等。在晋代有八娃人闽,即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当是地中原多事,畏难怀居,无复向归。这是讲晋“永嘉之乱”(310-311年)时。唐“安史之乱后,也有类似避乱入闽的情形。当时,闽北连江、浙,是中原人入闽的要道。他们入闽有三条大道:一是由分水关经崇安入闽,二是由杉关经光泽、邵武入闽,三是越仙霞经浦城入闽。闽北山清水秀,社会安定,避乱入闽的中原人士,在闽北安家落户。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五月,宋知蕲州杨唤说: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朱子学通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7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