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甜著
页数:187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170713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当代英语教学变革与生态翻译理论探究》以英语教学与生态翻译研究两方面为重点,首先从理论基础到教学实践,系统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基础,全面审视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在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及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在此基础上,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基础,重点梳理生态翻译学在英语翻译实践中指导与具体应用。
作者简介
张甜,1980年6月出生,从教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公共英语第二教研室,讲师,2010年毕业与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两篇,其他大学学报发表论文近十篇,承担参与省厅级科研项目十个,编著独著两本。
目录
第一章 当代英语教学改革背景分析与教学过程综述
第一节 当代英语教学的发展与现状透视
第二节 当代英语教学改革的价值理念
第三节 英语教学的过程原理
第二章 当代英语教学体系的融合与创新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第二节 高校英语教学的ESP转向发展
第三节 信息化时代的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第三章 英语语言知识类、技能类和社会文化类教学新思维
第一节 语法教学与词汇教学的新方法
第二节 听力教学与口语教学的新思路
第三节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新模式
第四节 英语文化教学新设想
第四章 英语翻译教学新思想
第一节 现代翻译理论与方法论
第二节 新时代的翻译教学思想
第三节 笔译教学和口译教学研究
第五章 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建构
第一节 生态翻译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生态翻译学理论体系
第六章 基于生态翻译理论的应用实践
第一节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公示语翻译
第二节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商务文体翻译
第三节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文学翻译
参考文献
节选
《当代英语教学变革与生态翻译理论探究》: 2.英语教学活动中教育意义的欠缺 英语教学的中心目标是丰富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形成英语技能,使学生具备参与英语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但是,英语教学过程不只有此一项任务,它同时也是教育过程,在英语教学传授了该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应该使学生增长该学科特有的见识,对世界、对社会的基本判断力,并对人生形成基本价值观和态度。这些是学科教学中共有的教育性目标,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英语教学中教育性目标的达成并不是附着于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或引申出来的,而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孕育、渗透和养成的。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学习将会深深地影响他们的态度与性格。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给予的东西,或是机械地模仿并死背教师灌输的东西,往往会养成盲从及屈从的态度与性格。与此相反,唤起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引导他们逐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学习课题、发现知识,就会养成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友善地实现目标的态度与性格,形成锲而不舍的顽强意志与人格。 当前英语教学中认知性目标与教育性目标的分离状态很普遍,其中一种情况是无视教育性目标,唯以英语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在重复性操练中熟练化,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相关英语知识与技能,考试成绩好便可以。令教师很苦恼的事情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进度就会落后,自己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完成。这类教师大多认为,教学中的教育就是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讲一些思想品德教育或结合形势的道理。无论是删除还是添加教育性目标的做法,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中的教育。它所传授的学科内容及内在于其中的教育价值的开发融于学习活动本身,才会产生教育的效果,这才是教学中的教育。 3.语言知识掌握过程中弱化理解与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知识的掌握是发展听、说、读、写的英语技能和形成文化意识的基本前提,因而受到教师们的充分重视。但是,在什么意义上把握知识的概念,许多教师并不清楚。所谓英语知识不仅包含相关的事实与现象,还包含英语的特质、相互间的关系和语言规则。因此,在教授英语知识时就不能将之仅作为信息来掌握,还要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关系和规则的意义上把握,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理解与能力,能够在生活中灵活掌握。如此就要求英语知识的教学与学生认识过程达成统一。 当然,由于对学习英语的学生而言,英语知识具有间接性和人为性,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就不可能像学习自然科学知识那样要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在英语材料的归纳与发现中,通过比较、分析、抽象和综合形成对英语知识的深层次把握。在英语教学中,学习知识过程与学生认识过程是统一的,这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尤其是思维的真正激活。 目前,提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已成共识,课堂教学也有了诸多变革,比如在英语课上注意结合生活情境,并给予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或是给学生提供开展小组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这些都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把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相联系,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的改革意识,这无疑是一种变化。但是,这些努力只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第一步,而对于如何在激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喜悦,让学生相互间在思维与经验的碰撞中形成新经验与新认识,往往关注不够。 (四)研究视角 与以往相比,新世纪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但是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这一理念,目前的理解主要还停留于教学目标得更加多元化。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还应该从学生生命成长的视角思考,不同年级段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潜能和问题是什么;英语教学如何结合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与潜能设定教学目标;如何结合学生英语学习的困难进行有效的转化;如何认识与把握不同年级段学生学习任务与能力间的相关性,以便更有效地使英语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健康成长的育人资源。 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基本还是在英语语言文化的框架内进行思考,对各年级段英语教学的起点、问题、转换机制等缺乏实践性的认识,对各年级段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问题及其实现机制缺乏过程性认识,对各类型的英语教学目标、任务、过程逻辑与方法等也缺乏本土化的认识。就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言,需要教学切近生命成长的状态进行思考与实践,既要从生命成长过程整体审视某一年龄段学生的成长使命,也要从生命成长中整体审视某一学科教学对其特殊的价值与意义,更要从生命与教育实践真实的动态关系整体把脉教学的起点与最近发展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