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

封面

作者:艾晓玉编著

页数:181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32612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的学科目的是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合理地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社会运转效率和生产力水平。众所周知,管理学是在工业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产生的。可以说,西方是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源地。世界各地的管理学都是在西方管理理论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引进的西方管理思想,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管理水平上的差距。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中国旅游业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应用型规划教材》共分为十二章。第一章是总述,主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融合的条件和意义。第二章到十二章是分述,从制度管理、行政管理、财政管理、领导科学、社会保障、教育管理、战略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管理、市场营销十一个管理学方向,分别介绍了我国在以上各个方向的管理历史和思想,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着重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给予当下不同管理领域的启示。《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中国旅游业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应用型规划教材》用现代管理学的语言和体系来阐释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厘清了中国管理学思想中多个学派涉及的同一个管理领域的相同或不同观点,并阐释其当下的适应性,实现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西方现代管理体系的有效衔接。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中国旅游业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应用型规划教材》可以作为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课程的教材,亦可作为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参考书。

作者简介

  艾晓玉,江西安远县人,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多年来,一直从事旅游管理、科技管理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省级课题4个,参与国家和省级课题7个,在《科学管理研究》《科技管理研究》《企业经济》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撰写专著1部,参编专著5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管理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融合的条件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融合的意义

第二章 传统文化与制度管理
第一节 制度管理的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代制度管理的概况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中的制度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第三章 传统文化与行政管理
第一节 行政管理的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概况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中的行政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第四章 传统文化与财政管理
第一节 财政管理的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代财政管理的概况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中的财政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领导科学
第一节 领导科学的概述
第二节 中国传统领导思想的论争与运用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中的领导理论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第六章 传统文化与社会保障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概况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中的社会保障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第七章 传统文化与教育管理
第一节 教育管理的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教育管理的概况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第八章 传统文化与战略管理
第一节 战略管理的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代战略管理思想的概况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中的战略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第九章 传统文化与质量管理
第一节 质量管理的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代质量管理的概况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中的质量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第十章 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况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第十一章 传统文化与危机管理
第一节 危机管理的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代危机管理的概况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中的危机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第十二章 传统文化与市场营销
第一节 市场营销的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代市场营销的概况
第三节 传统文化中的市场营销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参考文献

节选

  奖赏是否公平也是评价管理者水平的一个标准。一个组织里,员工奋发努力,建功立业,需要及时给予奖励,方可稳定人心,再次激励员工继续努力工作。但有些管理者不记他人功业,只记亲人得失,造成奖赏不公,引发不满。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被迫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大家万分着急,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吃,重耳吃了渐渐有了精神,当他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激地流下了眼泪,发誓日后报答。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即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赏了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去讨赏,可是介子推却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寻找两个人谈何容易,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了,悲痛不已。之后,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名为“介山”,这一天全国不准生火,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昭告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之后,晋文公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后来,晋文公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奖惩还要有策略,根据不同的情况,奖惩起到的效果不同。《六韬·将威》中说,“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意思是,如果杀一个人能让全军震惊,那无论是谁都可以杀掉;如果奖赏一个人能让很多人快乐,那无论是谁都要奖赏他。要诛杀那些地位高的人,能很快立威;奖赏地位低的人,能迅速体现仁德。虽然今天的管理不能以剥夺他人性命立威,但这种“杀大立小”的方式是可取的,在犯规中找出那个地位最高的人进行惩罚,这样其他犯规者不再侥幸,迅速服众。在可以受奖赏的人里找地位等级低的人,这样能使其他人感觉自己亦有被奖赏的可能,迅速聚集人心。从小人物人手进行奖励,表现管理者鼓励先进的决心和求贤若渴的诚心,能迅速培养员工对自己的信任感。在管理的关键时刻,对位高权重的人只要违纪绝不留情,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既强化了自己的威信.又维持整个团队的秩序。这是惩罚的技巧,是对管理心理学的有效把握。但在实际中,往往领导者对亲信无甚功劳却恩赏有加,对普通员工小错一犯就翻脸无情,反倒与“杀大立小”的效果相反。这样,献媚者多,实干者少;上层骄横,下层压抑,这样的组织很难有生命力。所以,管理要善用奖赏和惩罚两个手段,言出必行,奖励到位,惩罚服气,不开空头支票,不找替罪羔羊。这样团队人际关系和谐,人人感到制度的约束,又对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有信心,这样员工将自觉自愿为组织目标持续的努力,团结一致,奋勇向前。奖励制度一经制定,必须兑现,否则将功亏一篑,失去人心。有些领导为了组织的发展或解决组织的难题,以高额奖励鼓励员工,但当员工真正做到了,又吝啬利益,刻薄寡恩,开出空头支票或削减原本承诺的奖励以糊弄属下,这更会引起员工强烈不满。所以,奖励的设置要在可以兑现的范围内,不能空许无法实现的诺言,更不能以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去吸引员工努力,等真的实现了又去反悔。比如,某企业领导在年初做出承诺,如果哪个销售部门创造的收入和净利润均比上一年度增长100%,那净利润的30%将分配给销售人员。因为行业竞争激烈,收入和净利润成倍增长基本上不太可能,承诺这事的领导也觉得这不过是一个吊在牛前面的“胡萝卜”,看得见吃不着但却激励牛不断地前进的诱饵。但其中一个销售部门却信以为真,非常努力,日夜不停地工作,到了年底,奇迹出现了,该部门的业绩达到了承诺奖励的要求。根据承诺,需将30%的净利润分配给该部门,奖金额高达500多万元,这是轻许诺言的领导所不愿看到的。如果按承诺给予奖励,内心十分不舍,如果不按承诺给予奖励又会失信于员工。最后,该领导还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100万元奖励搪塞过去。该销售团队非常气愤,集体辞职,投入竞争对手门下,带走了诸多客户,给竞争对手注入一股新的力量。该企业无形中壮大了对手,同时由于失信于员工,剩下的员工也失去了积极性,自然元气大伤。从此,该企业一蹶不振,再难有起色了。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69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