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辛秋水
页数:240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650025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泱泱华夏,以农生息;春秋代序,农泰国安。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史。书写这部历史的农民一一不管在各个历史阶段人们是用如何不同的称谓去表达从事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的人们一一生活在一个个农业聚居区。这些聚居区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和文化形态,包含自己的生存理念。在现代社会,我们称其为乡村或者农村。在一个以农业为根本的社会,乡村建设毫无疑问是国家建设之根本所在。虽然我们使用的乡村建设是一个现代概念,但这一思路是延绵的:从古至今,任何一个聪明的或拙劣的统治者,都懂得农民一一最底层积蓄的力量一一对于国家社稷成败安危之基础性作用。
我们不去过多地着墨于古代社会,仅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风雨激荡就足以说明农民和农村对中国社会发展及变革的根本性作用。基于此共识,在国家处于风雨飘摇的时候,依然有人关注农村,而且掀起了一场伟大的乡村建设运动。它的基本思路是,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本位,兼取西洋文化之长,调和改造,达致新礼俗。在这里,文化是第一次如此明显地被置于乡村建设的内涵之中,也是第一次有人强调文化形态对于乡村发展和建设的作用力。我们注意到这里的两个概念,“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这是两个按地域划分的文化子系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形态。
本书特色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对接:新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导论:文化传统和新乡村建设
一、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内容体系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的思路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核心价值的对接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乡村建设回眸
第一节 近现代中国乡村建设思想和实验
一、孙中山的乡村建设思想
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
三、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验
第二节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农村运动
一、土地改革
二、农业合作化
三、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节选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对接:新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内容简介:中国的现代化,最根本的是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不了,谈中国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那么,怎样实现农村现代化呢?全盘西化吗?这且不说在理论上是否行得通,只要走出城市几十里,到农村看一看农民在想什么,要求什么,再看一看他们千百年来留下来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就可以知道化了化不了啦。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乃是其生命精神和灵魂的存在。东风可借,魂岂是可借的?特别是其作为价值体系的存在,更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