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绍琴
页数:141页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140521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1 本书介绍内、妇、儿及温病的400余种治法。赵老临证不套用前人之方,每病之下各出治法若干,其后方随法立,药因法用,充分地体现了赵绍琴教授重视立法、依法疗病的学术特色。本书所载皆为赵老几十年临床临证所得。
作者简介
1 赵绍琴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又是当代屈指可数的温病大家。先生出身于清皇室御医家庭,其曾祖父以下三代均供职于清太医院为御医。其父赵文魁公为清末太医院院使(正院长)。先生幼承家学,熟读经典医著。自1934年17岁即继承父业,悬壶京城,为民治病疗疾。独立行医期间,又先后从学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先生、太医院御医(恩粮)韩一斋先生、太医院御医(八品吏目)瞿文楼先生。白天随诸名家侍诊,入夜研读医学经典,集家学与京师诸名医绝技于一身,学验俱丰,以三代御医之后闻名于京城。历经60余年临床实践不断验证与创新,在学术上自成体系,是中国近现代北方燕京医学流派中御医学派的代表医家。作为当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先生不但擅长临床治疗温热性疾病,而且对中医温病学理论也有所发展。
本书特色
1 本书介绍内、妇、儿(57种病证)及温病的404 种治法。诸病以内科为主,理、法、方、药齐备。每病之下各出治法若干,如消渴一证列有治法7种,其后方随法立,药因法用,充分地体现了赵绍琴教授重视立法、依法疗病的学术特色。赵老临证不套用前人之方,书末所附8首丸散膏方即赵老多年临床治疗慢性病的有效之方。该书可供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学习参用。
目录
内科证治
感冒(五法)
咳嗽(八法)
外感咳嗽
内伤咳嗽
喘哮(七法)
痰饮(九法)
“四饮”治法
肺痿(三法)
肺痈(四法)
喑哑(六法)
痨瘵(四法)
胃脘痛(七法)
呃逆(四法)
噎膈(三法)
反胃(二法)
附:吐酸(二法)
附:嘈杂
呕吐(九法)
腹痛(四法)
泄泻(八法)
痢疾(九法)
便秘(六法)
肠痈(三法)
积聚(六法)
黄疸(七法)
阳黄
阴黄
疝气(七法)
附:奔豚气(二法)
臌胀(五法)
水肿(八法)
五淋(九法)
遗尿(三法)
浊病(一法)
癃闭(四法)
消渴(七法)
遗精(四法)
腰痛(六法)
虚劳(八法)
耳鸣、耳聋(二法)
衄血(五法)
鼻衄
齿衄(以齿缝渗血为主)
便血(三法)
咳血、吐血(六法)
尿血(六法)
头痛(十法)
眩晕(六法)
中风(脑卒中)(八法)
惊悸、怔忡(五法)
不寐(七法)
胸胁痛(六法)
胸痛
胁痛
郁证(十一法)
癫、狂、痫证(五法)
厥证(五法)
痿证(四法)
痹证(六法)
疟疾(四法)
温病证治
温热病
卫分证治(四法)
气分证治(二十六法)
营分证治(九法)
血分证治(九法)
湿热病
上焦湿热证治(七法)
中焦湿热证治(十六法)
湿重于热(八法)
湿热并重(四法)
热重于湿(四法)
下焦湿热证治(五法)
湿重于热(二法)
热重于湿(三法)
附一:清末太医院院使、先父赵友琴先生治疗温热病八法
附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先生治疗湿热病十法
妇科证治
月经先期(二法)
月经后期(三法)
月经过多(二法)
月经过少(三法)
痛经(三法)
闭经(四法)
经行吐衄(一法)
儿科证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二法)
肺炎(三法)
附:丸、散、膏方
感冒(五法)
咳嗽(八法)
外感咳嗽
内伤咳嗽
喘哮(七法)
痰饮(九法)
“四饮”治法
肺痿(三法)
肺痈(四法)
喑哑(六法)
痨瘵(四法)
胃脘痛(七法)
呃逆(四法)
噎膈(三法)
反胃(二法)
附:吐酸(二法)
附:嘈杂
呕吐(九法)
腹痛(四法)
泄泻(八法)
痢疾(九法)
便秘(六法)
肠痈(三法)
积聚(六法)
黄疸(七法)
阳黄
阴黄
疝气(七法)
附:奔豚气(二法)
臌胀(五法)
水肿(八法)
五淋(九法)
遗尿(三法)
浊病(一法)
癃闭(四法)
消渴(七法)
遗精(四法)
腰痛(六法)
虚劳(八法)
耳鸣、耳聋(二法)
衄血(五法)
鼻衄
齿衄(以齿缝渗血为主)
便血(三法)
咳血、吐血(六法)
尿血(六法)
头痛(十法)
眩晕(六法)
中风(脑卒中)(八法)
惊悸、怔忡(五法)
不寐(七法)
胸胁痛(六法)
胸痛
胁痛
郁证(十一法)
癫、狂、痫证(五法)
厥证(五法)
痿证(四法)
痹证(六法)
疟疾(四法)
温病证治
温热病
卫分证治(四法)
气分证治(二十六法)
营分证治(九法)
血分证治(九法)
湿热病
上焦湿热证治(七法)
中焦湿热证治(十六法)
湿重于热(八法)
湿热并重(四法)
热重于湿(四法)
下焦湿热证治(五法)
湿重于热(二法)
热重于湿(三法)
附一:清末太医院院使、先父赵友琴先生治疗温热病八法
附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先生治疗湿热病十法
妇科证治
月经先期(二法)
月经后期(三法)
月经过多(二法)
月经过少(三法)
痛经(三法)
闭经(四法)
经行吐衄(一法)
儿科证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二法)
肺炎(三法)
附:丸、散、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