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文魁赵绍琴著赵利华整理
页数:436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773563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清代太医院乃全国名医云集之所,名医辈出。对后世影响深远者,首推赵文魁(1873~1933)。先生讳文魁,字友琴,祖籍浙江绍兴,家居北京十余代,代代业医,至先生已三代御医。先生自幼从其父赵永宽学医(永宽公,清·光绪初年任清太医院医士、御医等职)。清·光绪十五年(1890)入太医院,先后任肄业生、恩粮、医士、吏目、御医等职,光绪末年升任太医院院使,兼管御药房、御药库,受赐头品顶戴花翎。
本书特色
清代太医院乃全国名医云集之所,名医辈出。对后世影响深远者,首推赵文魁(1873~1933)。先生讳文魁,字友琴,祖籍浙江绍兴,家居北京十余代,代代业医,至先生已三代御医。先生自幼从其父赵永宽学医(永宽公,清·光绪初年任清太医院医士、御医等职)。清·光绪十五年(1890)入太医院,先后任肄业生、恩粮、医士、吏目、御医等职,光绪末年升任太医院院使,兼管御药房、御药库,受赐头品顶戴花翎。先生得众家之长,尤擅内科、温病,于脉学一道,致力最深。每临大证,多能应手取效,年届三十即驰名宫庭而任御医,终获头品顶戴,古来少有之殊荣。宣统出宫后,先生悬壶京城,患者盈门,活人无算。举国盛名,始终不衰。本书是廿年前赵绍琴先生整理付梓的《文魁脉学》、《赵文魁医案选》两部医著合刊。《文魁脉学》及《赵文魁医案选》今日已属难觅,而海内外求之者甚众。脉学、医案密不可分,为了体现知行合一的精神,此次合订为《文魁脉学与临证医案》。
目录
文魁脉学
序
自序
导论 文魁脉学概述
一、脉学的沿革
二、独取寸口的意义
三、脉象分类及诊脉方法
四、脉象、舌形(包括苔)与病机关系
五、疑难重症的脉诊
上篇 文魁脉学——脉诊八纲
一、表脉
浮脉
二、里脉
(一)沉脉
(二)牢脉
三、寒脉
(一)迟脉
(二)缓脉
(三)结脉
(四)紧脉
四、热脉
(一)数脉
(二)动脉
(三)疾脉
(四)促脉
五、虚脉
(一)虚脉
(二)弱脉
(三)微脉
(四)散脉
(五)革脉
(六)代脉
(七)短脉
六、实脉
(一)实脉
(二)长脉
(三)滑脉
七、气脉
(一)洪脉
(二)濡脉
八、血脉
(一)细脉
(二)弦脉
(三)涩脉
(四)芤脉
下篇 文魁脉案选要
一、宣统帝脉案一则
二、端康皇贵妃脉案一则
三、烂喉痹痧重证脉案一则
四、小儿麻疹衄血脉案一则
序
自序
导论 文魁脉学概述
一、脉学的沿革
二、独取寸口的意义
三、脉象分类及诊脉方法
四、脉象、舌形(包括苔)与病机关系
五、疑难重症的脉诊
上篇 文魁脉学——脉诊八纲
一、表脉
浮脉
二、里脉
(一)沉脉
(二)牢脉
三、寒脉
(一)迟脉
(二)缓脉
(三)结脉
(四)紧脉
四、热脉
(一)数脉
(二)动脉
(三)疾脉
(四)促脉
五、虚脉
(一)虚脉
(二)弱脉
(三)微脉
(四)散脉
(五)革脉
(六)代脉
(七)短脉
六、实脉
(一)实脉
(二)长脉
(三)滑脉
七、气脉
(一)洪脉
(二)濡脉
八、血脉
(一)细脉
(二)弦脉
(三)涩脉
(四)芤脉
下篇 文魁脉案选要
一、宣统帝脉案一则
二、端康皇贵妃脉案一则
三、烂喉痹痧重证脉案一则
四、小儿麻疹衄血脉案一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