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现代民俗学讲演录

封面

作者:董晓萍 著

页数:339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56336958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在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根据现代高校民俗学教育的发展需要,重点根据我国实际,以框架的方式,阐释我国现代民俗学的学说体系和基本研究方法。主要从三个新的角度开展讨论:对已被描述的民俗事象及其解释内涵的分析,对未被描述的民俗事象进行反思和补充,并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民俗的变迁、危机和利用方式加以研究和阐释。
  本书的另一侧重点是,对传统民俗延续到现代社会和现代学者研究视野中的主要部分,梳理出若干基本问题,加以分类探讨,并进行新的理论阐释,它们包括:粮食民俗、水利民俗、土地民俗、性别民俗、组织民俗和宗教组织民俗等。
  本书附有讨论课实录,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民俗学理论素质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了鲜活生动的展示。

作者简介

董晓萍,辽宁大连人,1950年12月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兼任导师钟敬文教授学术助手。1994年入美国衣阿华大学做博士后,2001年以后赴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高等社会学学院等校做高级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现兼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数字民俗学实验室主任等职。

目录

绪论:从历史民俗学到农村民俗学 
 一、五四之子的民俗学品格 
 二、历史民俗学的概念与观点 
 三、农村民俗学的概念与性质 
第一章 民俗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民俗学的对象 
  一、“民”的性质 
  二、“民俗”的定义 
 第二节 民俗学的范围 
  一、历史划分与政治划分 
  二、进化划分与进步划分 
  三、书面划分与口头划分 
  四、阶级划分与文化划分 
 第三节 民俗学的地位、理论与方法 
  一、民俗学的地位 
  二、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 
 第四节 参考个案:民俗社会与传统社会 
  一、民俗社会的概念与资料系统 
  二、民俗社会的文献史 
  三、民俗社会、传统社会与地方文化 
 附记:讨论课实录 
第二章 粮食民俗 
 第一节 粮食民俗与自养模式 
  一、民俗与粮食农业结构 
  二、民俗与粮农日常生活 
  三、民俗与粮食加工业 
  四、民俗与国家粮食管理 
 第二节 工业化粮食模式与粮食项目的冲击 
  一、工业化粮食模式的特点 
  二、粮食项目对粮食权利的瓦解 
  三、工业标准对饮食民俗的侵害 
 第三节 国家管理与粮食主权 
  一、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 
  二、粮食民俗与可持续社会 
 附记:讨论课实录 
第三章 水利民俗 
 第一节 水概念与用水民俗 
  一、水的民俗志 
  二、水的非物质文化内涵 
  三、民间水治的要点 
 第二节 参考个案:节水水利民俗 
  一、祖先权威与水渠内防的知识 
  二、水行政与水自治的双向运行 
  三、对现代化的部分接受与拒绝 
 附记:讨论课实录 
第四章 土地民俗 
 第一节 土地与农村世界 
  一、土地民俗的含义 
  二、土地民俗的构成 
  三、土地民俗的变迁 
 第二节 参考个案:土地民俗与农民生活 
  一、农民土地组织“伙”的由来 
  二、农民结“伙”的契约和运作——以10份契约为例
  三、“伙”对农民土地利益的保障 
 附记:讨论课实录 
第五章 性别民俗 
 第一节 从民俗到性别 
  一、性别民俗现象 
  二、受性别制约的民俗 
  三、文化意义上的性别 
 第二节 参考个案:从性别到民俗 
  一、生育教育书 
  二、生育药方 
  三、生育时间 
  四、生育保护图 
  五、生育仪式传承 
第六章 宗教组织民俗 
 第一节 组织民俗 
  一、农业社会的民间组织 
  二、现代社会的民间组织 
  三、组织民俗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宗教民俗 
  一、宗教民俗的历史构建 
  二、宗教民俗的精神世界 
  三、宗教民俗的物质世界 
 第三节 参考个案:寺庙与行业铺保组织研究 
  一、寺庙与政府的矛盾和合作 
  二、寺庙与铺保组织的合作 
  三、寺庙与铺保的共有生活传统 
 附记:讨论课实录 
附录 
 一、治学心得 
 二、主要著作 
 三、主要论文 
 四、学术著作综览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现代民俗学讲演录》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5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