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现代民间文艺学讲演录

封面

作者:董晓萍

页数:563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6337472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作者指出,现代民间文艺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但它的研究往往为复杂的现代社会现象和新媒体利用形式所困扰,它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大众文化学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这导致难以概括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具体内容、详细程度和学科价值,但把它看成是任何别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对象都是不合适的,它的研究,要求具有特定的理论知识、特定的使用资料原则、特定的专业训练方法和自己的社会应用平台。

作者分析了我国20世纪民间文艺学的历程和成就,阐述了现代民间文艺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它的对象和性质、文本分析理论、现代传承理论、故事类型学、民间文艺资源的数字化等。在各章基本要点阐述之后,均附有讨论课实录,以辅助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训练过程,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作者的讲解,以国内民间文艺学为主,但也体现这门学科的国际化优势,分析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变迁和走势,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多元化的分析视角,把学习也变成一种比较、反思和再民间化的起点。

作者简介

董晓萍,辽宁大连人,1950年12月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兼任导师钟敬文教授学术助手。1994年入美国衣阿华大学做博士后,2001年以后赴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高等社会学学院等校做高级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现兼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数字民俗学实验室主任等职。

目录

绪论

一、概念

二、学术史

三、假设

四、要点

五、课程

第一章 重读现代民间文艺学史

第一节 现代民间文艺学与中国社会

一、民间文艺运动的启动和规模

二、民间文艺学思潮的现代意义

三、民间文艺学与媒体和学术团体

第二节 现代民间文艺学与外来思潮的影响

一、西欧国家民间文学研究思潮的影响

二、北欧芬兰民间文学研究思潮的影响

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民间文学研究思潮的影响

四、美国民间文学研究思潮的影响

五、日本民间文学研究思潮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民间文艺学与学术精英

一、有关中国民间文学的英文著作举要

二、英人使用中国故事的资料范围与写作要点

三、中国民间文艺学者的早期误读和学术作为

四、反思学术精英的民间文学建树

附记:讨论课实录

第二章 重读现代民间文艺学

第一节 民间文艺学的概念和范围

一、民间文艺学的概念

二、民间文艺学的范围

三、民间文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民间文学概论>再研究

一、民间文艺学教材的特点

二、民间叙事学的要点

三、民间韵文学的要点

附记:讨论课实录

第三章 现代民间文艺学的文本理论

第一节 群征构成与对象范围

一、静态与动态的综合研究

二、区域与民族的具体研究

第二节 创作构成与选择天才

一、民间文艺创作的本质

二、民间文艺创作的条件

三、民间文艺天才的选择

第三节 体裁构成与选择节目

一、认识民间文学的体裁

二、体裁学的研究小史

三、语境概念和选择节目

第四节 审美构成与选择功能

一、民众审美观的位置与特征

二、民众审美观的要素与功能

三、民众审美观的记忆与形式

附记:讨论课实录

第四章 现代民间文艺学的传承理论

第一节 可靠身份传承

一、可靠身份划分的意义

二、可靠身份传承的类型

三、可靠身份传承的形式

四、可靠身份传承的内容

第二节 社会过程传承

一、时间传承的过程研究

二、空间传承的过程研究

三、主体传承的过程研究

附记:讨论课实录

第五章 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分类理论

第一节 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分类与类型研究

一、资料学的分类研究

二、类型学的分类研究

第二节 扩展类型研究

一、扩展研究的几个学派

二、扩展研究的一般方法

三、扩展研究的操作训练

第三节 实证研究个案

一、民俗实证研究——以“英雄回家的母题”为例

二、社会实证研究——以浙江省的西施传说为例

三、地方实证研究——以北京文化节与民间文艺活动的关系为例

附记:讨论课实录

第六章 现代民间文艺学的数字化

第一节 传统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一、问题、矛盾与方法的选择

二、适应学科不同需求的不同方法

三、文科团队的人才模式

四、结语

第二节 数字资源的理念与领域

一、数字民间文艺学专家系统

二、民间文艺数字典藏库

三、民间叙事研究建模

四、民间文艺与GIS演示系统

第三节 中国故事藏品的数字化

一、数字故事藏品的理念

二、数字故事藏品的地方采集与描述

三、数字故事藏品的入藏原则

四、结语

附记:讨论课实录

附录

一、治学心得

二、主要著作

三、主要论文

四、学术著作综览

后记

节选

第一章 重读现代民间文艺学史

  现代民间文艺学史,是指用现代人文科学方法对民间文艺思潮与历程进行研究的学术史,包括民间文艺作品的搜集研究史,以及相关的学者史、学术团体史、书刊传播史和社会运动史等。

  在我国,对现代民间文艺学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启动于60年代。它的起因,是受到了苏联学术界的启发。当时苏联学者对民间文学理论的研究已经扩展到了历史部分,而我国学者所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范围上:大都侧重于作品的搜集研究史和社会运动史。不过,由于中国学者及其研究对象本身的规定,这方面的观点和资料还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80年代以后,这项工作全面展开,又吸纳了欧美国家、东亚国家的民间文艺学史的成果,关注多样化的学术史历程与撰写经验,学科自身也在发展,主要是在学者史和书刊传播史等方面加强了探索。

  当然,总的说,这方面的成果还不多,但它的学术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却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现代民间文艺学的理论家谱,是现代民间文艺学与作家文学理论和其他相邻学科相区分的学科界石,是本学科自己的宝贵的问题库,也是现代民间文艺学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

  本章所要讨论的著述,都曾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上描述或阐述了我国民间文艺学史的思想历程和社会事实。它们的存在本身也已成为一种历史。

  重读现代民间文艺学史的含义有三:一是定位,即明确现代民间文艺学的性质和研究理念,从文化内部和外部世界两方面观察,认识前人成果的地位和价值;二是反思,讨论在以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间文艺学研究的经验与局限,并指出哪些是前人的发明,哪些是需要在学术条件成熟后予以补充和完善的问题,哪些是前人留下的空白点等,我们争取勾画出一个历史轮廓,以方便学生触摸历史,找到创新发展的切入点;三是对话,既与前人对话,也提倡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以利于把这门学科的各种具体问题与学科整体结合起来思考,提高学习能力和效果。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现代民间文艺学讲演录》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