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冯建军
页数:256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02607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教育原理以整体教育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实践活动的一般事理。在这个意义上,本书着眼于“教育理论、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历史、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场所、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对它们“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做出了回答,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学理依据。本书为大学教育类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以供对教育感兴趣的其他同志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冯建军博士,第一最“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一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带头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学原理》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主持承担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出版《当代主体教育论》《生命与教育》《教育公正:政治哲学的视角》《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研究》《公民身份认同与学校公民教育》《教育的人学视野》《当代道德教育的人学论域》等专著,主编及参编《教育基本理论研究20年(1990—2010)》《中国教育哲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以及《当代教育原理》《现代教育学基础》《教育哲学》等高校教材,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其中五十余篇被第一报刊二次转载,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一、二等奖。
目录
第一节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理论的类型与表现形式
第三节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第二章教育的概念
第一节“教育”一词的用法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教育的本质
第三章教育的历史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原始教育
第二节学校的产生与古代教育
第三节教育系统的产生与近代教育
第四节制度化教育的改革与当代教育的发展
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内涵、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不同价值取向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五章教育功能
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
第二节教育的本体功能
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四节教育功能的形成与释放
第六章教育主体
第一节教师职业与教师劳动
第二节学生属性与发展特点
第三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七章教育内容
第一节教育内容概述
第二节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第三节教育内容的组织形态
第四节教育内容的活化样态
第八章教育途径
第一节教学活动及其实施
第二节德育活动及其实施
第三节班级管理及其实施
第四节课外活动及其实施
第九章教育场所
第一节家庭及其教育职能
第二节社会及其教育职能
第三节学校及其教育职能
第十章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新中国教育的改革历程
第二节20世纪国外教育的改革历程
第三节当代教育发展的走向
第四节当代教育思潮
后记
节选
《教育学原理/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教育的资源性要素是教育活动中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受教育者的一切物质资源。只有当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与作为教育对象的教育内容发生联系时,教育活动才能实现,而这一联系需要一定的教育资源,如教育设备、场所、媒体等。这些物质资源在教育中的作用各不相同,根据它们所发挥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教学的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两大类。这是教育活动中物的要素,是衡量教育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志。 1.教学的场所与设施 教学的场所与设施主要是指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教室、校舍、操场、实验室,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以及文娱、体育、卫生等设备装置。教学实践表明,教学的场所与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物质条件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反之,则会降低甚至阻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虽然理想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的场所与设施符合一定的客观标准(这一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但在现实中,不同国家、地区的学校会存在一定的甚至是较大的差距。这既与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水平相联系,又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成正相关。总体来说,一个国家、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越发达、富裕程度越高,其对教育的投入也就越大,教学的场所与设施也就越符合教育的需要。 学校教学的场所与设施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环境对个体具有塑造作用,更关键的是教学的场所与设施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和需要专门选择和设计的。比如,学校的选址要远离繁华喧嚣,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校的建筑要体现教育学、卫生学、心理学、工艺学、建筑学以及传统习惯上的要求,有着特殊的理念、性质,蕴含着一定的教育价值。总体上看,教学的场所与设施的布置与安排要符合以下两条最基本的原则:一是教育性,即教学的场所与设施是为培育学生服务的,无论是场所的安排还是设施的配备都要考虑其教育意义,要具有审美价值,有利于学生陶冶性情、涵养气质,掌握知识和技能等。二是实用性,教学的场所与设施是手段,要服务于教学,其建设要以“教学”为基点,一切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形式主义的、追求豪华的校园建设都要予以摒弃。 最后,我们要注意的是教学的场所与设施不局限于学校范围之内,学校以外的教育活动同样需要一定的场所与设施。这就需要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机构为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提供条件,如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影剧院、科普机构等,丰富和补充校内场所与设施,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搭建学生发展、成长的空间。 2.教育媒体 教育媒体是教育活动中信息存储和传递的工具及设备,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教育媒体可以分为传统教育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两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