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当代药用植物典:2

封面

作者:赵中振肖培根主编

页数:14,550页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92453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长年海内外原植物调查为基础,通过深入药材产区与生长地所获得的一手珍贵数据,对来自亚洲和欧洲的草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本书首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并得到国际科学界的一致认可–内文被多所学校收录为教材,获得了相关学科许多专家的褒奖,还促进了欧洲草药师和传统中医从业者,以及生药学、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家们之间宝贵的交流。首版自出版以来,所记载的药用植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第二版即对首版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对近年来药用植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补充,使其内容保持在目前乃至今后几年科学知识的前沿。本书共分四册,收录了800多种天然药用草本植物,第二册专门写中国和东亚的草药,第三册致力于欧洲草药,第四册着重研究中国南部和南亚周边地区的草药。本书作为实用性极强的工具书,既有草本植物的图谱,又有关于草本植物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研究,同时还有对草本植物化学成分、化学结构的分析,收集的资料信息量极大,每册还编制有各种索引,方便读者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检索查阅。本书用西方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做到了真正的中西合璧,更有利于中草药市场的国际化,亦将促进中西医的互相了解和沟通。

作者简介

赵中振:东京药科大学药学博士,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讲座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生药研究中心主任。现兼任香港中医中药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美国药典委员会草药纲要东亚专家组成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药顾问等职。赵教授曾在日本留学工作十年,积累了大批可展示药用植物宏观与微观世界的植物照片和显微鉴别一手资料,参加了众多中日生药学的交流工作。萧培根: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药用植物及中药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也是国际上著名的传统药物学家,曾作为新中国卫生界首位技术顾问被聘请至WHO总部负责编写《世界常用药用植物》,先后应邀赴世界五大洲46个国家进行药用植物和传统药物的考察及学术交流,熟知国际上天然药物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编委会:以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一批学贯中西、中英文熟练、年富力强的专家为主,众位专家经验丰富,出版过多部中医药方面的英文专著,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本书特色

(1)内容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对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2)研究成果为目前中国乃至世界独有,填补行业研究空白。
(3)体现新科技成果,学术价值高,具有先进的科学性。
本书以长年海内外原植物调查为基础,通过深入药材产区与生长地所获得的一手珍贵数据,对来自亚洲和欧洲的草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本书首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并得到国际科学界的一致认可–内文被多所学校收录为教材,获得了相关学科许多专家的褒奖,还促进了欧洲草药师和传统中医从业者,以及生药学、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家们之间宝贵的交流。首版自出版以来,所记载的药用植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第二版即对首版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对近年来药用植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补充,使其内容保持在目前乃至今后几年科学知识的前沿。本书共分四册,收录了800多种天然药用草本植物,第二册专门写中国和东亚的草药,第三册致力于欧洲草药,第四册着重研究中国南部和南亚周边地区的草药。本书作为实用性极强的工具书,既有草本植物的图谱,又有关于草本植物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研究,同时还有对草本植物化学成分、化学结构的分析,收集的资料信息量极大,每册还编制有各种索引,方便读者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检索查阅。本书用西方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做到了真正的中西合璧,更有利于中草药市场的国际化,亦将促进中西医的互相了解和沟通。

目录


裂叶牵牛
凌霄
柳叶白前
龙胆
龙芽草
鹿蹄草
萝卜
络石
马齿苋
麦冬
麦蓝菜
蔓荆
毛曼陀罗
茅苍术
玫瑰

密花豆
密蒙花
膜荚黄芪
牡丹
牡荆
木耳
木香
宁夏枸杞
牛蒡
牛膝
女贞
佩兰
枇杷
蒲公英
茜草
羌活
秦艽
青藤
青葙
瞿麦
拳参
人参
忍冬
日本当归
日本黄连
肉苁蓉
瑞香狼毒
三白草
三岛柴胡

沙棘
沙参
山楂
山茱萸
珊瑚菜
商陆
芍药
蛇床
蛇根木
射干
升麻
石菖蒲
石韦
石香薷
薯蓣
水烛香蒲
丝瓜
菘蓝
酸枣
锁阳

桃儿七
天冬
天麻
天南星
贴梗海棠
土木香
菟丝子
脱皮马勃
望春花
威灵仙
温郁金
乌头
乌药
无花果
吴茱萸
五味子
稀莶
细叶小檗
细柱五加
夏枯草
仙茅
新疆紫草
兴安杜鹃

绣球藤
续随子
萱草
玄参
旋覆花
鸭跖草
延胡索
野葛
野菊
益母草
薏苡
银柴胡
银耳
银杏
淫羊藿
罂粟
玉竹
远志
越桔
云南重楼

皂荚
掌叶大黄
浙贝母
知母
栀子
直立百部
朱砂根
猪苓
紫草
紫苏
紫菀
总索引
拉丁学名总索引
中文笔画总索引
汉语拼音总索引
英文名称总索引

节选

楝Lian CPMelia azedarach L.Chinaberry Tree◆ 楝Melia azedarach L.概述楝科 (Meliaceae) 植物楝 Melia azedarach L.,其干燥树皮和根皮入药。中药名:苦楝皮。楝属 (Melia) 植物全世界约3 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中国有2 种,均可供药用。本种分布于中国黄河以南各省区;亚洲温带地区多有栽培。楝以 “ 楝实” 药用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中国药典》(2015 年版)收载本种为中药苦楝皮的法定原植物来源种之一。主产于中国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贵州,陕西、云南、甘肃也产。楝树皮和根皮中主要含四环三萜类化合物,还含黄酮、蒽醌等成分。川楝素是楝的主要活性成分。《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规定苦楝皮药材含川楝素应为0.010% ~ 0.20%,以控制药材质量。药理研究表明,楝皮、果实、种子及叶均具有驱虫、抑菌、抗病毒等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苦楝皮具有驱虫,疗癣等功效。化学成分楝树皮和根皮中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川楝素 (toosendanin)、异川楝素 (isotoosendanin)[1]、苦楝酮 (kulinone)、苦楝萜酮内酯 (kulactone)、苦楝萜醇内酯 (kulolactone)、苦楝萜酸甲酯 (methylkulonate)[2-3]、苦楝酮二醇(melianodiol)、苦楝子三醇 (meliantriol)[4]、trichilin H[5]等;蒽醌苷:1,8-二羟基-2-甲基蒽醌-3-O-β-D-吡喃半乳糖苷(1,8-di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3-O-β-D- galactopyranoside)、1,5-二羟基-8-甲氧基-2-甲基蒽醌-3-O-α-L-吡喃鼠李糖苷 (1,5-dihydroxy-8-methoxy-2-methylanthraquinone-3-O-α-L-rhamnopyranoside)[6]等;黄酮类成分:4’,5-二羟基黄酮-7-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 (4’,5-dihydroxyflavone-7-O-α-L-rhamm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 [7]、melianxanthone[8]等;酚性化合物:阿魏酸二十六醇酯 (hexacosyl ferulate)[9]等。楝的果实中含有苦楝酮 (melianone)、苦楝醇 (melianol)、苦楝新醇 (melianoninol)[10]等。新近从巴西的楝果实中分得一些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如:1-O-deacetyl-1-O-tigloylohchinolides A、B等 [11]。药理作用1. 驱虫(1) 驱蛔虫 楝皮的酒精提取物体外对猪蛔虫,特别对其头部具有麻痹作用,有效成分为川楝素[12]。20% 浓度的楝皮水煎剂体外对蛔虫有一定的麻痹作用。(2) 驱蛲虫 一定浓度苦楝皮药液体外可致小鼠蛲虫全部死亡[12]。(3) 驱绦虫 楝皮水和醇提取物均有一定杀灭绦虫原头蚴的作用,浓度为200 mg/mL 时,48小时内头蚴死亡率分别为8% 和16%[12]。2. 抑菌楝种仁的甲醇提取物体外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显著抑制作用[13]。楝果实水提取液腹腔注射感染白色念珠菌的荷S180 肉瘤小鼠,可使其感染量显著下降[14]。3. 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楝皮75% 乙醇提取液体外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5]。4. 抗病毒从楝叶中分得的meliacine 对Ⅰ型单纯性疱疹病毒 (HSV-1) 表现出强烈的抑制活性,能影响病毒DNA 的合成[16]。Meliacin 对口蹄疫病毒(FMDV) 脱壳有抑制作用,主要机制为影响了细胞内酸性泡囊的pH 值[17]。楝叶粗提及半纯化提取物对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 virus)、FMDV、水疱性口炎病毒 (VSV)、单纯性疱疹病毒 (HSV)、辛德比斯病毒 (Sindbis virus) 等有抑制活性[18]。5. 其他楝皮的活性成分川楝素具有阻断神经肌肉接头、抑制呼吸中枢、抗肉毒素中毒、抗肿瘤等作用[19]。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当代药用植物典:2》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5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