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局部解剖学-第9版

封面

作者:崔慧先、李瑞锡

页数:336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11726658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规范、科学、经典的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李瑞锡 主编简介 崔慧先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日本信州大学医学部,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北医科大学校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专家,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解剖学会理事,中国解剖学会人体解剖与数字解剖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和教育工作委员会、体质调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解剖学杂志》副主编;河北省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河北省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河北省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
从事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系统解剖学”课程负责人,河北省精品课程“系统解剖学”负责人,担任国家级规划教材《系统解剖学》和《人体解剖生理学》主编以及《局部解剖学》《人体解剖学》等多部教材和专著的主编或副主编。从事神经内分泌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研究课题等17项;发表科研、教学论著120余篇。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李瑞锡

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日本富山大学医学部,获博士学位。2003年作为引进人才入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任解剖学教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局部解剖学”课程负责人。兼任上海市解剖学会理事、全国解剖学会大体解剖与数字解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解剖学会神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神经解剖学教学40年。主编、副主编和参编教材及专著近20部;编导出版了《局部解剖操作指导》视频光盘3集。近几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每年发表科学研究论文2~3篇。应用解剖学研究成果曾获省级与军队科技成果奖4次。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了杏仁体中胆碱能神经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相互作用参与情绪性学习记忆的突触机制;揭示了伏隔核、尾壳核等脑区中A2A受体神经元参与睡眠簿跣训鹘诘纳窬通路。在复旦大学任教授期间,曾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上海医学院本科教学奖和研究生教学奖等奖项。
副主编简介
张绍祥

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现任陆军军医大学数字医学研究所所长。主要学术职务:国际数字医学学会(ISDM)主席、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人体解剖学与数字解剖学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重庆市数字医学学会理事长、重庆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现任国际学术期刊Digital Medicine主编、《局解手术学杂志》主编、《解剖学报》副主编、Clinical Anatomy(美国)、《解剖学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等15本学术期刊常务编委。
近年来,以课题负责人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支撑计划、863课题等19项国家级课题资助。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7项,主编学术专著和全国统编教材21部,招收培养研究生46名。带领团队建立了中国数字化人体数据集,并进行了系列研究;牵头创立了我国“数字医学”这一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创建了“数字化人体数字解剖学教学系统”,在数字医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系统的、开拓性的重大贡献。

钱亦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主任。2012年首批入选陕西省“三秦”人才,任中国解剖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分会委员、陕西省解剖学会副理事长。
从事人体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神经解剖学教学33年,研究生选修课“神经系统研究技术与方法”教学17年。荣获2013年度“王宽诚育才奖”、2015年医学部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子牛奖”。主要从事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神经发育、再生方面研究。近10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主编、副主编教材6部,参编16部。

张雅芳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主任。为中国解剖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解剖学会《解剖学杂志》《解剖科学进展》《解剖学研究》编委,中国人体质调查等工作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解剖学会理事长等。
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工作30余年,年均授课250学时左右;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省卫生系统三八红旗手;曾获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参与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两项;主编、副主编教育部、卫生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6部;主要从事淋巴管研究,曾主持、参加各级各类课题2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3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三等奖共7项。

张卫光

教授,医学博士,博导。现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常务副主任,《解剖学报》编辑部主任,北京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一直从事临床解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致力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先后负责完成了各类教学项目12项,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主编教材或专著14部,负责及参与科研项目16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5名,临床八年制创新人才40余名。主要科研方向是临床解剖学和肝脑血管性病变的实验形态学研究。曾获“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北京高校青年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名师”等多项表彰。

相关资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没有合格医疗人才,就没有全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培养好医药卫生人才作为重要基础工程。我们必须以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培养大批优秀的医药卫生人才。

着眼于面向2030年医学教育改革与健康中国建设,2017年7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联合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这次改革聚焦健康中国战略,突出问题导向,系统谋划发展,医教协同推进,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核心,确定了“两更加、一基本”的改革目标,即:到203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完善,医学人才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绘就了今后一个时期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改革部署。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有效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要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医药卫生人才,必须出版高质量、高水平的优秀精品教材。一直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医学教材编制工作,要求以教材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医学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经历了九轮传承、创新和发展。在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共同推动下,以裘法祖、吴阶平、吴孟超、陈灏珠等院士为代表的我国几代著名院士、专家、医学家、教育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参与了本套教材的创建和每一轮教材的修订工作。教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不断丰富、完善与创新,逐步形成了课程门类齐全、学科系统优化、内容衔接合理、结构体系科学的立体化优秀精品教材格局,创建了中国特色医学教育教材建设模式,推动了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医学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的中国特色医药学教材建设发展道路。

在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与背景下,我们启动了第九轮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的修订工作。教材修订过程中,坚持以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战略部署要求,更加突出医德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将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同时强调“多临床、早临床、反复临床”的理念,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临床医生。

我们高兴地看到,这套教材在编写宗旨上,不忘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初心,坚持质量最、立德树人;在编写内容上,牢牢把握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力求创新;在编写形式上,聚力“互联网 ”医学教育的数字化创新发展,充分运用AR、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上融合实操性更强的数字内容,推动传统课堂教学迈向数字教学与移动学习的新时代。为进一步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整套教材还配有相应的实践指导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指导价值。

我们希望,这套教材的修订出版,能够进一步启发和指导高校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推进医教协同,为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乃至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018年2月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 第九轮 规划教材修订说明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自1978年最轮出版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几十年来,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以裘法祖、吴阶平、吴孟超、陈灏珠等院士为代表的我国几代德高望重、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国内外著名院士、专家、医学家、教育家参与了本套教材的创建和每一轮教材的修订工作,使我国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教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不断丰富、完善与创新,形成了课程门类齐全、学科系统优化、内容衔接合理、结构体系科学的由规划教材、配套教材、网络增值服务、数字出版等组成的立体化教材格局。这套教材为我国千百万医学生的培养和成才提供了根本保障,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高水平、高素质的合格医学人才,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巨大贡献,并通过教材的创新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了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我国医药学相关学科或领域的教材建设和教育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医药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医药学教材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创建了中国特色医药学教育教材建设模式。老一辈医学教育家和科学家们亲切地称这套教材是中国医学教育的“干细胞”教材。

本套第九轮教材修订启动之时,正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之际,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全方位深入推进之时。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最总理亲自批示“人才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最资源,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对于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并着重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奋力推动建设健康中国。

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教材体现国家意志。人民卫生出版社紧紧抓住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以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全面启动为契机,以规划教材创新建设,全面推进最规划教材建设工作,服务于医改和教改。第九轮教材的修订原则,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努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发展以“5 3”模式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切实落实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要求,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全国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精神鼓舞下和老一辈医学家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全国一大批临床教学、科研、医疗最线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教授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的优秀传统,以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积极参与第九轮教材的修订和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医药卫生行业人才的需求,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创新编写思路和编写模式,不断完善表达形式和内容,不断提升编写水平和质量,已逐渐将每一部教材打造成了学科精品教材,使第九轮全套教材更加成熟、完善和科学,从而构建了适合以“5 3”为主体的医学教育综合改革需要、满足卓越临床医师培养需求的教材体系和优化、系统、科学、经典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其修订和编写特点如下:
1.教材编写修订工作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的领导和支持下,由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学组规划,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审定,院士专家把关,全国各医学院校知名专家教授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高质量出版。

2.教材编写修订工作是根据教育部培养目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行业要求、社会用人需求,在全国进行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教材建设经验,充分研究论证本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学科体系构成、课程体系设计和教材体系规划后,科学进行的。

3.在教材修订工作中,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战略部署要求,贯穿教材编写全过程。全套教材在专业内容中渗透医学人文的温度与情怀,通过案例与病例融合基础与临床相关知识,通过总结和汲取前八轮教材的编写经验与成果,充分体现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代表性和适用性。

4.教材编写修订工作着力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的建设创新——科学整合课程、淡化学科意识、实现整体优化、注重系统科学、保证点面结合。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以确保教材质量。

5.为配合教学改革的需要,减轻学生负担,精炼文字压缩字数,注重提高内容质量。根据学科需要,继续沿用大16开国际开本、双色或彩色印刷,充分拓展侧边留白的笔记和展示功能,提升学生阅读的体验性与学习的便利性。

6.为满足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实现教材系列化、立体化建设,进一步丰富了理论教材中的数字资源内容与类型,创新在教材移动端融入AR、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课堂学习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每种教材均配有2套模拟试卷,线上实时答题与判卷,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重点知识。同时,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了实验指导与习题集类配套教材的品种,方便老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第九轮教材共有53种,均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套教材将于2018年6月出版发行,数字内容也将同步上线。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同志亲自为本套教材撰写序言,并对通过修订教材启发和指导高校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医教协同,为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乃至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寄予厚望。希望全国广大院校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多提供宝贵意见,反馈使用信息,以逐步修改和完善教材内容,提高教材质量,为第十轮教材的修订工作建言献策。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 教材目录
序号书名版次主编副主编

1.医用高等数学 第7版 秦 侠 吕 丹 李 林 王桂杰 刘春扬
2.医学物理学 第9版 王 磊 冀 敏 李晓春 吴 杰
3.基础化学 第9版 李雪华 陈朝军 尚京川 刘 君 籍雪平
4.有机化学 第9版 陆 阳 罗美明 李柱来 李发胜
5.医学生物学 第9版 傅松滨 杨保胜 邱广蓉
6.系统解剖学 第9版 丁文龙 刘学政 孙晋浩 李洪鹏 欧阳宏伟 阿地力江•伊明
7.局部解剖学 第9版 崔慧先 李瑞锡 张绍祥 钱亦华 张雅芳 张卫光
8.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9版 李继承 曾园山周 莉 周国民 邵淑娟
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第9版 周春燕 药立波 方定志 汤其群 高国全 吕社民
10.生理学 第9版 王庭槐 罗自强 沈霖霖 管又飞 武宇明
11.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李 凡 徐志凯 黄 敏 郭晓奎 彭宜红
12.人体寄生虫学 第9版 诸欣平 苏 川 吴忠道 李朝品 刘文琪 程彦斌
13.医学免疫学 第7版 曹雪涛 姚 智 熊思东 司传平 于益芝
14.病理学 第9版 步 宏 李一雷 来茂德 王娅兰 王国平 陶仪声
15.病理生理学 第9版 王建枝 钱睿哲 吴立玲 孙连坤 李文斌 姜志胜
16.药理学 第9版 杨宝峰 陈建国 臧伟进 魏敏杰
17.医学心理学 第7版 姚树桥 杨艳杰 潘 芳 汤艳清 张 宁
18.法医学 第7版王保捷 侯一平 丛 斌 沈忆文 陈 腾
19.诊断学 第9版 万学红 卢雪峰 刘成玉 胡申江 杨 炯 周汉建
20.医学影像学 第8版 徐 克 龚启勇 韩 萍 于春水 王 滨 文 戈 高剑波 王绍武
21.内科学 第9版 葛均波 徐永健 王 辰 唐承薇 周 晋 肖海鹏 王建安 曾小峰
22.外科学 第9版 陈孝平 汪建平 赵继宗 秦新裕 刘玉村 张英泽 孙颖浩 李宗芳
23.妇产科学 第9版 谢 幸 孔北华 段 涛 林仲秋 狄 文 马 丁 曹云霞 漆洪波
24.儿科学 第9版 王卫平 孙 锟 常立文 申昆玲 李 秋 杜立中 母得志
25.神经病学 第8版 贾建平 陈生弟 崔丽英 王 伟 谢 鹏 罗本燕 楚 兰
26.精神病学 第8版 郝 伟 陆 林 李 涛 刘金同 赵旭东 王高华
27.传染病学 第9版 李兰娟 任 红 高志良 宁 琴 李用国
28.眼科学 第9版 杨培增 范先群 孙兴怀 刘奕志 赵桂秋 原慧萍
29.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第9版 孙 虹 张 罗 迟放鲁 刘 争 刘世喜 文卫平
30.口腔科学 第9版 张志愿 周学东 郭传 程 斌
31.皮肤性病学 第9版 张学军 郑 捷 陆洪光 高兴华 何 黎 崔 勇
32.核医学 第9版 王荣福 安 锐 李亚明 李 林 田 梅 石洪成
33.流行病学 第9版 沈洪兵 齐秀英 叶冬青 许能锋 赵亚双
34.卫生学 第9版 朱启星 牛 侨 吴小南 张正东 姚应水
35.预防医学 第7版 傅 华 段广才 黄国伟 王培玉 洪 峰
36.中医学 第9版 陈金水 范 恒 徐 巍 金 红 李 锋
37.医学计算机应用 第6版 袁同山 阳小华 卜宪庚 张筠莉 时松和 娄 岩
38.体育 第6版 裴海泓 程 鹏 孙 晓
39.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6版 陈誉华 陈志南 刘 佳 范礼斌 朱海英
40.医学遗传学 第7版 左伋 顾鸣敏 张咸宁 韩 骅
41.临床药理学 第6版 李 俊 刘克辛 袁 洪 杜智敏 闫素英
42.医学统计学 第7版 李 康 贺 佳 杨土保 马 骏 王 彤
43.医学伦理学 第5版 王明旭 赵明杰 边 林 曹永福
44.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第5版 刘续宝 孙业桓 时景璞 王小钦 徐佩茹
45.康复医学 第6版 黄晓琳 燕铁斌 王宁华 岳寿伟 吴 毅 敖丽娟
46.医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第5版 郭继军 马 路 张 帆 胡德华 韩玲革
47.卫生法 第5版 汪建荣 田 侃 王安富
48.医学导论 第5版 马建辉 闻德亮 曹德品 董 健 郭永松
49.全科医学概论 第5版 于晓松 路孝琴 胡传来 江孙芳 王永晨 王 敏
50.麻醉学 第4版 李文志 姚尚龙 郭曲练 邓小明 喻 田
51.急诊与灾难医学 第3版 沈 洪 刘中民 周荣斌 于凯江 陈玉国
52.医患沟通 第2版 王锦帆 尹 梅 唐宏宇 陈卫昌 康德智 张瑞宏
53.肿瘤学概论 第2版 赫 捷 张清媛 李 薇 周云峰 王伟林 刘云鹏 赵新汉

本书特色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最早、历史最悠久、修订版次最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最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目录

第一章 头部9
第一节 概述 9
第二节 面部 11
第三节 颅部 20
第四节 头部解剖操作 32
第五节 临床病例分析 37
第二章 颈部40
第一节 概述 40
第二节 颈部的层次结构 42
第三节 颈前区 45
第四节 胸锁乳突肌区及颈根部 53
第五节 颈外侧区 58
第六节 颈部淋巴引流 59
第七节 颈部解剖操作 61
第八节 临床病例分析 65
第三章 胸部67
第一节 概述 67
第二节 胸壁 68
第三节 膈 73
第四节 胸膜和胸膜腔 74
第五节 肺 76
第六节 纵隔 79
第七节 胸部解剖操作 90
第八节 临床病例分析 93
第四章 腹部95
第一节 概述 95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 97
第三节 结肠上区 106
第四节 结肠下区 131
第五节 腹膜后隙 138
第六节 腹部解剖操作 149
第七节 临床病例分析 155
第五章 盆部与会阴158
第一节 概述 158
第二节 盆部 158
第三节 会阴 176
第四节 盆部解剖操作 184
第五节 会阴解剖操作 187
第六节 临床病例分析 188
第六章 脊柱区191
第一节 概述 191
第二节 层次结构 192
第三节 脊柱区解剖操作 205
第四节 临床病例分析 207

第七章 上肢210
第一节 概述 210
第二节 肩部 212
第三节 臂部 219
第四节 肘部 223
第五节 前臂部 225
第六节 腕和手 229
第七节 上肢的解剖操作 239
第八节 临床病例分析 246
第八章 下肢249
第一节 概述 249
第二节 臀部 250
第三节 股部 253
第四节 膝部 260
第五节 小腿部 262
第六节 踝与足部 265
第七节 下肢解剖操作 269
第八节 临床病例分析 274
附录 临床病例分析问题答案277
参考文献299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00
本书测试卷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局部解剖学-第9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50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