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贾辽源
页数:342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378561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木偶生死书》以山西浮山木偶剧团为标本,以木偶戏传承和剧团兴衰为线索,通过浮山木偶艺人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颠沛和欢喜悲酸,生动反映木偶传人第一代的执着、第二代的迷茫和第三代的颓废与消解,同时将目光延展到历史深处,搜寻其他地域木偶剧团,全方位考察中国木偶戏的起源和流变,展现了木偶在千年时光跌宕中的起起伏伏、生死兴衰,从政治、经济、观念等多个角度深切体味木偶乃至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坎坷路径。
本书特色
人生如偶,究竟由谁操作?偶承人情,舞尽世间悲欢。 《木偶生死书》是迄今第1本活的中国木偶百年史。它用纪实的手法,以山西浮山木偶剧团的生成、发展、鼎盛、衰落乃至消亡为缩影,讲述了木偶这一艺术门类在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发展脉络和几代木偶人的悲欢命运。木偶,作为一项依托于古代戏剧发展起来的民间艺术,在其特定历史时期,为中国农民的心灵注入了精神依托。
目录
千年苦乐
第一章 亘古基因
第二章 一笔账,一本剧,一个家
第三章 困顿中的自由
遗命浩劫
第四章 山就是山,舞台就是舞台
第五章 诸神来临
第六章 呼啸山城城欲裂
第七章 不死之心
辉煌年代
第八章 出世
第九章 所有开放的都是花朵
第十章 流水落花为哪般
第十一章 河之南,河之北(上)
第十二章 河之南,河之北(下)
第十三章 被扰动的魂灵
落寞时月
第十四章 欢乐颂
第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日子
第十六章 巅峰之巅
第十七章 执手泪眼相看
第十八章 天尽头
第十九章 余音,值得思考的问题
寻梦当下
第二十章 老树开新花
第二十一章 一个与木偶毫不相干的人
第二十二章 生死有命
结语
参考文献与资料
附录一 浮山木偶剧团历任领导一览表
附录二 浮山木偶剧团1967—1979年巡演过的城市
附录三 浮山木偶剧团演出部分剧目
附录四 民间纪实一席谈——赵瑜、贾辽源就修改《木偶生死书》的谈话
后记
节选
《木偶生死书》: 有这样一个传说。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福建泉州、潮汕一带蛮獠啸乱,居民苦之。朝廷决定派遣一位新的地方领导前往治理,挑来拣去,选中了归德将军陈政,遂晋升他为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陈政率3600名府兵自中原南下,不成想,半道遇到南方少数民族顽强阻击,节节败退。他派出快马,疾驰关中请求援兵。朝廷闻报,又命令陈政的两个哥哥带领58姓河南将士千里驰援。有人说,今天福建一带的木偶戏就与这场征讨不无关系。那时候,木偶是军中鼓励将士的文工团,千里迢迢,随军南下,才有了今天福建赫赫有名的提线、布袋木偶。将士们远离故土,加上饮食生活多不习惯,思想产生动摇,木偶戏也难以安抚兵将。陈政很是犹豫,那天,安营扎寨,但见眼前江水碧清如洗,白浪激荡,心生一念,问:此水何名?手下回话:绥安溪。陈政挥手一指,说:此水如上党之清漳!我看就叫它漳江吧。 上党清漳,源自山西太行山问长治一带。上党即是长治的古称,秦朝将军白起长平之战斩杀45万赵国将士的地方。此地一山之隔的西侧便是赫赫唐尧故地,浮山县置。奇妙得很,我着意考察的浮山木偶以及随后即将记述的一些人和事,时不时总会与这里发生多多少少的关系。 浮山人说不清自汉以后木偶戏在浮山的流传,便一下子跳到唐朝,说起另一件与朝廷有关的大事。 县城东南方向20余里东张乡贯里村外半山坡的旷野上,横七竖八躺卧着一些破损斑驳的石梁、石柱,残碑断垣一片狼藉。然而,田地里孑然独立的那通石碑却高大威严,碑头雕龙华贵庄重,鹤立鸡群。脚下杂草丛生,玉米秆已经长到一人高,山风吹拂,噗噗啦啦,摇摆着瘦弱的身子。缓缓走近,仰望碑额,六个小篆字体让人顿生敬畏:龙角山纪圣碑。 龙角山,那是东南方向的两架山体,山头高高突出,形似龙角,此乃浮山八景之一——二峰夕照,今天,人们称它二峰山。 纪圣?难道历史上哪位圣上曾经莅临这片遥远偏僻的山区丘陵? 查阅史料,原来此处曾建有一座道观,名日天圣宫,乃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御赐。据说,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曾被大臣宇文泰赐鲜卑姓氏“大野氏”。李渊的生母是八柱国独孤信的女儿,正妻也是鲜卑后代。由是,李氏家族就非纯正汉族血统。他们深知皇族血脉对其统治地位的重大意义,便极力推崇自己与老子李冉的渊源,以示李唐王朝的正统和君权神授。传说唐武德三年(620年),老子五次显形于龙角山,言称“吾唐皇帝之远祖”,引起朝廷高度关注。高祖时,曾命史家推算,确认老子乃其34代先祖,遂改浮山为神山,命舍人柳宪到龙角山起建老子祠。开元十四年,唐玄宗李隆基为庆贺李唐王朝中兴全盛,命亲臣高力士督办扩建,诏改庆唐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