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敬尧
页数:328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96582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在治国理政和改革发展中所面对的一个关键性难题。我国改革发展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刻表明,能否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三农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稳定,而且深刻制约着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前进步伐和发展质量,关乎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兴盛。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三农问题视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深化改革、永不止步,实现了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面貌全面改善、农民生活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党和政府多次从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强调:“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政治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治理之道无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更大的时代意义。
作者简介
王敬尧,1969年生,四川达州人,政治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县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文科编辑室主任,第一最“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地方财政、基层治理与农村问题研究,承担多项国际与国内重大科研项目,担任第一最重大攻关项目“新时期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研究”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战略研究”首席专家,出版学术著作2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魏来,1989年生,内蒙古通辽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地制度与基层治理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本书特色
《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经营制度、地方财政与基层治理的维度》在实地调查、政策回溯和学理分析的基础上,以宏大视野和系统思维来审视中国农地制度改革,涉及到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与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地方财政、地方财政视角下的农民市民化成本、农地规模经营与农村治理转型等内容。四大板块逻辑相承,主题统一,力图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体现出多元性、交叉性与综合性的特点,通过探寻和描画农地制度改革与地方财政、基层治理的内在关联和深层逻辑,为深化农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启发,同时以农村土地制度为侧面,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实证基础。
目录
第一章 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沿革及政策回溯
第一节 大国地权: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当代变迁:农村土地制度的政策回溯
一、土地改革时期(1949~1952年)
二、合作化运动时期(1953-1958年)
三、人民公社时期(1958-1978年)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1979年至今)
第三节 以史为鉴: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启示
一、土地是中国最大的政治
二、政治力量决定产权安排
三、问题的实质是公私角力
四、土地制度支撑经济发展
第二章 农村土地制度的特征、困境及原因
第一节 繁难复杂:农村土地制度的特征
一、综合性:农村土地制度是重大战略的结点
二、敏感性:农村土地制度是社会矛盾的触点
三、紧迫性:农村土地制度处于重大改革时点
四、争议性:农地制度改革是学界热论的焦点
五、复杂性:农地制度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难点
第二节 嵌套互构:农村土地制度的困境
一、制度层面:农村土地制度现存的具体问题
二、战略层面:农地制度改革关联的宏观问题
第三节 体制根源:农地制度困境的原因
一、城乡二元体制
二、财税管理体制
三、土地管理体制
四、政绩考核体制
五、基层治理结构
第三章 境外土地管理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借鉴
第一节 发达国家土地管理制度的探索
一、法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探索
二、美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探索
三、英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探索
四、德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探索
五、日本土地管理制度的探索
第二节 中国台湾地区土地管理的做法
一、土地登记制度
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三、土地征收制度
第三节 境外土地管理制度的经验启示
一、完善我国农村土地登记制度
二、加强我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三、健全农村土地利用保护制度
第四章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及经验
……
第二篇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
第三篇 地方财政视角下的农民市民化成本研究
第四篇 农地经营规模化与农村治理现代化研究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