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肖日葵
页数:268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96568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文化资本对阶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资本被认为既是生产和维持阶层的重要机制,也是阶层结果的重要指示器。前者体现为文化资本在教育和社会不平等传递过程中的重要决定作用,后者体现在作为品位、生活方式的文化资本所折射出来的阶层区隔及其对阶层认同的影响。 《阶层的文化维度:文化资本与中产阶级研究(基于我国上海和台湾地区的调查数据)》尝试在上述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并聚焦于探讨文化资本与中产阶层地位获得及其阶层认同的关系。具体地,在完善文化资本操作化测量指标的基础上,沿着从家庭背景到文化资本获得到教育获得再到地位获得,最后到阶层认同的分析路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等序逻辑回归、二分类逻辑回归、多类别逻辑回归等统计方法,深入分析文化资本不同类型对中产阶级不同群体教育获得、地位获得以及阶层认同的影响,研究认为文化因素是阶层分析中不可忽略的维度。
作者简介
肖日葵,福建南靖县人,社会学博士。现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助理教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创新成员。曾在《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 in China》《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江海学刊》《台湾研究》《台湾研究集刊》等CSSCI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博士论文曾获2014年度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第一最区域与国别基地一般课题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第一最人文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以及福建省和厦门市台办课题多项。
本书特色
肖日葵著的《阶层的文化维度–文化资本与中产阶级研究(基于我国上海和台湾地区的调查数据)》将文化资本操作化为高雅文化资本、文化氛围、文化投资、客观文化资本、教育资本,以及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化资本如艺术休闲活动等,并且基于新马克思主义阶级图式将中产阶级操作化为中产阶级上层、中层、下层和底层。在此基础上,依据文化资本的作用过程,沿着从家庭背景到文化资本获得到教育获得再到地位获得最后到阶层认同的分析路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等序逻辑回归、二分类逻辑回归、多类别逻辑回归,以及对数线性模型等统计方法,提出并检验了文化资本直接作用假设、文化资本调节作用假设、文化资本功能差异假设,深入分析了文化资本不同类型对中产阶级不同群体的教育获得、地位获得及其再生产,以及阶层认同的影响。
目录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第二节 本书研究主题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基本框架
第三节 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社会实践价值
第二章 文化资本与中产阶级研究述评
第一节 文化资本研究综述
一、文化资本在教育和地位获得研究中的兴起
二、文化资本的概念及其发展演化
三、文化资本作用机制
四、文化资本功能:是再生产还是流动
五、国内社会分层领域的文化资本研究现状
六、评价与启示
第二节 中产阶级研究综述
一、中产阶级的概念界定与规模
二、中产阶级内部构成:异质性特征及其根源
三、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功能、社会认同、消费行为研究
四、评价与启示
第三节 文化资本视角下的中产阶级研究综述
一、国内的文化资本与中产阶级研究
二、国外的文化资本与中产阶级研究
三、评价与启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理论视角
一、中产阶级界定范式:新马克思主义与新韦伯主义
二、文化再生产与文化流动模式:文化资本与人力资本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假设
一、研究主要内容
二、主要研究假设
第三节 变量操作化及其测量
一、因变量:中产阶级界定
二、核心自变量:文化资本的界定及其操作化
三、控制变量
第四节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分析方法
……
第四章 家庭背景与文化资本获得及其再生产
第五章 文化资本与中产阶级教育获得
第六章 文化资本与中产阶级地位获得
第七章 文化资本与中产阶级再生产
第八章 文化资本与阶层认同
第九章 中国台湾地区文化资本与阶层研究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附录一 变量基本描述统计分析
附录二 问卷(节选)
参考文献
中文期刊类
著作类
中国台湾地区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