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戚炜颖著
页数:21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3011277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p>作者简介
戚炜颖,任职于某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主要研究领域为儿
童心理健康、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参与多项心理学研究课题及心
理咨询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对人格知识和人格理论的认识。曾
节选
nbsp; 序
《心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版)一书出版后,每年我都会收到很多读者来信,
他们对心理学的热情和想继续学习研究的执著.
常常感动着我。2005年我国心理咨询师从业证书
考核工作启动,更是推动了全社会对心理学的关
注与投人:“心理访谈”、“心灵花园”、“情感热线”等
栏目,成为多家电视台的主打节目;心理培训、抗
压讲座、团体训练等等,成为各类企业管理中的新
型福利之一;商品的广告设计、产品包装的色彩与
图案、产品的价格设置等等与消费心理学的联姻.
使商家在销售活动中“卖得好更卖得精”……
社会对心理学的热情最终推动了学子们对心理
学专业学习和选择心理学作为终身职业的热情。读
者中有许多都是在校读书的学生,有高中生来信
说,正是因为阅读了《心理学是什么》,他最终在
高考时选择了心理学专业;有非心理学专业的大学
生来信说,因为《心理学是什么》一书,使他们在
毕业之际放弃了四年的专业学习,跨专业报考心
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学生们在来信中不约而同地指出,心理学
的蓬勃发展。使今日的心理学有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在面对异
彩纷呈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时,该选择心理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学
科.作为自己一生的研究与追求呢?他们希望能有更进一步阐
释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书籍,帮助他们在选择前,能了解、把
握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框架和基本内容。所以,当从北京
大学出版社杨书澜女士处得到组织写作这套心理学丛书的邀请
时,我倍感高兴。可以说,正是读者的热情与执著,最终促成
了这套心理学丛书的诞生。
我们知道,心理学,尤其现代心理学,研究内容非常广
泛.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社会生活的众多领
域。我们都可以见到心理学家们活跃的身影。比如,在心理咨
询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以及医院的神经科,我们可以看到咨询
心理学家或健康心理学家的身影,他们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
供建议,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帮助来访者健康成长,对那些
有比较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如强迫症、厌食症、抑郁症、焦
虑症、广场恐怖症、精神分裂症等,则实施行为矫治或者药物
治疗。除了给来访者提供以上帮助之外,他们也做一些研究性
工作。在家庭、幼儿园和学校,儿童心理学家、发展心理学家
和教育心理学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心理学家、发展心理
学家研究儿童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特别是儿童的感知
觉、智力、语言、认知及社会性和人格的发展,从而指导教师
和家长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并给孩子提供学习上、情感上的
帮助和支持;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教师应该怎
样教学。教师如何才能把知识充分地传授给学生,以及如何针
对不同的课程设计不同的授课方式等等。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
领域很多很多,如军事、工业、经济等等,凡是有人的地方就
有心理学的用武之地,可以说,心理学的研究,涵盖了人的各
个活动层面,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门学科有这么大的研究和
应用范围。美国心理学会(APA)的分支机构就有50多个,
每个机构都代表着心理学一个特定的研究与应用领域。在本套
丛书中。我们首先选取了几门目前在我国心理学高等教育中被
认为是心理学基础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比
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人格心
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其次,选取了几门目前社会特别需求或
特别热门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比如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我们希望,能在以后的更新和修
订中,不断地把新的心理学分支研究领域补充介绍给大家。
本套丛书仍然努力沿袭《心理学是什么》一书的写作风
格.即试图从人人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用通俗的语言引出相
关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研究与应用,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并
将该研究领域的心理学原理与自己的内心经验互相印证,使读
者在轻松阅读中,把握心理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基本框架与精
髓。
岁月匆匆,当各个作者终于完成书稿,可以围坐在一起悠
然喝杯茶时,大家仍然不能释然,写作期间所感受到的惶然与
忐忑。仍然困扰着我们:怎样理解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以什么
样的方式来叙述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理论流派和各种心理现
象,以使读者对该分支学科有更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该用什
么样的写作体例,并对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内容体系进行怎样
的合理取舍,对读者了解和理解该分支心理学才是最科学、最
方便的?尽管我们在各方面作了努力,但我们仍然不敢说,本
套丛书的取舍和阐释是很准确的。正如我在《心理学是什么》
一书的前言中写到的:“既然是书,自有体系,人就是一个宇
宙,有关人的发现不是用一个体系能够描述的,我们只希望这
是读者所见的有关心理学现象和理论介绍的独特体系。”
交流与指正。可以使我们学识长进,人生获益。我们热切
地盼望着学界同仁和读者的批评与指教。同时我也要感谢北京
大学杨书澜女士和魏冬峰女士的支持与智慧。正是她们敦促了
该套丛书的出版.并认真审阅和提供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最后我要感谢参与写作这套丛书的所有年轻的心理学工作
者们,正是他们辛勤的工作和智慧,才使这些心理学的分支学
科有了一个向大众阐释的机会。
崔丽娟
2007金秋于丽娃河畔
前 言
人格是个心理学的术语,又是生活中的术语。
人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谈及,某个人会喜怒无常,
无事生非,别人一惹就毛,人格有问题;某个人品
行良好,与人为善,能应对各种压力,人格很健
康。因此,虽然人格研究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人
格又离我们很近,因为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
个角落和过程,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通俗地说,人格就是我们的某些特征。包含着
两层意思:一层是人们像剧本中的角色一样表演
种种行为;另一层是人们又在这个角色下隐藏了
真实的自我。人格是动态的,又是静态的。动态是
指人从出生到死亡,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加有一个
逐渐改变的过程;静态是指在特定的过程中人格的
行为表现是稳定的。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从未停止
过,对人格之谜的求知更是如此。人们一直致力研
究人格的秘密——它怎么形成?来自何方?为什么
会出现异常?如何塑造完美人格……
无论是框架结构还是章节安排,本书均按照先
理论、后实践的脉络。就整体结构而言,首先介绍烟波浩渺的
人格理论中最为著名的几种。如精神分析流派、新精神分析流
派、行为主义流派、特质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认知主义流派
等六大学术领域,让读者对心理学的经典大家弗洛伊德、荣
格、马斯洛等人的论述重新审视。本书强调不同人格理论中的
闪光点,探寻人格发展理论的内在含义。然后陈述如何运用各
种方法来分析和认识人格。接着,简单介绍人格障碍的各种类
型和缘由,最后为读者推荐几种人格治疗的具体方法,以期能
达到帮助读者心净如明台,增强心理障碍预防和自我保健的效
果,起到重塑完美人格的目的。
在行文方面,本书尽量用通俗凝练的语言、趣味精悍的
标题来表达整体的内容。且配用一些短小的测验和日常生活
中的小知识,让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人格心理学在生活中的
应用,并能用人格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心理现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好友宋怡、朱华珍和张玲的帮
助。在这里,我首先向给予我帮助的朋友致谢,他们在工作
繁忙的情况下,还能为我提供很多章节中的材料。我还要感
谢崔丽娟教授,如果没有她的信任,我是没有机会将自己关
于人格心理学的理解梳理出来。而且崔教授还能在百忙之中
对书中内容进行仔细斧正和指导,正是她无私的支持和宽广的
热情,让我有信心把自己的知识呈现给大家。同时,我要感谢
我的恩师陈国鹏教授,陈教授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他一直对
我的工作给予厚望和鼓励,让我自知不能辜负先生的抬爱,唯
有一路前行才能腆以报答。我还要感谢我的爱人李煜希先生,
他默默关爱,悉心呵护,让我顺利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
最后,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真诚地
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第五章特质流派人格理论
当你去一家公司应聘职务,面试官问你:你
是一个怎样的人?或者问:请介绍一下你的性格
特征。你会怎样回答呢?可能你和大多数人一
样,大概会这样说:我比较外向,是个直率型的
人;我工作勤奋、为人踏实、待人友好。其实这
么一个简单的回答中,包含着两种人格心理学的
理论。一种是把人归为某一类的“类型理论”,
包括“偏外向”、“直率型”。另一种是分析人格特
质的“特质理论”,包括“勤奋”、“踏实”、“友
好”。
但在现代,类型理论因其过于简单和粗糙,没
能经得住时代的考验,被更能准确描述人格的特
质流派所替代了。
一、特质——人格维度的建构
1.什么是特质?
与类型论将人分类的基本思想不同,特质理论认为人格是一
个复杂的构造,由许多维度构建而成,这些维度就被称为特质。这
和—个建筑是由砖、石、钢筋、混凝土搭建而成的道理是一样的。
特质论认为,每个人所拥有的特质维度是相同的,比如进
取心、友好等等就像每个建筑都用到了砖、石、钢筋和混凝
土,但构成收量有别一样。人和人的特质程度也存在差异,比
如这个人进取心强,而那个人却没什么进取心。
因此,一种特质就是一个人格维度,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维
度上处于不同的水平,这样不同的维度交织叠加,就使得人呈
现出状态迥异的人格。
2.人格特质的认识是有前提的
特质流派对人格的认识有三个最基本的前提假设:
人格特征在时间上相对稳定。假如某个人在诚实的维
度上表现很突出,那可以认为,这个人在今天是诚实的,明天
依然如此,过了—个月或半年之后还是不变。
、人格特征在不同情境中相对稳定。还以那个诚实的人
为例,我们相信,这个诚实的人在不同情境下都将表现出诚实
的特征来。比如他捡到了钱包会归还失主,在考试中不会作
弊,坐公交车也不会逃避买票等等。
、人群在人格维度上呈正态分布。就是说,在某一个特质
上,大多数人处于中间水平,而只有少数的人处于两端。
满足了这三个基本假设,特质论者才能对人格特质进行研
究。
卖型理论
如果你对社会上流行的根据星座、血型给人分类的时
尚有所留意的话,对人格类型理论一定不陌生。早在古希
腊时代,这种分类形式就产生了。例如希波克拉底将人格
和体液多少相对应,归类了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和胆
汁质四种人格。
除了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还有几种有影响力的类型
理论:
1.体型说。这个理论由威廉·萨尔顿(William Shel-
don)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他把大学生的裸体照片进
行了体型和生活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将人格分成三
类,在当时引起了相当的关注。萨尔顿提出的三类人格
为:
内胚层型:体形矮胖,人格表现为情绪放松,喜爱社
交;
中胚层型:体形健壮,人格表现为自信,勇敢,精力
充沛;
外胚层型:体形瘦长,人格表现为思虑过多,爱
好艺术,内向寡言。
同体液说一样,体型说也被证实与个体的行为没有相
关。 (Tyler,1965)
2.出生顺序说。近年来,弗兰克-沙洛维(prank Sul-
loway)研究了历史上的文化、科学革命中持反对或赞成
意见的重要人物的出生资料,根据在家庭中出生顺序的不
同,提出了人格的出生顺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