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统计学

封面

作者:谢梦珍、詹锦华、杨会全

页数:270页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051989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统计学(第2版)/高等院校“十三五”应用型规划教材·财经系列》按照统计工作的先后步骤安排内容。  《统计学(第2版)/高等院校“十三五”应用型规划教材·财经系列》的所有内容编排成11个章节,其中第一章为绪论,概述了统计的基本知识;第二章为统计调查,介绍了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的设计以及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第三章为统计数据的整理,介绍了统计数据的整理过程,即数据的审核、排序、分组、形成次数分布;第四、第五章为综合指标的应用,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数指标、集中趋势指标和离中趋势指标;第六章为概率论基础,是统计分析的基础;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章介绍的是统计的分析方法,包括抽样推断、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统计指数分析,这几章是统计工作应用的重点,因为综合了很多知识点,所以也是学习的难点。最后一章介绍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主要统计指标。

作者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湖南工学院副教授,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工商企业经营与管理概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中南工大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统计和统计学
第二节 统计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本章案例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种类和意义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式
第三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第四节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第五节 统计调查质量的控制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本章案例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第一节 统计数据整理概述
第二节 统计分组
第三节 分配数列
第四节 统计表和统计图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本章案例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数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第二节 相对数指标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本章案例

第五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第一节 集中趋势指标概述
第二节 数值平均数
第三节 位置平均数
第四节 离中趋势指标
第五节 偏态和峰度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本章案例

第六章 概率论基础
第一节 事件和概率
第二节 随机变量及其数字特征
第三节 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本章案例

第七章 抽样推断
第一节 抽样推断概述
第二节 抽样的组织形式
第三节 抽样误差

节选

  《统计学(第2版)/高等院校“十三五”应用型规划教材·财经系列》:  统计调查是一项复杂且细致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保证调查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事先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以便有步骤、有组织地实施调查工作。统计调查方案是统计调查前所制订的实施计划,是全部调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进行的保证。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调查目的和调查任务  在统计调查方案中,首先应明确本次调查的目的、任务和意义。确定调查目的和调查任务就是要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调查”,以及“调查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调查目的决定着具体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方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共进行了6次人口普查,每次调查的目的都不一样,相应的调查项目也不一样。例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目的是:“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调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就是要明确“向谁调查”,由谁提供所需的数据。调查对象是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总体范围,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统计总体这一概念在统计调查阶段称为调查对象。例如,2010年,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规定:“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境内居住的自然人。”又如,对某地区小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普查,则调查对象是该地区各小学的全部学生。  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个体单位,即总体单位,是需要进行登记的标志(项目)的承担者。它说明由谁来提供资料的问题。例如,人口普查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境内居住的每个自然人就是调查单位;对某地区小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普查,则调查单位是该地区各小学的每一位学生。  填报单位也称报告单位,是负责向上级汇报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的单位。填报单位一般是指在行政上、经济上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单位,而调查单位可以是个人、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物,两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例如,在工业企业普查中,每个工业企业既是调查单位又是填报单位;在工业企业设备调查中,每一台设备是调查单位,而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对某地区所有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该地区所有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调查单位是每一位工作人员,填报单位是各百货商店。  三、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  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是要明确“调查什么”的问题。调查项目是调查的具体内容,既可以是调查单位的数量特征,也可以是调查单位的某种属性或品质特征。例如,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对每个自然人的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其中既包括了每个自然人的数量特征,也包括了每个自然人的属性特征。  在调查过程中,将调查项目以表格的形式体现出来,就形成了调查表。调查表是用于登记调查数据的一种表格。调查表一般有两种形式,即单一表和一览表。单一表是在一份表上只登记一个调查单位,如果调查项目较多,一份表格可以由几张表组成。单一表的优点是可以容纳较多的标志,显示详细的内容。而一览表则可以在每份表上登记若干调查单位。其优点是表式较为简单,便于合计和核对数据;另外,每个调查单位的共同事项只需登记一次,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但一览表一般容纳的指标较单一。统计调查中采用哪种表式,由调查目的和调查任务决定。调查表一般由表头、表体和表脚三部分组成。表头是指调查表的名称,用来说明调查的内容。表体是指调查表的主要部分,包括调查的具体内容。表脚又称表外附加,通常包括调查者或填报人的签名、调查日期、填表说明等。其主要目的是明确责任,一旦发现问题,便于查寻。  四、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是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时期或时点>。如果所调查的是时期现象,就要明确规定资料所反映的调查对象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例如,调查一家工业企业2013年的年产量,那么调查时间是从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如果所调查的是时间点现象,就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点。例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11月1日零时,2010年11月1日零点便是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调查时间。调查期限是指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间,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我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2012年作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筹备阶段,主要是研究全国经济普查的总体方案和开展专项试点;2013年为普查的准备阶段,主要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组建国家及地方各级普查机构,开展宣传动员,进行普查综合试点,部署并落实普查方案,选调普查人员并进行培训,做好登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014年为普查登记、数据审核处理和普查结果发布阶段;2015年为普查资料出版和利用普查结果开展课题研究阶段。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统计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35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