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城镇化与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视域的思考

封面

作者:苏映宇

页数:249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1310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尊重劳动,保障劳动者权益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重要探索。女性农民工作为劳动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镇化建设的生力军,其劳动权益理应受到尊重和保护。  《城镇化与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视域的思考》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审视女性农民工的劳动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为分析框架,以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库为样本,结合社会性别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农民工的劳动境遇、劳动权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完善劳动保障制度、特殊劳动保护、法律规制的性别意识等方面提出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对策思考。  《城镇化与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视域的思考》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贯穿始终,具有时代感和鲜明的问题意识,在充分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基础上,研究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有效路径,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女性农民工劳动问题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作者简介

  苏映宇,法学博士,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独立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兼任福建省妇女理论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伦理学会理事、福建省老年学会理事等职。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探略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
主义劳动观的丰富与发展

第二章 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演进与城乡劳动力流动
第二节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劳动权益流变
第三节 我国城镇化中的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

第三章 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实证考察
第一节 女性农民工就业状况
第二节 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现实考察
第三节 对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讨论

第四章 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女性农民工在次级劳动力市场中的复杂处境
第二节 劳动赋权与赋能双重不足和制度障碍
第三节 特殊劳动保护与不当劳动保护
第四节 土地制度对女性农民工土地权益的侵损

第五章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推进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
第一节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和谐劳动关系
第二节 完善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制度保障
第三节 给予女性农民工平等就业权与适当劳动保护
第四节 切实保障女性农民工的土地权益
第五节 建立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的法治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城镇化与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视域的思考》:  2.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相关研究  国内专门针对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陆续出现,相关文献在2003年以后较为翔实,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是女性农民工劳动形态的研究。研究发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东南一带的女性农民工数量相对较多,并以从事服装、玩具、电子等制造行业为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低廉的劳动工资备受用工单位的青睐。①随着城镇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宾馆、超市、家政等服务行业对女性农民工的劳动需求更为强劲。同时,女性农民工的劳动就业相对于传统劳动形态具有脱嵌性,除了受宏观制度、政策、法律、社会环境等影响外,在微观上更易受年龄、工作时间、婚姻状况及其配偶收入的影响。②伴随青年劳动力短缺和中老年劳动力过剩,25岁以下的年轻女工结构性短缺的态势将进一步呈现,女性农民工的“短工化”态势增强。  其次是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性别差异研究。研究普遍认为,农民工,无论男女,务工期间的劳动权益保障情况均不容乐观,且在工资报酬、技能培训、解雇风险、日常福利、人身权利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究其原因,与劳动的性别分工、就业层次、职业流动、人力资本、父权文化、性别歧视、劳动力市场的性别隔离、企业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③  再次是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与特殊劳动保护研究。从基本劳动权益看,多数学者认为,女性农民工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就业信息的不公平、就业不稳定、就业层次不高,且大都类属非公有制企业或非正规就业群体,其劳动条件较差、工资待遇较低、社会保障缺失、权益无保障问题严重。特殊劳动保护的研究结论则喜忧参半,喜的是权益境况相对有所改善,渐呈良性运行之势,忧的是涉及生殖健康的权益及“四期”保护权益常被剥夺,妇科普查和体检难以落实。①如此负性劳动权益受损事件的累积,必然导致女性农民工肉体上的损伤和精神上的问题。②随着二孩政策的进一步实践,女性农民工法定特殊劳动权益受损或敢怒不敢言也未可知。  最后是对维护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的讨论。相关对策有关于法律、制度、政策方面的宏观考虑,也有突出政府、用人单位的责任,发挥妇女组织的维权作用、完善女职工寻求行政救济的法律规定、增加用人单位违反女工保护要求的刑事责任等具体策略,同时注意消解特殊权益对女性农民工的负面影响。也有研究期待进行企业、政府、女性农民工三个方面的结合,包括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升级、加强企业科研攻关、降低女性农民工的职业病风险、改善劳动环境等。此外,在劳动流动人口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态势下,更需发挥其在维护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方面的作用。另外,还需要从心理建设的角度考虑,强化心理资本的正向调节作用,以完善女性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③  综上,国内对于农民工的综合性研究不乏深入和成熟的观点与结论,在实证研究和理论解释上有较为扎实的数据支持,个案研究也较为翔实,客观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劳动处境。不足的是,相关研究中,西方话语的“他者”立场较为明显,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本土研究视野。在城镇化过程中,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并行,单纯从西方理论来回应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仍有不足。立足国情,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探讨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更具现实意义。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城镇化与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视域的思考》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3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