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影响的经验研究

封面

作者:张娟

页数:216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5203675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改革开发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劳动力市场,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由于其自身的技能水平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农民工群体的劳动报酬水平较低。提升农民工群体的劳动报酬水平,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议题。
本书从劳动合同签订的视角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劳动报酬问题,通过对劳动合同与劳动报酬之间影响机制的理论梳理,基于适当的计量分析方法,实证地分析了劳动合同签订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群体间的异质性问题,试图厘清劳动合同签订这一因素对农民工群体劳动报酬获得的影响机制,以期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依据,为农民工群体合法权益的保障提供相应指导。

作者简介

张娟,经济学博士。就职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等方面研究,并着重关注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就业状况、劳动力市场歧视等经济学问题。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本书特色

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影响的经验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劳动合同与工资差异理论
第一节 补偿性工资差异理论
第二节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第三节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第四节试用期理论

第二章 劳动合同收入效应经验研究方法和结果回顾
第一节 Mincer方程
第二节 劳动报酬差异分解方法
第三节 处理效应方法
第四节 分位数方法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劳动合同签订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
第一节 劳动报酬方程的双重样本选择模型和劳动报酬差异分解方法
第二节 劳动合同选择和劳动报酬差异的统计描述
第三节 劳动报酬方程的双重样本选择的分析结果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期限类型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
第一节 处理效应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不同期限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差异的统计描述
第三节 不同期限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影响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分布的影响
第一节 分位数处理效应方法
第二节 不同劳动报酬群体特征的统计描述
第三节 劳动报酬分布上的处理效应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市场化和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
第一节 劳动报酬方程多层模型
第二节 市场化和劳动力市场特征的统计描述
第三节 市场化和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影响回归结果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市场化和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工资性别差异的影响
第一节 劳动合同与性别工资差异的统计描述
第二节 基于多层模型的劳动报酬差异分解方法
第三节 市场化和劳动合同对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影响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劳动合同对不同受教育水平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
第一节 处理效应模型
第二节 劳动合同与不同受教育程度农民工劳动报酬的统计描述
第三节 劳动合同对不同受教育农民工劳动报酬影响的估计结果
第四节 稳健性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前言

前 言

□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普遍面临着劳动力市场僵化的问题,表现为严格的就业保护制度和持续较高的失业率。随之,欧洲各国依据本国自身情况对就业保护制度进行改革,□具代表性的是放松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临时劳动合同就业形式的限制,以求降低失业率水平。随着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临时劳动合同在整体就业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签订不同劳动合同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异问题引起经济学者们的关注和讨论。

在中国,□007年颁布《劳动合同法》,明确要求用工单位应该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应包括劳动者的合同期限、劳动报酬、工作内容以及违反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等。□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为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提供了法律保障。随后,学术界围绕着《劳动合同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016年中国农民工总量达到□.8□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达到了1.36亿人,农民工已成为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民工因其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较差,加之户籍歧视的影响,其获取的工资水平较低,社会保障的享有率较差,属于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恰好为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提供了相应的就业保护,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据。那么,《劳动合同法》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提高其就业稳定性的同时,是否能够提高其工资水平?

能否改善其社会保障的享有率,进而促进其劳动报酬水平的增长?而且,不同期限类型的劳动合同对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分别具有多大的影响?对于以上问题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劳动报酬获得机制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能够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由于微观数据的匮乏,学术界关于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收入影响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较少。近年来,由于微观数据的丰富以及对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和收入水平问题的重视,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问题逐渐进入劳动经济学学者的视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发育可能还不成熟,劳动力市场制度不够完善,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机制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特征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基础上,使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系统地研究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十分必要。

本书依据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微观调查数据,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对劳动合同的收入效应进行以下分析: 分析签订和未签订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将劳动合同分为长期劳动合同、短期劳动合同和无劳动合同,分析劳动合同期限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将均值分析扩展到劳动报酬分布上,分析劳动合同对不同劳动报酬分布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考虑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分析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从性别的角度,分析劳动合同签订对农民工工资性别差异的影响;将农民工群体按照教育程度进行细分,分析劳动合同对不同受教育程度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本书的结构安排如下:

□□章介绍劳动合同理论与工资差异理论,并梳理相关理论中劳动合同对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影响。其中,包括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条件补偿性工资差异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存在流动障碍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以及存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试用期理论。

第二章回顾劳动合同收入效应的计量分析方法。其中,包括普通□小二乘回归方法、工资差异分解方法、处理效应方法和分位数方法。

第三章建立农民工劳动报酬方程,应用双重样本选择偏差修正模型对农民工劳动参与和劳动合同选择导致的样本选择偏差进行修正,并应用适当的劳动报酬差异分解方法,在□性和女性样本分解签订和未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差异,□终准确度量劳动合同对□性和女性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

第四章基于系统性样本选择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不同期限类型劳动合同签订的影响因素和不同期限类型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进行研究,讨论不同期限类型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工资和劳动报酬的影响。

第五章基于参数和非参数的分位数处理效应方法,分析不同劳动报酬农民工群体中,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检验在中国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中是否存在“黏性地板效应”或者“天花板效应”。

第六章建立农民工劳动合同选择的多层Logit回归模型和劳动报酬方程的多层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市场化进程中,劳动合同签订率的□动和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水平的影响。

第七章建立劳动报酬的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适当的劳动报酬差异分解方法,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性别差异进行分解,得出市场化和劳动合同签订对农民工劳动报酬性别差异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市场化进程中劳动合同作用效果的□动情况。

第八章基于处理效应模型,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将农民工群体按照受教育程度进行细分,分析不同期限类型劳动合同对不同受教育程度农民工劳动报酬的影响。

第九章经过实证研究,得出六条结论,有助于理解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作用机制。

□后,感谢张世伟教授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提出的宝贵意见。由于作者能力水平有限,本书难免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学者批评指正。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劳动报酬影响的经验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296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