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及数字化保护研究

封面

作者:卢杰,李昱,项佳佳著

页数:207页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80371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 简述了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 简单分类与归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初步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 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了各层级因子指标的权重 ; 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过程和步骤 ; 最后,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的数字化保护的对策。

作者简介

卢杰,1962年生,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学博士,民进会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作者长期在企业一线从事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管理实践经验,同时,在高校也是从事经济学;管理学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任教课程有:本科生课程:西方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研究生课程: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管理创新型思维与实践等。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区域经济。学术活动领域涉及:产业集群及竞争力研究。近年来先后在国家j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9篇,承担省部级课题8项,出版专著3部。

本书特色

有关文化产业结合”;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随着工业文明触角不断延伸,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商业化的进程加快,作为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基本依据的文化遗产正在以惊人速度不断消失,甚至濒临消亡,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也日益被侵蚀和压缩,原生态环境不复存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世人面前。传统口传心授的传播与传承方式阻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传承和发展。利用新型的数字媒介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处理、再现、解读、阐释、保存与传播,使之从唯1性、主体性、专有性转向多元性、数字性、共享性。更重要的是,数字技术的介入不仅改变文化遗产的存在方式,更是改变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观念和传承、传播方式。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研究的缘起/1

1.2研究的意义/5

1.3研究的创新点/6

1.4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7

第2章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9

2.1国外研究综述/9

2.2国内研究综述/13

2.3研究述评/25

第3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理论研究/26

3.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26

3.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及特征/27

3.3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理论研究/30

3.4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保护模式/33

3.5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35

第4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因子体系构建研究/40

4.1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因子体系构建依据/40

4.2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指标体系/41

4.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确定/45

4.4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过程/49

目录

第5章安义古村群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与保护/51

5.1安义古村群概况/51

5.2安义古村群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性评价/57

5.3安义古村群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63

5.4安义古村群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65

第6章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经验与借鉴/74

6.1发达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经验/74

6.2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经验对我国的借鉴/76

6.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利弊/78

6.4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思考/80

第7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与存在

的问题/84

7.1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84

7.2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存在的问题/88

第8章数字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因素的分析/93

8.1移场与错位/93

8.2转译与赋权/96

8.3改变与忽视/98

8.4再现与传承/100

8.5传播与认同/102

第9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构建/105

9.1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构建意义/105

9.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构建/108

第10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机制及实现路径/118

10.1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机制的构建/118

10.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机制的实现路径/121

10.3文化与科技融合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机制的实现制度/132

10.4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机制的实现平台/153

第11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机制实现的保障

和建议/167

11.1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机制实现的保障/167

11.2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建议/183

附录A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因子体系研究调查表/196

附录B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因子体系咨询问卷/198

附录C安义古村群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性意见征询表/202

参考文献/204

节选

  《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及数字化保护研究》:  第二种说法认为,赤山明神就是封神榜中的王武吉。王武吉本来是一个樵夫,靠打柴为生,因为误杀王相被判了死刑,后来被姜予牙救起。姜子牙看他天资聪颖,就收他为弟子。从此,王武吉专心跟着姜子牙学习法术韬略,很快,他的功力与境界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一天,周文王外出打猎,在路上遇到了王武吉,王武吉把自己的师父姜子牙引见给了周文王。后来,王武吉便与师父一起跟随周武王伐纣,成为一名骁勇无比的先行官,为伐纣伟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王武吉死后,其魂魄被派往赤山,并被封为赤山明神。从此,他临山览海,保佑着周边人民的平安。  赤山明神丰富的神话谱系使其变得更为扑朔迷离,更加具有令人虔诚信仰的力量。有关赤山明神的传说很多,而在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故事有三个,都是关于赤山明神神通与功德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赤山明神法力无边,能掌控人的生死。就算人已经处于弥留之际,他也能够把飘散的魂魄召回,甚至可以为人加福添寿,起死回生。赤山明神呼出的一口仙气,脚下的一杯泥土,都可以救人性命。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及数字化保护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3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