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医学心理学(第4版)(第四轮五年制教材)/杨凤池/十二五

封面

作者:杨凤池

页数:244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591804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管理自2009年起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精防医生)对辖区内居家的患者提供定期随访,每3个月至少一次。因全国精神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精神科医生临床工作任务繁重,许多精防医生获得精神科医生的指导培训不足,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根据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本书拟针对精防医生入户随访患者的工作要求,提供规范化随访服务流程、随访具体内容、沟通技巧、政策建议等。本书内容贴合精防医生日程工作实际,将成为精防医生随访提供有力的、操作性强的辅助工具。

作者简介

  杨凤池,男,1958年生,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全国心理卫生学科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杨凤池教授自1985年开始从事医学心理学教学、科研、咨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曾经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北京市人文社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卫生局等科研课题十余项。杨凤池教授对于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艰苦努力和探索。在疼痛患者、ICU重症监护患者、口腔正畸患者、网瘾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完成了许多重要的科研课题,取得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成果。共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主编教材、专著12部、译著4部及科普著作6部。杨凤池教授是国家视频精品公开课《医学心理学》主讲人,1995年获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996年当选为首都医科大学“十佳青年教师”,有丰富的医学心理学教学工作经验。1995年三度赴意大利进修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技术,获国际本体心理学会颁发的“临床心理学家”资格证书,多次参加国际心理咨询学术会议,并做大会发言。自2000-2003年接受中德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系列培训,2005-2008年接受中挪心理治疗师督导师系列培训,之后担任中挪班中方教师,是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特邀专家。    崔光成,男,1963年5月生于黑龙江省。医学博士,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齐齐哈尔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黑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全国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承担医学心理学课程本科教学30年,是省级精品课程主讲人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主编国家本科规划教材3部,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曾被评为省模范教师和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8篇:发表教学论文9篇。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改工程等研究项目多项。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医学模式转化与医学心理学发展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及领域
第四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2章 医学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 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
第二节 认知过程
第三节 情绪情感过程
第四节 意志过程
第五节 人格

第3章 医学心理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第三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第四节 认知心理学理论
第五节 心理生理学理论

第4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第一节 心理卫生概述
第二节 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
第三节 群体心理与心理卫生

第5章 心理应激
第一节 心理应激概述
第二节 心理应激的中介因素
第三节 应激反应
第三节 应激管理与应对

第6章 心理评估
第一节 心理评估概述
第二节 心理测验
第三节 临床常用的心理测验
第四节 症状评定量表

第7章 心理干预
第一节 心理治疗
第二节 心理咨询
第三节 心理危机干预

第8章 异常心理
第一节 异常心理概述
第二节 焦虑障碍
第三节 强迫及相关障碍
第四节 抑郁障碍与自杀
第五节 人格障碍

第9章 心身疾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概念
第二节 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论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第四节 临床常见的心身疾病

第10章 患者心理与心理护理
第一节 患者与患者角色
第二节 患者心理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 几种特殊状态下患者的心理问题
第四节 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11章 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
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述
第二节 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
第三节 医患沟通

中英文专业词汇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节选

  《医学心理学(第4版 供基础临床护理、预防、中医口腔、药学、医学技术类等专业用)》:  三、幼儿前期的心理卫生  1-3岁的个体属于幼儿前期,此阶段是口头语言开始发生、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能够运用语言与人交往,并通过语言调节自己的行为,运动技能从躺卧状态发展到独立行走和随意运用双手操纵物体,同时自我意识也在此阶段开始发展并出现了比较复杂的情绪体验。各种心理活动开始逐渐齐全。  1-3岁的幼儿和1岁前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动作增多、熟练和复杂化。其中明显的成就是能够独立行走,初步学会使用工具。1岁左右,幼儿开始学习独立行走。动作特点表现为头向前,前脚掌着地,步伐僵硬,迈步快。1岁左右的幼儿走路不稳,经常跌跤,造成这种状1况的原因有三个:第一,身体各部分比例同成人不同,头重脚轻,导致走路时难以保持平衡。第二,骨骼、肌肉发育比较嫩弱,骨组织不坚硬,肌肉力量较差,还不能有力地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姿势。第三,神经系统协调动作的能力尚未发育完善,全身动作不能协调一致。1岁半的幼儿可以走上楼梯。2岁左右的幼儿能够双脚原地跳和原地站立踢球、跑和攀登。3岁的幼儿可以独脚跳。这些动作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自由地进行活动,从而得以开阔视野、扩大认识范围、促进心理发展。1岁左右幼儿的手逐渐灵活,能根据物体的特点和功用采取适当的动作,1岁半以后幼儿逐渐把物体当“工具”来使用,他们不再只是敲敲打打,而是学会恰当地使用相关物体,如:用杯子喝水,用勺子吃饭等,开始了活动的萌芽。2岁以后,幼儿开始学着自己穿脱衣服、系扣子、洗手、用筷子吃饭等。  该阶段要做好的心理卫生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适时给幼儿断奶  “断奶”是指以母乳喂养的孩子通过添加代乳品及相宜的辅食,逐步过渡到完全让孩子自己吃正常饮食,不再吃母乳。孩子对母亲的乳房有较强的依恋,这是因为孩子从妈妈的乳房那里得到了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生理满足,体验到妈妈的爱,建立对世界的安全感。随着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幼儿从一岁半开始发展自己的独立意识,并且此时母乳已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此时应有计划地断奶并添加辅食,以有利于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WHO建议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然后在逐步添加辅食的同时,继续母乳喂养到至少1岁。断奶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育。断奶期间不必让母亲与孩子分开,以免引起孩子的分离焦虑,并且家长要多陪伴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关爱。  (二)加强口头言语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  幼儿前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心理专家认为:对幼儿越加以注意,幼儿听到周围的声音越多,第二信号系统方面的暂时联系发展得越快,因此,家长应多与幼儿交谈,通过给孩子唱儿歌、讲故事等鼓励幼儿多说话,以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此时幼儿不仅能理解成人对他说的话,而且能够运用口语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还能根据成人的言语指示调节自己的行为。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同时刺激多种感官的游戏或运动,如爬行、玩滑梯、荡秋千等。通过感觉统合训练使幼儿感觉统合正确,身体各部位能得到和谐有效的锻炼,避免感觉统合失调的出现。感觉统合训练在幼儿期能有效地促进婴儿脑部的发育,是幼儿心理正常发展的关键。  (三)培养幼儿健康的卫生习惯  幼儿期要注重训练其大、小便的控制和排泄的卫生习惯。训练时父母应耐心地用和蔼的态度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若采用埋怨、呵斥、不加理睬的态度进行训练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成人具有洁癖或不讲究个人卫生等不良行为是父母在个体幼儿期进行的不适宜的排泄训练所造成的。  (四)保护幼儿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萌芽大约2岁左右产生,其突出表现为开始要求让其自己吃饭、穿衣等,拒绝父母帮助。自我意识出现是幼儿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父母对幼儿的生活不能大包大揽,应适度满足幼儿独立行动的要求,给予其一定独立行动的自由,有利于幼儿长大后形成独立自主、自尊、自信的人格。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医学心理学(第4版)(第四轮五年制教材)/杨凤池/十二五》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34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