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跨国公司经营理论与实务(第2版)/毕红毅

封面

作者:编者:毕红毅//张绍辉

页数:388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41957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的结构按照目前靠前外对跨国公司理论的研究深度和认识重点的基础上安排。全书分为三篇:基础篇;理论篇;实务篇,基础篇着重从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关系的角度研究跨国公司的基础知识和跨国进入的决策与产生的影响以及我国跨国公司的成长途径;理论篇主要介绍和研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理论渊源及实践意义;实务篇着重研究跨国公司并购和战略联盟、转移价格、风险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的内容安排按层次递进,基础→理论→实务,分类清楚、结构紧凑。与靠前同类教材相比,是对教材体系的一种创新。

目录

基础篇
第一章 跨国公司概论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定义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第i节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影响
第二章 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 产业环境分析
第三节 微观环境分析
第四节 跨国公司经营环境评估方法
第三章 跨国进入决策与经济效应
第一节 跨国公司进入外围市场的方式
第二节 跨国进入方式决策
第三节 跨国进入的经济效应
第四章 跨国公司的法律形式和组织结构控制
第一节 企业的法律形式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法律形式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
第四节 影响跨国公司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
第五章 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
第一节 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概述
第二节 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条件
第三节 中同跨国公司的成长路径
第四节 中国跨同公司对外投资风险及其防范

理论篇
第六章 以国际贸易学说为基础的跨国经营理论
第一节 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七章 以产业组织学说为基础的跨国经营理论
第一节 垄断优势论
第二节 内部化理论
第三节 同际生产折衷理论
第八章 跨国公司新理论
第一节 跨国公司子公司理论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投资理论

实务篇
第九章 跨国公司兼并收购与战略联盟
第一节 跨同并购概述
第二节 跨国并购的动因及特点
第三节 跨国并购的一般程序及监管
第四节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
第十章 跨国公司国际税收和转移价格
第一节 跨同公司与国际税收
第二节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
第十一章 跨国公司经营风险与管理
第一节 跨同公司外汇风险管理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融资管理
第三节 跨同公司营运资金管理
第十二章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
第一节 企业战略与跨国公司战略
第二节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概念和特征
第三节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类型

参考文献

节选

  《跨国公司经营理论与实务(第二版)》:  本节主要介绍了影响跨国进入方式决策的因素、跨国进入的定量方法和进入方式与控制等内容。  一、影响跨国进入方式决策的因素  跨国公司选择进入外国市场的方式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决定和影响跨国公司对进入方式选择的各种因素中,除了各种进入方式本身的特性和它们所共同具有的三个问题,即控制、风险和灵活性外,还有两类因素,即跨国公司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跨国公司内在因素对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  1.技术水平。跨国公司的技术水平是决定其进入方式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国际技术市场是一个高度不完善的市场,一方面是指在技术市场上技术的泄密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是指对一项新技术的估价很难找到一个客观标准,也没有国际技术交易所;此外,许可证交易本身也具有一些内在的缺点。因此,拥有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往往倾向于在对外直接投资时把外部市场内部化,以此来克服国际技术市场的缺陷和许可证交易本身的缺点。  一般来说,跨国公司拥有的技术水平越高,就越倾向于采用控制性强的进入方式。  2.产品年龄。按照费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对最新产品采取出口为主、对外直接投资为辅的政策,随着产品的成熟,逐渐转向采取以对外直接投资或许可证交易为主、出口为辅的政策。  当企业把新产品的生产向国外转移时,它就要在不同股权份额的直接投资和许可证之间做出选择。一般的趋势是:产品越是成熟,企业越是选择控制程度低的进入方式。对于不成熟的产品,企业则倾向于选择控制程度高的全股子公司的方式;对于较为成熟的产品,企业则倾向于选择合资企业或许可证交易。原因有:  (1)不成熟的产品具有很高的专有技术水平,只有开发该产品的创新企业才了解这种产品的特性和市场。因此,越不成熟的产品就越有技术传递和估价的困难。  (2)不成熟产品收益高,因此企业希望以全股子公司的方式获得最大的收益。随着产品成熟和收益下降,企业则更愿意选择合资企业和许可证交易。  (3)不成熟产品使企业具有更大的讨价还价能力,迫使东道国让出更多的股权份额。  3.产品在母公司战略中所占的地位。跨国公司一般对属于其重点发展的行业内产品更多地采用控制性强的进入方式;对于非重点发展的产品,则更多地采用许可证交易,即使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也往往更多地采取拥有股权额较少的合资企业方式。因为对非重点发展的产品,企业不想投人大量的资本,从而能将资源集中到重点发展的产品上去。  4.品牌与广告开支。具有很高知名度品牌的跨国公司常常选择控制程度较大的进入方式,冈为当地合伙者很可能会损害跨国公司品牌的声誉。品牌的知名度除了取决于产品本身的性质外,还取决于广告宣传。品牌的知名度或企业广告开支越大,控制性强的进入方式就越有效。跨国公司倾向于通过控制性强的进入方式来控制产品质量,以维护企业的商誉。  5.对外直接投资的固定成本。这里的同定成本指跨国公司在国外市场上生产、销售和管理等所需的投资和其他开支。当固定成本相对于跨国公司的规模来说过大时,跨国公司就比较倾向于采用许可证交易或合资企业的方式以减少资本支出;当固定成本较小或能被跨国公司所承担时,跨国公司就倾向于采用全股子公司。  如果跨国公司在一个外国市场已经有了子公司,而且新投资和现有子公司的行业是相关的,那么母公司对该市场的再次投资所需要的固定成本要低于在一个没有子公司存在的外国市场的直接投资所需要的固定成本。这时跨国公司就比较倾向于采用全股子公司股权方式。而对尚未建立子公司的外国市场,或虽然已经有了子公司但其行业与新投资不相关的外国市场,跨国公司采取全股子公司的比例就较低。一项对57家以美国为基地的跨国公司的调查表明:在以前没有活动的外国市场,许可证交易方式占全部进入方式的31.8%;而当跨国公司在该市场上已经有了直接投资后,许可证交易所占的比例则下降到17.2%,全股子公司所占比例则高达59.5%。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固定成本的不同。  推行产品多样化战略的跨国公司,常常不能充分利用现有子公司网络的生产设施来减少直接投资的固定成本,因此采用许可证交易和合资企业的比例就较高;而经营产品范围较窄的跨国公司则较为倾向于采取全股子公司。例如,在欧洲跨国公司的产品多样化程度同对外直接投资的股权水平之间的关系是负向相关的。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跨国公司经营理论与实务(第2版)/毕红毅》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3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