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编者:陈若冰
页数:306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41956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本科阶段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科的教学需要与知识结构,精心撰写的法治通识教育教材,以内容全面、素材多元、讲授适宜为特点。作者运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理,辅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内容,穿插以新近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引用并分析判决,对于重点知识点引入背景资料和学术动态,是一本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简明实用的本科法治通识教育教材。
目录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与性质
第二节 与劳动法密切相关的概念
第三节 劳动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
第四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第一节 劳动关系
第二节 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
第三节 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四章 劳动合同法
第一节 劳动合同概论
第二节 劳动合同立法概况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内容
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效力
第六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七节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八节 劳务派遣
第九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十节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集体合同法
第一节 集体合同概述
第二节 集体协商
第三节 集体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和终止
第六章 工资法律制度
第一节 工资概述
第二节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第三节 最低工资制度
第四节 工资的法律保障
第七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第一节 工作时间
第二节 休息休假制度
第八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第一节 劳动保护概述
第二节 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
第三节 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
第九章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第一节 劳动争议概述
第二节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第四节 劳动争议诉讼制度
……
下篇 社会保障法
节选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导引与案例》: 第三节 劳动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 要正确理解劳动法的特征,则需把劳动法和其他相关部门法予以比较。 一、劳动法与民法 1.调整的对象不同。民法主要是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民法调整的对象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以及人身关系,而劳动法调整的对象则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2.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双方可能都是公民、法人,或一方是公民另一方是法人,而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必须是公民即劳动者,另一方当事人是用人单位。 3.调整的原则不同。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主要是商品关系,财产转移依等价有偿的原则进行,而我国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也包括一定财产关系的内容,但调整工资遵循的是按劳分配的原则,调整社会保险待遇遵循的是物质帮助的原则。 二、劳动法与经济法 1.调整的对象不同。经济法调整的是由国家干预和纵向管理经济形成的,以国家为一方主体同其他各方主体之间的特定经济关系,而劳动法主要是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 2.目的不同。经济法的任务在于加强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劳动法的任务在于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特别足侧重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劳动法与行政法 1.调整的对象不同。行政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职能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劳动关系。 2.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但一方必定是国家行政机关。劳动法律关系则是发生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定是劳动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