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现代写作学教程

封面

作者:曾方荣,郭虹主编

页数:264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4871171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现代写作学教程》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写作原理篇,详细介绍了写作课程的特点、写作理念、写作的主体以及客体、写作策略。下篇具体介绍了新闻文体写作、文学文体创作、理论文体写作、应用文体写作、新媒体文体写作。各章均配有写作训练题。此书稿不仅有科学的理论体系、实用的编写体例,而且符合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新需求,既可以作为各类高校各专业通用的写作课教材,又适宜机关或企事业干部、教师、文秘工作者及业余写作爱好者自学进修使用。

目录

上篇 写作原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写作学的发展和性质
第二节 写作学的特点
第三节 写作学的任务和学习要求
第二章 写作理念
第一节 写作的认识
第二节 写作的特点
第三节 写作的价值
第四节 写作的规律
第三章 写作素质的提升
第一节 写作主体能力的提高
第二节 写作主体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第三节 写作主体素养的提高
第四章 写作策略
第一节 言之有理立意新深
第二节 言之有物取材精当
第三节 言之有序条理清晰
第四节 言之有文表达准确
下篇 文体训练
第五章 新闻文体
第一节 新闻写作概论
第二节 消息的写作
第三节 通讯的写作
第六章 文学文体
第一节 诗歌的写作
第二节 散文的写作
第三节 小说的写作
第七章 理论文体
第一节 杂文的写作
第二节 社会评论的写作
第三节 学术论文的写作
第四节 文学评论的写作
第八章 应用文体
第一节 应用文写作概述
第二节 党政公文的写作
第三节 事务文书的写作
第四节 规章制度文书的写作
第五节 其他文书的写作
附录
附录1 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附录2 公文格式(2012)
主要参考书目

节选

  《现代写作学教程》:  (一)兴趣和动机的心理特征  兴趣,是指人对某一事物积极探索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强烈倾向。具体讲是人们在认知或行为过程中,对某些事物具有相对稳定的指向、趋向,能够维持较长时间而乐此不疲的心理状态。兴趣作为人意识中的一种人格化的指向活动,一方面反映着主体对于某种事物或工作的特殊喜爱和偏好,另一方面表现为主体轻松愉快地完成某项工作而自愿付出自己的精力。兴趣是推动人们积极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心理因素,具有持久的稳定性。有了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主体就能更加全神贯注、热情饱满且富有创造性地完成这一工作。哪怕有些工作对一般人而言是枯燥无味,甚至艰苦危险的,他也会快乐满足、坚忍不拔地去完成。  写作兴趣就是写作主体对写作有特别的喜爱,在主体写作活动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为写作能力提高和写作创造孜孜以求、甘愿付出的心理特征。有了强烈的写作兴趣,就有了强大的动力和心无旁骛的坚定追求,就有可能在写作上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和创造出较大的成就。世界大文豪巴尔扎克由于在大学文科旁听时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毅然同父亲决裂,放弃可能做律师的优厚待遇和家里的富裕生活,不顾父母反对孤身来到巴黎,租住在贫民区的一间阁楼里,开始了自己艰苦的写作生涯。他将一尊拿破仑塑像放在书桌旁,写上“彼以剑未竟之事业,吾将以笔征服之”的座右铭。莫里哀也因对文艺事业的极大兴趣,放弃世袭“国王侍从”的头衔和法律硕士学位而甘愿做一名“卑下的戏子”,最终克服一切困难投身到他喜爱的戏剧创作中去,成了一代戏剧宗师。  写作动机是促使写作主体写作行为发生、持续、完成和不断努力提高写作能力、构建高远写作目标的内驱力,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主体发动与维持其行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状态。人在自觉地实施每一具体行动之前,必须明确地意识到进行这一行动的原因、预期达到的目的。因此,动机在人的行动中会经常发挥作用,往往起着促动与激励的作用。写作主体的动机,同样会激发、鼓励主体不断从事写作活动,并为写作持续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只觉得有一个材料而不曾把它写下来的当儿,心里好像负了债似的,时时刻刻会想到它,做别的工作也没有心路,于是只好提起笔来写。”①这里,我们明确地看到了写作动机对人们从事写作活动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当然,人们在从事不同的写作中,写作的动机也有不同。文学创作,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冲动,是主体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是渴望建立起自己的文学花园,在文学创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或把自己的情感加以释放,寻求心灵的慰藉。而应用写作更多出于生活、工作的实际需要,或遵命作文,或不得已为之,具有明确的现实功利性。但不管哪种写作,主体都有写作的动机,离开了动机主体写作行为不可能发生。不但具体的文章写作中需要明确的动机,而且人们在提高自身写作素质和能力上也需有强烈的写作动机,需要主体在写作上有高远的目标与追求。离开了动机,写作主体就会失去前行的动力。因此,动机在写作主体的非智力因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写作兴趣和动机的激发  在写作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写作动机,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呢?我们认为除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外,还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学生思想发动工作。  首先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和开设写作课的重要意义。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这样一个人人皆写作、人人皆媒体的网络时代里,每一个青年大学生,想要真正有所作为,写作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写作的热情,产生强烈的写作动机,使他们不甘于平庸,不随波逐流,彻底摆脱那种无所用心、得过且过的思想,蓄高远之志以克俗,养浩然之气以克庸。当然,要学生对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追求,强化写作兴趣,也并非要求每一位学生成为作家,并不是要他们在写作上有一番大作为,而是要他们立足自身发展,立志成才,对社会有所贡献,以正确的思想动机去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其次要激发出学生对提高写作能力的内在需要。激发主体写作的内在需要是一种更直接、更现实的驱动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满足需要是人们行动的目的,人类一切创造都源于人类自身的需要,同时它也是人们乐于行动的兴趣之源。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不但是时代、社会、专业的需要,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特别是对文秘、中文和新闻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的看家本领,不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就会丢饭碗,就会毫无前途。另外,也要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人类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智慧的一种生成机制,是自我价值实现和获取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写作这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不但可以调节写作主体的心理平稳,记载成长的轨迹,捕捉住生活的闪光点,而且也可陶冶性情,发现真善美,超越自我,满足成功的欲望。这种对学生内在需要的激发,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纠正学生那种为完成学业和考试而作文的错误思想,把“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再次,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尽最大可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和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写作动机的形成、写作兴趣的提高,不单是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同时它与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特别是那些切合学生心理特征、能激发学生思想情感的作文训练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克服惰性,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和对写作的热情。如在作文训练时,命题一定要考虑到时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不但有话可说,而且愿意表达、乐于表达,甚至非表达出来不可。这样,通过不断的训练,便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要采用激励方法,满足学生的写作成就感。很多作家在创作经验谈中都讲到,他们之所以最后成为作家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老师曾把他的作文在班上宣读,所以他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作文也越写越好。从心理学上看,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追求、愿望。上面这个现象就表明,学生在作文课里获得了一种成就感,获得了一种自我实现的人生体验,从而,深深地爱上了作文,最终成就了写作事业。从传播学的角度讲,这其实是一种传播行为,一种广义发表行为。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发表和展示的平台,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里,学生作品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得以发表,通过广义发表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写作兴趣。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现代写作学教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24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