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任者春
页数:204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20910716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天下为公(齐鲁文化与中国社会理想)》由任者春著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为建设一个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积累了系统的社会建设经验,其中齐鲁文化在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突出贡献。社会建设要秉持贵民、公正等基本理念,以保障民生为主线和重点,以德主刑辅为基本方式,本着因俗而治的原则搞好基层建设,实行博施济众的慈善救助政策,并把齐家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点。这些社会建设的中国智慧给予我们无穷的自信和力量,激发我们书写出无愧于历史的社会建设新篇章。
作者简介
任者春,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道德教研部主任,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与教学。出版著作《齐鲁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论:以齐鲁文化为视域》等。系山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者春教学名师工作室负责人。
本书特色
《天下为公(齐鲁文化与中国社会理想)》由任者春著,遵循着古为今用,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经验的一种尝试。社会发展总是有其延续性和继承性,现代社会毕竟是古代、近代社会发展而来的,有许多问题是相通的,甚至有些还是过去社会遗留下来的,诸如如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任人唯贤,惩治腐败,推进法治,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保持社会稳定等等。总结古代社会对待这些问题的办法与经验,必定对于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目录
绪论 天下为公——穿越千秋的社会梦
第一章 贵民致公——社会建设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 民贵君轻民生为要
第二节 公平正义无偏无陂
第三节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第二章 德主刑辅——社会建设的基本方式
第一节 道之以德德主刑辅
第二节 齐之以礼礼让为国
第三节 息争止纷超越无讼
第三章 因俗而治——社会建设中的基层之治
第一节 因俗简礼顺民利民
第二节 移风易俗革故鼎新
第三节 乡村自治乡规民约
第四章 以教化民——社会建设中的教化方略
第一节 民安国治教化为先
第二节 诸子论化化育天下
第三节 多措并举保障实施
第五章 博施济众——社会建设中的慈善救助
第一节 防灾救灾恤患济众
第二节 敬老慈幼宽疾惠民
第三节 传承善魂慈爱天下
第六章 先齐其家——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基点
第一节 欲治其国先齐其家-
第二节 家教有方行德致远
第三节 家风留香家道兴盛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天下为公(齐鲁文化与中国社会理想)/齐鲁文化与当代中国丛书》: (三)改善民生历史经验的当代借鉴与发展 首先,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顺民心、重民生,直接关系社会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只有从改革中受益,才会支持进一步改革。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民本思想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为人民服务”,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实践,清晰勾勒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民生逻辑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在习近平的“民生观”里,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强势推进,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其次,筑牢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务本则民足,本末并举则民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正是牢牢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人民生活才得以不断改善。我们要继续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步为价值归宿,让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再次,不断破解新的民生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众需求的逐渐提升,在吃饭、穿衣等温饱层面的民生问题解决之后,诸如教育、就业、医疗等发展层面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习近平指出:“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①怎样破解这些新的民生难题,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愿望?这就要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找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切入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 最后,健全各项惠民政策措施,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政策、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影响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健全各项惠民政策。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采取了多项保障民生、惠及大众的政策措施,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制度安排,有效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彰显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而使全体人民越来越接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幸福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