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孟庆春
页数:34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101915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换一种思维 等于换了一个人》为四章:换一种思维,就会让人反转成事;换一种思维,就会让人转迷为悟;换一种思维,就会让人品行升华;换一种思维,就会让人坚韧自信。《换一种思维 等于换了一个人》以科学的思维方式、丰满的哲理意境,挖掘你的思维潜能,促使你的志向变成现实。
作者简介
孟庆春,北京印刷学院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等校讲座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出版和发表《先行者的探索与追求》、《周恩来处理矛盾的智慧》等论著126篇/部,各种媒体反响90余次。应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市总工会、北方车辆集团、首发集团、京粮集团、北一集团、北京一轻研究院等单位,作过多场青年励志、领导学讲座,反响热烈。
本书特色
孟庆春著的《换一种思维等于换了一个人》,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思维方式故事书。读后,会使你在成与败、得与失、顺与逆的纠结中,受到启悟,从而再燃一个你。
正确思维方式,能让你业绩卓著、成就大业;错误思维方式,能使你偏安一隅,默默无闻、甚或误入歧途。
目录
第一章 换一种思维,让人反转成事了
“老师,我看这一卦不一定意味着不吉祥!”
虽然这里一切照旧,但贝赛娜却“看到了星星”!
“今天不受其赏,正是为避免他日而受其罚”
本是学金融的,却在影视产品创作上,成功逆袭
“我感谢嘲笑我的人”,因我被嘲笑出了奇迹
罗森塔尔的一句话,改变了18名学生的命运
让斯塔克吃不了兜着走,结果他兜走350万美元
1%的机会,“站在台风口,一头猪都能飞起来”
虽为“蓝领专家”,也能主持技术创新200余项
农家女雅姆尔“弃金营水”,获利6700万美元
“只拿六分”利润,的确亏,但却赢利了!
传世经典之作,竟由“写字漂亮”引燃的
最肮脏的东西,却能完成最圣洁的“工作”
认识变化了,“有可能这三个条件一条也不要了”
郭子仪的“通达”,使后人尊崇至今
是诚实所为、还是施毒计,都难逃法眼
第二章 换一种思维,让人转迷为悟了
从错误中醒悟起来,是人生智慧的倒嚼
精神支撑不可失,“要严肃地做个人”
“梁上君子”的讥讽,使曾氏知耻而后勇
只有先“扫一屋”,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
从“一张书单上”,悟出了一个文学家
请罗素来指点迷津的,可他却心生惭愧和自责
“从头再来”需要勇气,但也不能离谱!
“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非,学生深感惭愧!”
文一朵桃花也掩饰不了额头上的疤痕!
谦让,会使你在得与失之间,受益无穷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失掉一段恋情,别再搭上自己
消除憎十艮使人忏悔,宽恕罪恶使人自新
为生命留个空间,就可能会重获新生!
怜悯、敬畏生命,恢复人类良知良能
第三章 换一种思维,让人品行升华了
“要想面对未来,就不能歪歪斜斜地站着”
留下足迹、留下与山河同在精神的硬汉子
残缺之身,也未滞碍他丰满思想的展现
“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
“灯如豆,在思想的隧道中单兵掘进”
“我想,车上乘客都安全,他走得很安心”
“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生气时写的信”,必须烧掉!
不准入民宅,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行!”
“抗日救国最光荣,当逃兵是最可耻的”
香火燃掉的不是烟灰,而是积淀层层的忠贞
“儿子救生身母亲,是天经地义的呀!”
孩子可以等,可妈妈“却没有时间等了”
人生没有彩排,捍卫你赢得的荣誉
演绎最好的一面,让生命之花最美绽放
第四章 换一种思维,让人坚韧自信了
“大禹理百川”,激励后来人
只有改变你自己,才能改变属于你的世界
不要让抱怨缠绕着你,一波三折也能崛起!
“做事情的方法可以变,但是目标不能变”
自我激励,练就独闯风雨的韧性
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
练就反脆弱能力,“危”中求“机”
锲而不舍,紧紧“抓住机遇的手”
“我就不信,油,难道只生在西方的地下?”
“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的字眼”
“就是因为没有人看好我,我才有今天”
“记住,做人永远不要低三下四”
“进入角色了,他就是一流的”
自信要凸显“单项优秀”,讲求效率
不喜之事,再自信,“金石”也难开!
后记
节选
《换一种思维 等于换了一个人》: “今天不受其赏,正是为避免他日而受其罚” 说起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的列子(名御寇),得先提一下《愚公移山》,因为这个寓言,虽然传播甚广,但太多的人却不知此佳作出自列子之手(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很智慧,他的主要著作是《列子》,此书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如此说来,他不愧为我们民族的精英。 列子品行也过得硬,他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如列子隐居郑国时,家里很穷,但他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当时,有一位门客对郑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十白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听进了门客的谏言,便让民政部门给列子送去了几袋小米,列子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小米。 其实,列子之所以不肯收受子阳派人送来的小米,应有他自己的思维方式,而且含蕴着哲理。 列子送走了官吏,回到屋里,妻子很是抱怨列子,说咱家都揭不开锅了,你还拒绝官府的救济,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面对妻子的怨言,列子笑着对她说:“郑国相听了别人说我的好话才送给我米,说不定过几天听了别人说我的坏话又要处罚我了,所以这种赠送不能接,今天不受其赏,正是为避免他日而受其罚。你妇道人家,女流之辈,头发长见识短,自然只顾眼前不顾他年了。”你看,列子思考问题超脱吧!“未萌之事”都料到了。 果不其然,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因经济问题激起民愤,郑国君王为平息风波把子阳杀了,其党羽众多被株连致死。列子因拒收子阳的几袋小米而免受牵连。幸哉! 在得与失上,列子的思维方式,则是:为避免无故之祸,必须拒绝无故之福,之因,无故之福和无故之祸是纠结一体的。此事,看起来他失掉了几袋小米,却避开了“祸”,而得到了安然之“福”。当今,在得与失上,列子所为,我们不仅赞之,更应借鉴。 我国的春秋时期,曾出现了一位寿星老——柳下惠(曾做过鲁国大夫),寿达101岁。你想啊,那时经济不发达,医疗条件又差,但他却如此高寿。主要就是,他对人生持平和超然之态度,能够承受得住挫折,真正做到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柳下惠在鲁国做士师(掌管刑罚狱讼之事)时,鲁国公室衰败,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得罪了权贵,竟然三次被罢免。 对此,有人问其故,柳下惠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意即,我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到了哪里也难免被黜免。你看,他“超然远览,渊然深识”不?有人生疑,既然汝于鲁国“三黜”,为何汝“无忧色,何也”?是说,从你的脸上却看不出忧愤的样子,这是什么原因呢?可柳下惠并没有将其视为“忧愤”的思维,即回答道:“枯茂非四时之悲欣,荣辱岂吾心之忧喜?”意即,枯萎与茂盛并不是四季的悲伤与喜悦,荣宠与埋没又怎么会是我心中忧愁与喜悦的原因呢?你看,他的心胸多么开阔,真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啊!难怪他能活百余岁呢! 所以,你别看柳下惠的官职失掉了,但却得到了长寿之福。因而,享誉了亚圣孟子的点赞,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是随和的圣人)”。而且,此誉流传至今,耐人寻味。 可憾的是,当今柳下惠这样的人,不是那么多呀!如何在残酷的工作竞技场上,能够经得起“风吹浪打”,委实难啊!下岗待业、重新择业、哺育孩子、养老买房……你可能遭遇了“轮番轰炸”!经受得起,经受不起,都得承受。因而,某些走向极端者,显然是弱者。鉴于此,仍有必要重温达尔文老先生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警训,同时又有柳老爷子为楷模,直面人生不如意的事儿,就应该处之泰然,踏实做事,怡然自乐。 其实,在得与失上,会算账的又何止列子、柳下惠呀!说来,曾国藩也毫不逊色,那就是,他勇于突破惯常思维,认为不靠官职索财致富,而要靠勤俭廉劳,由此换来荣耀:出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位列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其修身律己事迹,令国人赞颂至今。 当年,曾国藩作为湘军的至高统帅,带兵十余年。那时候,朝廷的钱是给统帅的,大量的钱财都由他来安排,拥有绝对的财政权(支出军费3500万两左右),但他的思维与官场上的许多人不同,他则提出了6个字,希望大家监督,第一个就是“不1、白死”,带兵打仗不要怕死;第二个就是“不爱钱”,要大家监督、也要神明监督。事实上,哪有什么神明呀,就是自己心里不贪腐。他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即便在他的夫人持家手无余钱的情况下,他也不寄一钱,夫人只好亲自下厨、纺织。如果曾国藩稍有贪念,便能积累百万两资财,但他却没有索财致富,严于律己。 曾国藩有件青缎马褂,只在重大庆典活动时才拿出来穿上,平时就放在衣橱里,因而,30年后那件衣服还是光亮如新。他不仅穿得俭朴,饮食上也反对奢侈。一天,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应邀到扬州的一个盐商家去做客。餐桌上,他面对丰盛的山珍海味,只是低头吃自己身边的一点东西。餐后,属下问他,“大人您是不是对这一桌子饭菜感觉不可口啊?”他说:“一食千金,吾不忍食,吾不忍睹啊!”如此豪奢的珍馐,他吃不下去、看不下去,下不了筷啊!他不仅自己勤俭,而且期许后代也做勤俭之人。在给小儿子曾纪鸿的信中,希望孩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节约)”;在给大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要求他衣食起居要跟“寒士相同”,这样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正鉴于此,我们要把“名不过利、利不过贪”当做人生座右铭、当镜子。辩证思维,不为得而喜,不为失而忧,更不应在这上面跌跟头,自毁仕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