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声代变:绍兴戏剧史

封面

作者:聂付生

页数:49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619644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生成编、沉潜编、风行编和转型编。生成编,梳理的是绍兴从远古的傩至唐时的参军戏之间的演变;两宋至明隆庆年间,绍兴四周的戏剧均呈如火如荼发展之势,绍兴似乎却在积蓄等待爆发的时机的力量;嘉靖年徐渭出,绍兴戏剧蔚然大观,“骚、雅沸腾”、又“风流掩映”;清乾隆朝,绍兴戏剧发展转型,传奇、杂剧创作和演出日趋式微,绍兴乱弹、调腔、京剧、摊簧和20世纪初期兴起的越剧却蓬勃发展起来,成为主宰绍兴戏剧发展的戏剧样式。

作者简介

聂付生,男,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后,硕士导师,先后师从朱眉叔、李时人、黄霖诸先生。半生求索,入古亦欲出今。浙江地方戏,珍之者有之,弃之者亦有之。然不惜之,其悔亦大矣!余生也晚,决然耕耘于此,庶几觅条新路。

本书特色

戏剧史是戏剧发展的历史,尽管它随着朝代的更替有一些变化,有些可能还是根本性的,这可能就是一代又一代之文学的依据。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戏剧史有符合其自身发展进程时序的框架与结构。如果我们只看到朝代更替而无视戏剧史本身的规律,就有可能切断或阉割戏剧史发展规律的嫌疑。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基于此,聂付生著的《新声代变——绍兴戏剧史》的研究在坚持绍兴戏剧本身所固有的发展规律的同时,兼顾历史朝代更替给绍兴戏剧发展带来的变化,试图将绍兴戏剧的发展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去观照,希望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本书共分四编,分别探讨绍兴戏剧的生成期、沉潜期、风行期和转型期。

目录

第一编 生成期(远古至五代,远古—959)
第一章 绍兴戏剧初始期文化环境描述
第一节 绍兴地方文化三精神
第二节 绍兴的古代经济发展
第三节 绍兴的人口迁徙与文化的交融
第四节 绍兴戏剧萌芽的风俗、宗教环境
第二章 绍兴戏剧的起源
第一节 绍兴的傩戏和歌舞戏
第二节 绍兴的百戏和参军戏
第二编 沉潜期(北宋至明正德,960—1521)
第一章 浙江的杂剧与南戏
第一节 浙江的官本杂剧与演出
第二节 南戏的产生与流传
第二章 绍兴戏剧的发展与演出
第一节 绍兴说唱艺术的演出
第二节 绍兴的戏剧演出
第三节 刘兑的杂剧创作
第四节 杨维桢的戏剧观
第三编 风行期(明嘉靖至清雍正末,1522—1735)
第一章 绍兴戏剧风行之条件
第一节 王守仁的心学与绍兴戏剧的繁荣
第二节 越中曲家群:绍兴戏剧风行的主体
第三节 唱腔:绍兴戏剧风行的音乐基础
第二章 明嘉靖至明万历间的绍兴戏剧
第一节 绍兴传奇、杂剧概述
第二节 史椠的杂剧、传奇创作
第三节 叶宪祖的戏剧创作
第四节 王骥德的戏剧贡献
第五节 吕天成的戏剧成就
第三章 徐渭的戏剧创作与理论
第一节 徐渭生平、思想与创作
第二节 《四声猿》《歌代啸》杂剧
第三节 徐渭的剧论
第四章 明泰昌至清雍正间的绍兴戏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来集之和徐沁的戏剧创作
第三节 祁彪佳的戏剧活动
第四节 戏剧理论研究者
第五章 孟称舜的戏剧创作和理论探讨
第一节 孟称舜的生平、思想与创作
第二节 孟称舜的杂剧创作
第三节 《娇红记》及其他传奇
第四节 孟称舜的戏剧批评
第六章 明嘉靖至清雍正朝的戏剧演出
第一节 绍兴的家班演出
第二节 绍兴的民间演出
第三节 张岱的观剧之道
第四编 转型期(清乾隆至民国时期,1736—1949)
第一章 绍兴戏剧转型的客观条件描述
第一节 清廷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政策
第二节 案头化的传奇、杂剧创作
第三节 花雅争胜
第二章 绍兴传奇、杂剧的衰落
第一节 绍兴传奇、杂剧作家考述
第二节 陈栋和李慈铭
第三节 没落的昆曲演出
第三章 绍兴花部的发展
第一节 调腔演出的辉煌
第二节 从绍兴乱弹到绍兴大班
第三节 绍兴京剧
第四节 余姚摊簧和绍兴摊簧
第四章 一枝独秀的越剧
第一节 艰难的起步
第二节 群星璀璨的越剧女班
第三节 《祥林嫂》《梁祝哀史》论略
结语 历史在前行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声代变:绍兴戏剧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2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