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1861-1936-人口城市化与汉口社会

封面

作者:罗翠芳著

页数:29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3072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时间的起点为1861年,而终点为1936年。由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天津、上海、太原、南京等大城市相继沦陷,来自北部与东部的难民或人流使得1937年汉口人口急剧陡增,以及此后数年汉口的人口增减,基本上都属于“非常态”,而1936年前汉口的人口变化大体上可视为“常态”下的状态,故本书的研究时段设在1861-1936年间。本书共六章,分别探讨汉口人口规模、汉口人口结构、汉口人口增长之主要动因、汉口市政当局对外来人口的管制、外来人口对汉口城市经济发展贡献,以及汉口城市民生问题。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将注重比较研究,如与同时代中国境内的上海、南京、天津等开埠城市做比较,也将放眼现代世界体系,与欧洲近代早期的第一个最大的转运贸易中心——安特卫普(现比利时境内,汉口也是近代华中地区最大的转运贸易中心)进行比较,希望对中外近代早期的城市人口城市化发展有一个大体的把握。

作者简介

罗翠芳,女,1973年9月生,世界经济史专业博士,副教授,现在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工作,主要从事中外经济史,中外城市史研究,已出版专著一部,与人合译著作一部,发表论文30多篇,先后主持过教育部课题(已结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等多个项目。

本书特色

本书研究时间的起点为1861年,而终点为1936年。由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天津、上海、太原、南京等大城市相继沦陷,来自北部与东部的难民或人流使得1937年汉口人口急剧陡增,以及此后数年汉口的人口增减,基本上都属于“非常态”,而1936年前汉口的人口变化大体上可视为“常态”下的状态,故本书的研究时段设在1861-1936年间。本书共六章,分别探讨汉口人口规模、汉口人口结构、汉口人口增长之主要动因、汉口市政当局对外来人口的管制、外来人口对汉口城市经济发展贡献,以及汉口城市民生问题。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将注重比较研究,如与同时代中国境内的上海、南京、天津等开埠城市做比较,也将放眼现代世界体系,与欧洲近代早期的最个最的转运贸易中心——安特卫普(现比利时境内,汉口也是近代华中地区最的转运贸易中心)进行比较,希望对中外近代早期的城市人口城市化发展有一个大体的把握。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汉口城市人口规模
第一节 晚清至民国前期汉口人口变化
第二节 1928—1936年汉口城市人口总量的相关统计
第三节 1928—1936年汉口城市人口规模
第四节 1928—1936年汉口城市人口增长之途径
小结
第二章 汉口城市人口结构
第一节 籍贯构成
第二节 年龄结构
第三节 性别构成
第四节 职业构成
第五节 教育水平
小结
第三章 汉口城市人口增长原因
第一节 城市吸引力之于城市人口增长
第二节 农村战乱之于城市人口增长
第三节 农村天灾之于城市人口增长
第四节 城市人口增长原因的综合分析
第五节 “难民”进城与近代中国人口城市化之关系
小结
第四章 汉口城市政府之人口治理
第一节 加强户口清查
第二节 加强人口巡查与监控
第三节 遣散散兵游民与资遣难民
第五章 外来人口与汉口城市发展
第一节 外省人士——工商业引领者
第二节 “本帮”崛起——后起之秀
第三节 外来农民构成近代汉口劳工主体
第四节 周边外来农民与汉口老字号的关系
小结
第六章 汉口城市民生问题
第一节 失业或无业问题
第二节 生计问题
第三节 贫穷问题
第四节 住房问题
第七章 城市社会问题
第一节 自杀问题
第二节 火灾问题
第三节 公共卫生问题
第四节 疾病问题
务专论
第八章 政府救济与城市建设
第一节 失业救济
第二节 贫民救济
第三节 火灾救济与住房建设
第四节 公共卫生建设与疫苗注射
小结
结语 国际视野下的汉口人口城市化
参考文献
致谢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1861-1936-人口城市化与汉口社会》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17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