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青岛出版社追味儿:跟着大厨游贵州

封面

作者:吴茂钊

页数:320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552697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集菜谱、美食文化、随笔散文为一体,从旅途随笔、饮食漫谈、黔辣到底、厨事趣闻和书序书评五个方面将作者从厨20年来对贵州饮食“味道”的独到理解娓娓道来,是食客们了解黔菜文化不可或缺的读本。文字通俗易懂、轻松愉悦、秘闻颇多,省去了猜读推敲的书生文气,又不失文雅风趣的大家风范。

作者简介

吴茂钊,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今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大专、西南大学中文本科,贵州大学农业推广硕士,高校烹饪教师,评委,中式烹调高级技师,中国烹饪大师,中国餐饮文化大师,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黔菜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饭店协会农家乐委员会专家委员,贵州中国黔菜研究院副院长,四川旅游学院贵州校友会会长。担任《味道中国》系列丛书、《中国黔菜大典》系列丛书总主编,出版有《美食贵州》《黔菜观察》《黔菜味道》《贵州风味家常菜》《贵州江湖菜》《贵州农家乐菜谱》等图书,常年闲时奔走在贵州民族民间和全国大中城市,涉猎贵州美食,感悟黔菜文化。

本书特色

吃遍大贵州,探索民间味。《追味儿——跟着大厨游贵州》让您同作者一道去知味黔菜、寻味贵州。
——《四川烹饪》杂志副总编辑 田道华

吴茂钊先生的《追味儿》是一部美食与文化旅游结合的书,她彰显着贵州的原生态民族民俗文化,让黔菜文化与贵州生态旅游一起腾飞,推进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
——著名美食作家 方八另(巴陵)

美食是旅游途中神来之笔,一本书导吃贵州,追味儿、寻味儿、尝味儿、求味儿,美不胜收,美哉!妙哉!爽哉!
——《美食导报》编辑 马德胜

目录

第一章 追味儿
黔辣,一坛突然打碎的老酒
梦魂萦绕故乡味
老外婆的油底肉
一碗坨坨肉
忆起儿时糟辣子
手工美食煳辣椒
辣得起,放不下
厨房里的“职业杀手”
酸菜炒汤圆是如何出锅的
没有香料照样做卤菜
配方用处大,也不能全靠它
红油炼制实战诀窍
第二章 寻味儿
贵阳肠旺面
贵州美食游
山地多美食,金州好味道
金州黔菜的三大特色
黔西南味道的三大特点
糯食黔西南
酸食当道黔东南
安顺遇奇食
黔西北水八碗
黔西三宝
水城烙锅
探寻镇远美食
走马铜仁餐饮市场
兴义:天下奇观万峰林,传统小吃有乾坤
兴仁:重现中国薏仁宴,长寿之乡大产业
安龙:百年荷塘半山亭,荷花佳宴请君尝
贞丰:圣母双峰当感恩,保家牛肉味最纯
普安:千年茶树普安红,苗寨古韵品佳肴
晴隆:二十四拐书传奇,山羊辣鸡谱新章
册亨:布依山寨第一坊,五彩糯饭万甲习
望谟:热隋好客布依族,河中至鲜在两江
第三章 尝味儿
青岩美食与状元蹄
游王学圣地品扎佐蹄髓
外婆佳肴黔羊羊
山水农家乐,生态鱼肉蔬
播州处处豆腐鱼
黄果树鲜蹄膀火锅
桥城一锅香
与水山洞林媲美的荔波美食
锦江河畔鱼飘香
长顺有什么好吃的?
惠水的三大名吃
走,到施秉吃太子参鸡去
毕节油渣的魅力
黔西民族美食
品味大方豆制品
赫章老猪脚火锅
威宁的早餐
威宁荞食
第四章 求昧儿
深山美味土家菜
神秘的仡佬族菜
侗家风情侗家菜
高原绿色彝族菜
趣话贵州菜之最
梵天净土黔东菜香
为黔菜的发展鼓与呼
丁成厚老先生和他的菜谱梦
黔菜花开人已去
畅想黔茶宴
满城尽飘菜花香
古法汗蒸盗汗鸡
赖师傅黔菜传奇
追忆黔味谱历史,展望大黔菜未来
后记;我在贵州等你

节选

忆起儿时糟辣子 糟辣子,又称糟辣椒,细化品种和食用方法均不计其数,是贵州特色辣椒调味品中最为显著的一种,食用地区以贵州为主,也包括临近的渝、川、滇、湘、桂等省区。近年来流行的湖南剁椒、苗族布依族辣酸,均是糟辣子的衍生品种。 有人说,糟辣椒如同川菜中泡椒、泡姜、泡蒜的综合体。的确,在贵州,烹制鱼香肉丝和鱼香味系列美馔,均是加入糟辣椒制作而成,而且大大简化了川菜经典味型之一的鱼香味的调制。我在黔渝川滇学厨从艺、走访民间和餐厅后,不由得忆起儿时的糟辣子来。 孩提时代,居于深山,整天游玩在草垛、田坎和山坡,与牛羊为伴,爬树采野果,下河摸螃蟹……肚子咕噜叫时才回家,要么爬上灶台,挑一碗米饭,灌进砂罐里熬煮好的老茶汤,配上白糖,囫囵吞下一碗茶泡饭;要么就着苞谷饭,舀上一木勺糟辣子拌匀,大口填饱肚子。然后再跑出去掏鸟窝、摘别家未熟的水果等小孩子经常做的事。 那时的孩子也常跟着大人们忙碌,在自家的地里耕耘,一季紧跟一季翻种。比如辣椒,在采摘了一至二次鲜红辣椒后,将 辣椒连根拔起,捆成把背回家,挂在房檐下,夜晚或者下雨天时,摘下肉质厚实、个小的鲜辣椒,分开青红、去蒂,再到地里挖些新鲜子姜,取些屋里刻意留下的大蒜瓣,分别洗干净,晾干水分,按照手感或者是曾经见别人制作的大概比例混合,放入木盆,用专用长把砍刀反复砍剁成粗细不均匀的米粒大小,放盐、火酒(自酿白酒)或者甜酒汁(经反复的试验,按照辣椒、子姜、盐、蒜瓣、白酒的重量比为50 ∶5∶4∶2∶1 最为合适),装入土坛中,加盖,注入坛沿水,密封。大概半个月后就可以作为炒菜用的调料了;一个月后,可以用于凉拌菜肴;但要用于拌饭,起码得等上三个月,最好是一年以上。这时的糟辣子,完全没有了鲜辣椒的生辣味。红辣椒制作的糟辣子色泽鲜红,青辣椒制作的糟辣子酱青鲜艳,香浓辣轻,具有微辣微酸而又香、鲜、嫩、脆、咸等味道鲜明而又相互融汇的风味特色。 那时,制作糟辣子这样的调料,多数是奶奶领头,妈妈参与,主要是为了教会下一代人制作工艺。富裕一点的家庭,或者是人数多的家庭,除了用这种被称作是“罢脚”的新鲜辣椒制作糟辣子外,还有将辣椒、子姜、大蒜瓣切成丝或块,用同样方法制作成糟辣椒丝、糟辣椒块,分坛装后,制作不同的菜肴,或以此为腌料,再次腌泡蒜薹、洋姜等小菜。还有的做法是在砍剁辣椒时,不加姜蒜,剁好后略调盐、甜酒汁,再拌入用大米和糯米混合炒香、用石磨磨成粗粉的米粉子,装入无沿土坛中,坛口塞入干稻草或新鲜核桃树叶,反扣在注有水的土钵内,大概两个月就可以取出蒸食,蒸熟后再炒制的被称作为鲊辣子,鲊辣子是一款风味菜肴,而不像糟辣子既可直接食用,又是一种调味品。 糟辣子在贵州可谓人人喜爱,老少皆宜,在黔菜调味中是必不可少的,是烹制鱼香肉丝等鱼香系列菜、糟辣脆皮鱼等糟辣系列菜、贵州回锅肉、怪噜饭等家常风味菜时之必需。还可用糟辣椒当作基料制作腌菜、泡菜、凉拌菜,制作这些菜肴时,其他调料不宜复杂,尽量保持糟辣子固有的腌泡后产生的酸鲜味和作为菜肴底味的香味,同时尽量保持其脆嫩的口感,还可以不加任何辅料,成为独立的糟辣子蘸水,真可谓是拌饭的好佐料、好玩意。行文到此,仿佛又回到了拌食糟辣子苞谷饭的情景,期待着能再次吃到那样的美味。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青岛出版社追味儿:跟着大厨游贵州》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06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