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洲著
页数:79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10015579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规范文库》丛书之一种,共计60多万字。它分别以下面几个标题:实践维度与基本规范范畴、规范形态的类型分化与场域结构、演化一般性、规范历史形态的不可通约性和整体性、场域拓展和结构转换的历史性机制,系统地探讨了关于规范的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
作者简介
吴州,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现为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著有《中国宗教学概论》、《缘起论的基本问题》、《法藏文库•中国佛教学术论典》、《中国佛教大百科全书•仪轨卷》(合)、《唐代东南的历史地理》、《中晚唐禅宗地理考释》等著作。
本书特色
本书为《规范文库》丛书之一种,共计60多万字。它分别以下面几个标题:实践维度与基本规范范畴、规范形态的类型分化与场域结构、演化一般性、规范历史形态的不可通约性和整体性、场域拓展和结构转换的历史性机制,系统地探讨了关于规范的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实践维度与基本规范范畴
第一节 实践的二维三重面相
第二节 自我与内在自然、外在自然:规范体系的自发前提
第三节 自由与价值:对自然因果性的扬弃
第四节 规范范畴的主体间架构:意志维度上的呈现
第五节 规范的效力与实效:时空维度、聚焦与联锁
第二章 规范形态的类型分化和场域结构
第一节 宗教:生死问题与最初的规范
第二节 各种理想型分类:基于实践场域或调节方式等原则
第三节 伦理型规范的家族
第四节 法律型规范的家族
第五节 共同体形态与实践的场域结构
第三章 演化一般性:场域拓展和结构转换
第一节 原始社会以来规范形态演化的四种趋势
第二节 文明社会规范形态演化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道德领域里的普遍化原则
第四节 集权政府职能与法治目标
第五节 规范的符号特征与信息机制
第六节 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与制度文明的传播
第七节 规范形态演化乃是社会结构演进的镜像
第四章 规范历史形态的不可通约性和整体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规范体系演化的边界条件
第二节 路径依赖:历史的重要性
第三节 种姓制度、基督教价值观和伊斯兰教法
第四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礼制、宗法和官僚制
第五节 从古典自然法学说到现代自由主义
第六节 微观权力和宏观势能
第七节 场域结构中的新事象:规范历史体系的多样性
第五章 场域拓展和结构转换的若干机制
第一节 合理的利己动机及有限理性的概念
第二节 规范演化所蕴含之博弈规律
第三节 群体际的选择压力与合作的进化
第四节 制度成本与制度绩效的各种概念
第五节 有机生成、有意设计与交往理性
第六节 公共性和正义问题的视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一章 实践维度与基本规范范畴
第一节 实践的二维三重面相
第二节 自我与内在自然、外在自然:规范体系的自发前提
第三节 自由与价值:对自然因果性的扬弃
第四节 规范范畴的主体间架构:意志维度上的呈现
第五节 规范的效力与实效:时空维度、聚焦与联锁
第二章 规范形态的类型分化和场域结构
第一节 宗教:生死问题与最初的规范
第二节 各种理想型分类:基于实践场域或调节方式等原则
第三节 伦理型规范的家族
第四节 法律型规范的家族
第五节 共同体形态与实践的场域结构
第三章 演化一般性:场域拓展和结构转换
第一节 原始社会以来规范形态演化的四种趋势
第二节 文明社会规范形态演化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道德领域里的普遍化原则
第四节 集权政府职能与法治目标
第五节 规范的符号特征与信息机制
第六节 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与制度文明的传播
第七节 规范形态演化乃是社会结构演进的镜像
第四章 规范历史形态的不可通约性和整体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规范体系演化的边界条件
第二节 路径依赖:历史的重要性
第三节 种姓制度、基督教价值观和伊斯兰教法
第四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礼制、宗法和官僚制
第五节 从古典自然法学说到现代自由主义
第六节 微观权力和宏观势能
第七节 场域结构中的新事象:规范历史体系的多样性
第五章 场域拓展和结构转换的若干机制
第一节 合理的利己动机及有限理性的概念
第二节 规范演化所蕴含之博弈规律
第三节 群体际的选择压力与合作的进化
第四节 制度成本与制度绩效的各种概念
第五节 有机生成、有意设计与交往理性
第六节 公共性和正义问题的视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