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皮尔斯与中国古典美学

封面

作者:王俊花

页数:228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90150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皮尔斯与中国古典美学》剖析了皮尔斯为何会与中国古典美学结缘,用皮尔斯阐释中国古典美学会有哪些革故鼎新。回到“以三为体”,将使我们改直观为符号,改二元分裂为三元连续,改评点为形式,改模糊语言为逻辑范畴,改世俗为哲学,改猜谜为科学,改各行其是一盘散沙为科学的共通共识。

作者简介

王俊花,1970年8月生,汉。1993年获河南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15年获中国传媒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专业文艺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发表的主要作品和译作有《故事片中的看见、相信与“认知”》《大片——一切休戚相关,并非无往不利》《鲜活的记忆》《改编剧本》《多元化的一代》《生命如屋》《看电影的生力军?—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好莱坞与女性观众》《背叛与拯救——李安对中国“家庭”观念的诠释》《拍电影:导演技巧入门》《爱是妥协》《媒体文化与教育》《观赏且信服》《从放映机到检阅式》《类型与好莱坞》《英雄:地狱的不速之客》《流行故事中的英雄》《〈红楼梦〉前言》《女皇乎?女人乎?》《“大团圆”》《鸟道与人道》《评〈阳光灿烂的日子〉》《岁月流芳芳自留》《<声无哀乐论>与皮尔斯现象学》《以三为体,以阴阳为用—<易经>与皮尔斯现象学》,合著有《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当代电影理论新走向》。

本书特色

《皮尔斯与中国古典美学》剖析了皮尔斯为何会与中国古典美学结缘,用皮尔斯阐释中国古典美学会有哪些革故鼎新。回到“以三为体”,将使我们改直观为符号,改二元分裂为三元连续,改评点为形式,改模糊语言为逻辑范畴,改世俗为哲学,改猜谜为科学,改各行其是一盘散沙为科学的共通共识。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皮尔斯之谜
第二节 三分非三分,浑然忘其真——皮尔斯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书因缘
第四节 皮尔斯与中国古典美学
第一章 以三为体,以阴阳为用——《易经》与皮尔斯现象学
第一节 《易经》阐释应从何处人手
第二节 经卦卦象与第一性、第二性、第三性
第三节 经卦止于“三”与皮尔斯定理
第四节 《易经》以“三”为体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第二章 如何言《诗》方得通论——《诗经》与皮尔斯
第一节 何以古今说《诗》难得通论
第二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与连续论
第三节 “窈窕淑女”是谁:人格论
第四节 “窈窕淑女”今在否:不灭论
第三章 孔子与皮尔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现象学和符号学解读
第一节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正解何在
第二节 水与第一性
第三节 山与第二性
第四节 乐与第三性
第五节 山水作为一体: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亭台楼阁作为符号
第四章 庄子与皮尔斯现象学——《逍遥游》与《齐物论》的现象学与符号学解读
第一节 《逍遥游》何谓
第二节 《齐物论》真义何在
第五章 《声无哀乐论》与皮尔斯现象学
第一节 “历世滥于名实”:嵇康与皮尔斯的拯救
第二节 “和声无象”与第一性
第三节 “声音动人有猛静”与第二性
第四节 “哀心有主”与第三性
第五节 “神妙独见”:直觉、内省与符号
第六节 “乐之为体,以心为主”:无为与解释项
第六章 《坛经》与皮尔斯符号学——《坛经》的符号学解释
第一节 菩提本无树与符号的表象功能
第二节 仁者心动与第三性
第三节 世间觉与生命之道的戒律
第七章 郭熙的符号三角
第一节 符号三角的发现
第二节 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的符号三角
第三节 “远”的符号学解释
结论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皮尔斯与中国古典美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98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