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玉明著
页数:26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32175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1945年9月到1946年4月,苏联实际上从上述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移送了50余万名日本战俘到苏联各地从事原木采集、矿藏采掘、铁路与公路修筑劳动等各种形式的劳动利用。从1946年年底起,苏联开始陆续遣返日本战俘归国,到1956年两国签订《苏日共同宣言》,实现关系正常化为止,日本战俘才基本被遣返完毕。在此期间,日本战俘遣返工作经历了前期集中遣返和后期集中遣返两个阶段。苏联地区日本战俘问题是战后苏日关系史中重要问题,由此引发的苏日两国政府、民间以及国际社会间的争论至今从未终止。本文利用苏联解密档案、俄日学界最新研究成果、苏联地区日本战俘经历者回忆录、以及对当事人访谈等形式,对战后苏联政府对日本战俘的入苏过程、区域分布、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劳动利用及遣返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和梳理。
作者简介
赵玉明 助理研究员,1984年生于湖北省当阳市。硕士、博士师从张建华教授,201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受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公派留学一年半。2013年7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二战”后苏日关系史、当代俄罗斯外交研究,工作语言为俄语、英语、日语。已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俄罗斯研究》《俄罗斯学刊》等杂志发表中俄文论文十余篇,另有被采用内部研究报告若干篇,2014年起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二战后战胜国美苏对战败国日本条约安排与执行的影响(1945—1956)”。
本书特色
本书利用苏联解密档案、俄日学界最研究成果、日本战俘回忆录等资料,及对亲历者访谈的形式,对“二战”后日本战俘入苏过程、战俘营的建立、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劳动利用及遣返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本书绪论部分介绍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与综述。最章介绍了苏联地区日本战俘营的建立过程、地域分布及基本情况。第二章探讨了苏联战俘管理当局对日本战俘的粮食供给、物资保障、医疗卫生保障及死亡处理等日常管理问题。第三章重点介绍了战犯审判与战俘营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第四章对日本战俘的劳动利用进行了全方位研究。第五章对日本战俘的前期集中遣返过程和后期集中遣返过程进行了研究。最后为结语、参考文献、大事记、主要译名对照表和后记。
目录
第一章 苏联战俘管理制度与日本战俘营建立
第一节 苏联战俘管理机构简述
第二节 苏日交战与日本战俘移送苏联
一 战争爆发与日本战俘接收
二 编组劳动建设大队与移送苏联
第三节 苏联地区日本战俘营的设立
一 日本战俘营分布状况
二 日本战俘营居住条件与周边情况
三 战俘营日常警戒制度
小结
第二章 日本战俘的日常管理
第一节 饮食保障
第二节 物资保障与战俘通邮问题
一 日用物资保障
二 越冬保障
三 日本战俘的通邮问题
第三节 战俘的医疗卫生与死亡和埋葬问题
一 战俘医疗卫生问题
二 战俘死亡与埋葬问题
第四节 战俘人数、行业及分布地域变化
小结
第三章 战犯审判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战俘管理当局对战犯的审判与惩罚
第二节 战俘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 以《日本新闻》为主积极进行宣传
二 组织各项思想教育活动
小结
第四章 日本战俘的劳动利用
第一节 基本劳动制度
一 劳动能力分级制度
二 劳动安全保障
三 劳动纪律维持与奖惩措施
第二节 日本战俘的劳动时间、效率和成果
小结
第五章 日本战俘遣返
第一节 前期集中遣返
一 1946年度
二 1947年度
三 1948年度
四 1949年度
五 1950年度
第二节 后期集中遣返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大事记
主要译名对照表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