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存东董合忠齐放军等
页数:355页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10923863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针对引起棉花早衰的关键问题,利用大田、旱棚光照培养室试验以及人工整枝、环割主茎、嫁接和同位素示踪等方法,研究揭示了棉花早衰发生的生理生态机制;明确了矿质营养、水分供应、土壤耕作、品种熟性、种子质量、播期、外源激素等因素与棉花早衰的关系及相应的调控技术,创建了以“合理灌溉、均衡施肥、源库协调、轻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棉花早衰防控技术体系。研究成果获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被列为农业部主推技术,并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本书系统总结和论述了上述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实用性。本书对丰富发展棉花栽培理论,指导棉花防衰栽培管理,深入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李存东,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最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近年来主持国家项目等十余项,主要从事棉花早衰生理与分子生态及其调控技术等科研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7篇被SCI、EI收录,教学和项目等获奖近10项。主编或参编著作(或教材)9部。
本书特色
针对引起棉花早衰的关键问题,利用大田、旱棚光照培养室试验以及人工整枝、环割主茎、嫁接和同位素示踪等方法,研究揭示了棉花早衰发生的生理生态机制;明确了矿质营养、水分供应、土壤耕作、品种熟性、种子质量、播期、外源激素等因素与棉花早衰的关系及相应的调控技术,创建了以“合理灌溉、均衡施肥、源库协调、轻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棉花早衰防控技术体系。研究成果获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被列为农业部主推技术,并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本书系统总结和论述了上述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实用性。本书对丰富发展棉花栽培理论,指导棉花防衰栽培管理,深入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 棉花早衰概念、诊断与研究概况
1.1 棉花早衰的概念
1.2 棉花早衰的表现和诊断
1.2.1 早衰的表现
1.2.2 早衰的形态诊断指标
1.2.3 早衰的生理诊断指标
1.3 棉花早衰机制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2章 源库协调性与棉花早衰
2.1 叶“源”的光合和其他生理功能
2.1.1 光合作用
2.1.2 叶片养分运输与分配
2.2 库源关系失调与棉花早衰
2.2.1 早衰的生理生化变化
2.2.2 不同基因型的库源比例
2.2.3 库源失调对棉花衰老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3章 根冠协调性与棉花早衰
3.1 棉花根系建成和活性
3.1.1 根系建成过程
3.1.2 根系生理活性
3.2 根冠关系及其判断指标
3.2.1 根系与冠层的相互关系
3.2.2 反映根冠关系的指标
3.3 根冠关系对棉花衰老的影响
3.3.1 激素与棉花根冠关系
3.3.2 环割对根冠关系和叶片衰老的影响
3.3.3 嫁接对根冠关系和棉花衰老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章 棉花早衰的分子机制
4.1 光合作用及大分子降解
4.1.1 光合作用
4.1.2 大分子降解
4.2 养分循环利用
4.2.1 氮素代谢与循环
4.2.2 转运体与养分循环
4.3 植物激素
4.3.1 细胞分裂素
4.3.2 脱落酸(ABA)
4.3.3 其他激素
4.4 转录因子
4.4.1 NAC转录因子
……
第5章 棉花早衰与品种及种子质量的关系
第6章 棉花早衰与矿质营养的关系
第7章 棉花早衰与水分的关系
第8章 棉花早衰与土壤及土壤耕作的关系
第9章 棉花早衰与播期的关系
第10章 棉花早衰与种植密度及整枝的关系
第11章 棉花早衰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第12章 棉花早衰与病虫害的关系
第13章 黄河流域棉区预防棉花早衰的关键技术
第14章 长江流域棉区预防棉花早衰的关键技术
第15章 西北内陆棉区预防棉花早衰的关键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