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法律史新识

封面

作者:沈玮玮

页数:312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235526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以皇权政治和财赋经济为经,刑民钱谷及相关法律文化为纬,吸收相关学科新近研究成果,从政治形态和观念制度两大方面剖析自夏商周时期至建国之前的法制变迁状况,体例新颖、观点明确、重点鲜明、文风一致。 本教材共分十章,涵盖自夏商周时期到革命时期的法制内容,但一改以往教材中“清末民国”与“革命根据地”多单独作为很后两章的一贯编排顺序,而是将清末与清代法制合为一章,将民国法制和革命根据地法制合为一章,以突出清代和民国时间段法制史的完整性,这是本作品的重大创新。

作者简介

沈玮玮,1986年生,湖北襄阳人。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法制史、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广东地方法制史。

本书特色

本教材以皇权政治和财赋经济为经,刑民钱谷及相关法律文化为纬,吸收相关学科新近研究成果,从政治形态和观念制度两大方面剖析自夏商周时期至中共建国之前的法制变迁状况,体例新颖、观点明确、重点鲜明、文风一致。 本教材共分十章,涵盖自夏商周时期到中共革命时期的法制内容,但一改以往教材中“清末民国”与“中共革命根据地”多单独作为最后两章的一贯编排顺序,而是将清末与清代法制合为一章,将民国法制和中共革命根据地法制合为一章,以突出清代和民国时间段法制史的完整性,这是本作品的重大创新。

目录

第一章 先秦的法律观念与制度愿景
第一节 尧舜禹时代的法制传说与制度隐喻
一、中国法律起源时期的学术说法
二、中国法律起源时期的法制积淀
第二节 夏商的法权结构之变及其法制载体
一、公天下到家天下时代的法制正当性
二、殷商法文化的物质载体与精神世界
三、商代汤刑的重要内容及其后世意义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法制理念及其内容体系
一、邦国体制治理机制
二、用刑观和审刑要义
三、婚配继承初步规范
第四节 从封邦建国到编户齐民的法制意义
一、郡县制与官僚制的转变
二、成文法法典化和公开化
三、商鞅变法与大一统之策
第二章 秦汉的思想扬弃与制度革新
第一节 秦法的思想承载与形式内容
一、政治与文化的统一
二、皇帝专制集权体制
三、法律种类及其内容
第二节 汉法变迁的思想基础及得失
一、权力关系与汉法变迁
二、汉家制度的思想流变
三、汉代立法的简繁之变
四、刑民法制变化与革新
第三节 秦汉司法机制及其裁判方法
一、司法机制
二、裁判方法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法律的关键蜕变
第一节 二至五世纪的儒学与玄学和律学
一、儒学玄学化、佛学化和道教化
二、经学、玄学与律学的交互影响
第二节 南北政治变化及其对律法之影响
一、皇权政治与门阀政治
二、门阀政治与官僚特权
第三节 南北法制的形式之变与内容之变
一、南北朝法制的形式变化
二、北系法与南系法的优劣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司法制度的变化革新
一、行政体制与司法层级
二、诉讼审判制度的创新
第四章 隋唐的律令政治与法律新貌
第一节 法制的政治权力基础
一、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与隋唐士族政治
二、南朝化或北朝主流论与多元化政治
三、从三省六部到中书门下体制的转变
第二节 法制思想及立法变迁
一、一准乎礼与思想定型
二、律令体系与立法变迁
第三节 唐律典范及核心内容
一、篇条设计
二、适用原则
第四节 民政田赋与经济制度
一、身份与婚配
二、赋役与交易
第五节 司法体制与制度特色
一、司法机关
二、诉审制度
第五章 宋元时代的法律交互及演变
第一节 宋代权力结构与治理原则
一、祖宗之法与防弊之政的新思维
二、科举时代的律学与士大夫政治
第二节 宋代立法变迁及重要转向
一、刑统及法典编撰之态
二、编敕与敕例并行体制
三、事类合编与转向内在
第三节 宋代财税改革与民政法制
一、财税改革之得失
二、民政法制之进步
第四节 宋代司法制度的主要变化
一、皇权对司法权力的监控
二、皇权对诉讼机制的设计
第五节 辽金元的法律因应及影响
一、辽代法制二元分治始末
二、金代法制彻底汉化过程
三、元代法制的内容和特色
第六章 明代的集权扩张与法律变革
第一节 政法变革及立法创见
一、政法结构与思想之变
二、立法形式及重要变化
第二节 民商事规范与司法权变革
一、民商事规范
二、司法权变革
第七章 清代的法律成就及移植新途
第一节 政治与法制关系
一、行政架构与用人机制
二、八旗制度与旗人特权
三、清承明制与立法变化
第二节 行政与司法变革
一、会典则例及其行政法制
二、理藩院及民族治理法制
三、土地财政及其商贸法制
四、司法机制及其变革影响
第三节 清末变法与修律
一、官制改革与预备立宪
二、变法修律与规范调适
第八章 民国央地法制的竞争与变通
第一节 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法制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努力
二、北京政府法制特点及内容
三、国民党统治时期法制之变
第二节 中共地方革命政权法制
一、中共早期革命法制
二、工农民主专政法制
三、抗日民主专政法制
四、人民民主专政法制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法律史新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89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