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雷著
页数:25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01015442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稿旨在对20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的演进趋势进行较全面和系统的阐述。该书稿由绪论和九章正文组成,论述了20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科产生的社会背景、发展路径及阶段性特点,剖析了各不同学派特色及各学派对中国法律史学的贡献,揭示了中国法律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创获,论述了法律史学研究机构及对中国法律史学科的推进,深入探讨了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张晋藩任总主编的《中国法制通史》等中国法律史书的编撰成就,并在全面考察20世纪中国法律古籍文献整理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成果在填补法律史料的空白、对一些重要问题予以证实与证伪、拓展研究领域等方面对法律史学研究的积极作用。通过对中国法律史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反思,作者对法律史学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指出在理论方面,学者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同时加强史学与法学两个学科理论的修养,集二者之所长推进法律史学的建设;在研究方法上,考据法、义理法、比较法是最为适合于法律史学的方法,同时,其他的新方法也对法律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帮助;除要在理论与方法上有重大突破外,法律史学者还应有通识精神、注意对新出土文献的应用以及提高叙事能力等。
作者简介
张雷(1973一),河南永城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员,历史学博士,商丘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本书特色
张雷最的《20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研究》围绕法律史学、法律史家群体与法制近代化三大核心因素,用法社会史学的视野。论述了20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科产生的社会背景、发展路径及阶段性特点,剖析了学派特色及对法律史学的贡献,揭示了法律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创获,对20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的演进趋势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阐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目录
绪论第一章 社会脱榫与学术拯救:近代法律史学的促生 第一节 社会危局与致用学风的高涨 一、社会危机加剧与“变法图强”意识的勃兴 二、变法图强时代命题与经世致用学风的高扬 第二节 法治救国论高涨与变法路径争鸣 一、时局转换与近代法治救国思潮的阐发 二、变法途径分歧与对待中国传统法文化态度的殊途同归 三、视界差异与中国传统法律史学的近代转捩 第三节 清末新政与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热潮 一、法律史社会价值的提升 二、为法律史学教育提供了政治保障 三、开启研究传统法律文化的热潮 第四节 历史学界对救亡图存时代主题的回应 一、极力倡导与阐释史学的“时用”功能 二、倡导史学研究要关切与时代关系密切的内容第二章 曲折与发展:百年法律史学的演进 第一节 初建与开新:20世纪之交至抗战前夕的法律史学 一、制度保障:学制改革与法律史学科的创建 二、理论探索:法律史学科理论的初步构建 三、法律史学研究新视角的创设 第二节 顿挫与曲折:抗战至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法律史学 一、学科理论式微与哲学思辨特色加强 二、法律史学研究的民族主义增强 三、法律史学研究的现实关照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在法律史研究领域的应用 第三节 希望与凋零:新中国成立至1970年代末的中国法律史学 一、希望与困难并存: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法律史学 二、顿挫与传承:“文革”时期的中国法律史学 第四节 转机与深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法律史学 一、拨乱反正与法律史学新生 二、中国法律史学的新景象 三、中国法律史学出现的新困境第三章 兼修与专攻:法律史家群体考察 第一节 法律史家的职业身份构成 一、政要法律史家群像 二、专业学者型法律史家群体 三、非专业学者型的法律史家群体 四、其他职业法律史家群体 第二节 法律史家的专业背景 一、法学出身的法律史家群体 二、史学出身的法律史家群体 三、其他专业背景的法律史家群体 第三节 法律史家的教育背景 一、国内教育背景的法律史家 二、欧美教育背景的法律史家 三、日本教育背景的法律史家第四章 理论与方法:法律史学发展的深层探索 第一节 中国法律史学科理论的构建 一、法律史学科价值的阐发 二、学科体系的构建与研究对象的探讨 三、中国法律史学科属性的界定 第二节 关于法律问题的重大历史理论的总结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 二、中华法系的反思与重构 三、法律的阶级性、社会性与继承性问题的争鸣 四、中国古代法学的有无及认知争鸣 第三节 中国法律史学研究方法的探索 一、对传统国学研究方法的秉承与创新 二、中西方法的糅合与创新 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 四、新时期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发展第五章 旨趣差异与学派建构:法律史学的多途发展 第一节 实录与求真:史料考证派的不懈追求 一、学术渊源及治学特点 二、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与考证方法的新旧转承 三、程树德《汉律考》的学术成就 四、新中国成立后法律史考证的两途发展 第二节 温情与敬意:“民族主义派”的治学宏旨 一、理论依据与治学旨趣 二、杨鸿烈与中华法系研究 三、民族文化视野:陈寅恪与隋唐刑律渊源考辨 第三节 继受与创新:“方法学派”与中国法律史学开新 一、梁启超的方法创获与中国法律史学的开新 二、瞿同祖的方法创新与法律史研究新局面的开拓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法律史学的发展 一、唯物史观的引入与中国法律史学近代转型 二、唯物史观的传播与法律史学多元发展 三、唯物史观的主流地位确立与法律史学的成熟及曲折 四、唯物史观的反思与中国法律史学的新成就第六章 省思与展望:再论法律史学良性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重新认识法律史学的功能与价值 二、精当理论的选择与合理运用 三、探寻与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四、通识意识与求真精神的坚守主要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20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研究》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624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