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春潮涌动:1984年的中国/读点国史

封面

作者:贺耀敏等著

页数:312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22010483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央强调,历史是优选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目前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1984年前后中国发展的历史:阐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和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和这些方针政策所产生的结果,客观清晰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这些事件所带来的新的社会发展变化和历史成就。“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目前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一年一本,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这一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其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和社会风貌,论述其在新中国6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丛书共12卷,分别为:《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大业宏图——1954年的中国》《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关山飞渡——1962年的中国》《激荡岁月——1976年的中国》《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春潮涌动——1984年的中国》《迎风破浪——1992年的中国》《继往开来——1997年的中国》《众志成城——2003年的中国》《奥运腾飞——2008年的中国》《筑梦辉煌——2013年的中国》。

作者简介

贺耀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经营管理人才工程,荣获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第十二届韬奋出版奖”等。
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研究课题十余项,著有《中国经济史》《跨世纪的农业》《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等著作,主编有《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六十年国事纪要(经济卷)》《中国经济》(日文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长编》等多部著作,发表论文近百篇。

本书特色

中共中央总书记最强调,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1984年前后中国发展的历史:阐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和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和这些方针政策所产生的结果,客观清晰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这些事件所带来的新的社会发展变化和历史成就。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一年一本,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这一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其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和社会风貌,论述其在新中国6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丛书共12卷,分别为:
《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
《大业宏图——1954年的中国》
《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 中共中央总书记最强调,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1984年前后中国发展的历史:阐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和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和这些方针政策所产生的结果,客观清晰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这些事件所带来的新的社会发展变化和历史成就。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一年一本,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这一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其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和社会风貌,论述其在新中国6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丛书共12卷,分别为:
《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
《大业宏图——1954年的中国》
《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
《关山飞渡——1962年的中国》
《激荡岁月——1976年的中国》
《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
《春潮涌动——1984年的中国》
《迎风破浪——1992年的中国》
《继往开来——1997年的中国》
《众志成城——2003年的中国》
《奥运腾飞——2008年的中国》
《筑梦辉煌——2013年的中国》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我们的政策是富民政策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祥地◎与贫困奋斗几十年,依然贫困
◎小岗人的选择
◎安徽农村的星星之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中央一号文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农民吃了定心丸
◎指导农业生产的基本方针
◎一个崭新的经济学概念
◎改革统购派购制度

三、乡镇企业:一枝独秀◎开拓市场经济的先锋
◎黄金时代的来临
◎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
◎未来的选择

四、人民公社:告别历史◎风暴骤来
◎公社病大流行
◎悄然退场

第二章 运筹帷幄:揭开改革攻坚战

一、邓小平说:城市改革需要有更大的勇气◎城市改革更为复杂
◎要突破更多的禁区

二、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扩大企业自主权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商业系统改革
◎城镇个体经济兴起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三、扭住中心: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利改税走出了两步
◎企业必须整顿
◎厂长、经理上考场
◎“奖金不封顶”
◎厂长(经理)负责制
◎股份制试点:北京天桥首开先河

四、战略攻坚:《决定》出台◎挑战与机遇:《决定》出台前的改革形势
◎宏图初展:《决定》出台
◎一石激起千层浪:外国舆论对《决定》的反响

五、宏图大展: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的城市改革◎各项改革措施纷纷出台
◎改革大潮万马奔腾
◎经济生活出现崭新变化

第三章 惊涛拍岸:沿海大开放

一、开放的大门不能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比较出了差距
◎闭关自守教训深刻

二、办特区,就是要横下一条心◎体制“脱敏”与体制试验
◎边陲小镇起波澜
◎我们为什么要搞特区
◎特区就是要“特”

三、敢为天下先:蛇口工业区的创办◎李先念批准设“绿洲”
◎谷牧知难而进
◎“蛇口模式”名扬全国

四、打开国门,杀出一条血路◎广东、福建欲先行
◎邓小平说: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
◎谷牧为特区鼓与呼

五、春潮初起:邓小平第一次视察南方◎邓小平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六、明珠成串:开放14个沿海城市◎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春风又绿江南岸
◎谁持彩练当空舞

七、连线成片: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桥头堡要起跳板作用
◎外引内连,沿海连片
◎经济开放区新模式

八、石破天惊:海南大特区的兴起◎南海上镶嵌着的明珠
◎开发海南计划细琢磨
◎“20年后赶上台湾”
◎特区大省:小政府,大社会
◎大胆借鉴台港澳经验

第四章 营造政通人和的新局面

一、政治改革的关键一步:新干部的培养和扶持◎“搞改革的都会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
◎具有战略部署意义的干部培养要求
◎组织部门的重任:把改革者推上来

二、管好干部管好党◎整党与清理“三种人”
◎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调整领导班子
◎严禁干部经商办企业

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欢欣鼓舞的局面
◎民主党派共议国事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

四、历史的创举:县乡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直接选举制度的创设
◎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制度创新影响

第五章 百万大裁军

一、对国际形势的新估计:大仗打不起来◎邓小平说:“如果工作做得好,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美苏两家军事均衡
◎力量对比:和平超过了战争

二、国防新定位——服从国家建设大局◎节省“人头维持费”
◎军队直接参加经济建设
◎国防军工结构实现军民一体化

三、寓兵于民的创制: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群众武装大发展
◎预备役部队的兴起
◎大中学生接受军训

四、创新之举: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让战士既能打仗又能搞建设
◎一兵多能:方法多,路子广

五、初显神威:国防建设走向现代化◎军队建设以现代化为中心
◎武器装备现代化
◎国防体制现代化
◎国防人才现代化
◎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现代化

第六章 围绕香港回归的“智斗”

一、艰难的谈判◎历史性的会谈
◎中英初次交锋
◎从谈判桌到街头:第二阶段会谈的曲折发展

二、中国政府不是晚清政府◎针锋相对的原则立场
◎缠斗不休的细节安排
◎峰回路转的结局

三、我们要在香港驻军◎严正的主张
◎艰苦的谈判
◎公理终必高扬

四、《中英联合声明》的签订◎联合声明协议的最终达成
◎香港过渡期的开始
◎历史性的文件:《中英联合声明》
◎百年国耻,一朝得雪

第七章 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新的战略判断
◎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
◎正义的呼声:中国关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

二、新中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高举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
◎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一年来中国对外关系的新进展◎同英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协议
◎积极加强同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发展同苏联东欧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加强同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关系
◎加强同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间的团结合作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结 语

后 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春潮涌动:1984年的中国/读点国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88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