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罗日明
页数:132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23505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前不久,喜闻罗日明老师成为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近日又得知其学术成果结集出版,我颇感欣慰。我与他相识相知近二十载,师徒情谊日渐笃厚,我们在学术上也有不少共鸣,他也乐于和我分享他的困惑和发现,对我也有诸多启发。 他邀我作序,是对我的敬重,我却有些疑虑,生怕辜负了他的美意,不能全面深入解读他的学术思想。收到他的书稿后,我才决定放下包袱——他的学术成果就是他在教学园地走过的路,是用汗水和智慧浇灌的花、孕育的果。作为见证者,我姑且谈谈这些年他在专业上不断耕耘和喜获丰收的过程。 罗日明老师从教逾30年,在他教学生涯之初,他就是教坛的新秀,虽然学生成绩不错,但他直面“师授生受”教学生态,对旧有的教学伦理有谨慎的发问。教学多年以后,他敏锐地发现:即使不计算知识传递的损耗,学生学习的效果与教师的预设之间仍有较大差距。“少慢差费”的警钟一次次敲响,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教学困境中的焦灼促使他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去总结,后来,他明白了老师的经验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纵使老师“弱水三千”,也不能取代学生“取一瓢饮”。 不惑之年,他找到了一条道路——语文思维的培养——立足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后来,他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研究范畴,由思维方法到学习习惯、到组织形式,他将这些内容打通,以“学会学习”作为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和实践。他仿佛找到了开启语文世界的一把金钥匙,随后他发现这实际上是“举一反三”“引而不发”的传统观念的新演绎,也是国外认知构建等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新应用。传统和现代,国内和国外,不谋而合的观点、思路,让罗日明老师获得了理论的支撑,也增强了教学改革的自信。 年近半百,他激情四射,勤勉工作。在教育教学改革的社会形势和学校环境中,他到处走访学习,解放思想,谋求转型。他将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课程的开发,虽然一路充满困惑和质疑,但他坚持钻研,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实现了小组合作与多种课型的对接。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卓有成效,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时空大大延展,他们尝到自主的乐趣和合作的甜头了。而罗日明老师身兼数职,每次外出开会、讲学,他的学生都能自发、自觉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且成绩位居前列。他平时教授给学生的思维、学习方法见效了,他把自己也给解放了。这不能不说是双赢的局面。 所以,从他的成长过程和学术成果来看,我发现,他一直在琢磨一件事——学会学习。
目录
我理想的教学应该是什么
语文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以学为先,小组合作,实现师生共赢
——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
创设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超市”
——执教《六一居士传》
例说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导”
教学设计万万不能忽视
——以《囚绿记》的设计为例
课堂观察:台湾地区的两种语文教学生态
从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入手
一首梦境与现实高度结合的诗作
——也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我与地坛》教学设想
让学生“会学”比让学生“学会”更重要
第二篇 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要注重思维的深刻性
作文教学也要注重思维的批判性
作文指导课教案:思维的批判性
话题作文构思导引
材料作文导写
第三篇 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学设计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实录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杜鹃枝上杜鹃啼》教学设计
第四篇 课题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设计
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问题案例
青年教师的培养,从“结对子”开始
——顺德一中青年教师“结对子”情况的访谈及其分析
“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总结
“‘生本教育’核心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实验实施方案
得失皆为经验,成败都是风景
——顺德一中“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第五篇 学习感受
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广东省“名教师”
——参加“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训的反思
中小学教师必须做到哪些
——第二次集中培训总结
山东学习收获记
相信自己,相信岁月
——听朱永新教授报告感言
……
第六篇 学校文化
节选
《沃野犁痕: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首先必须厘清以下几组关系: 一、主导与主体 我们所受的教育一直强调:教学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点,相信我们自己也非常明白,而且也一定在努力实践,有的老师肯定做得很好。但是,我们所在的教师团队中,所有教师是否都是这样做的呢?课堂中是否都体现了教师是真正的主导、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呢? 环顾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照自己的设计在进行教学,按照我们所认为的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于是,学生们只有在我们规定的范围里、我们为他们确定的内容中进行着我们认为他们是主体的学习。 所以,我们错了,错得很离谱。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能真正体现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是我们自己想当然的、而实际并不是这样的所谓教学。 所以,我认为,老师的主导,应该体现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体现在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点拨学生的疑难困惑、引导学生的探求思路、教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学生的主体应该体现在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纠错、归纳和自我总结、升华上。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让学生在我们的引领下,努力、积极、进取,具备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具有开拓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因为,归根结底,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二、成绩与能力 谁都知道,成绩与能力无法画上等号。可是,在现实中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我们教过很多很多的学生,有优秀的,也有一般的,当我们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会发现,我们认为好的优秀的学生,大部分是凭成绩确定的,只有在若干年后,静下心来,我们才会发现,真正有能力的优秀的学生,并不是原来成绩好的,而是能力强的、综合素质高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来拷问自己:我们当初教他们时,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还是能力呢? 也许,我们会自我辩护:领导看重的是成绩! 我想说的是,有好成绩并不等于具备好能力。当然,学习能力也是能力,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其实,能力还不是第一的,人品、道德才是永远要放在第一位的。 三、预设与应急 我们一直强调,要认真备课,要多设想课堂中的困难,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我们却只是按照我们预设的方案进行,很多时候我们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于是,我们很紧张,很狼狈,很失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是因为我们太在乎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教学设计了,太在乎自己认认真真做出来的教案了。因为太在乎,所以我们舍不得放弃;因为太在乎,所以我们没有想过教学中还可以抛开预设,还可以急中生智或者灵活机智。 ……














